內容來自YAHOO新聞
中國時報【林志成╱台北報導】車貸
教育部積極培養新住民子女具「雙企業貸款語言、雙文化」能力,以在「新南向」發揮優勢。教育部次長蔡清華說,107年實施的12年國教課綱,將新住民語納入國小本土語言必修課程,新住民子女在學校,可學到越南語、印尼語等東南亞國家語言,也鼓勵他們在家裡講媽媽的話,強化語言能力。
政府推動「新南向」,新住民子女是最重要的「人才庫」。教育部說,將補助正在就學的新住民子女寒暑假回東南亞看外公、外婆,並以獎學金鼓勵他們大學或研究所到東南亞就讀,培養他們成為我國「新南向」的生力軍。
培養雙語 講媽媽的話
教育部統計,目前在國內幼兒園、中小學及大專院校就學的新住民子女約27萬人,4成的母親(或父親)原生國是中國大陸,另5成集中在越南、印尼及菲律賓等東南亞3國,還有1成是其他國家。貸款也就是,各級學校內至少有13萬至14萬個東南亞新住民的小孩在就讀。
推動新南向 教育部出招 補助新住民子女探親、深造
更多認同 從文化著手
蔡清華表示,教育部將編列經費債務協商,補助新住民子女寒暑假時回到媽媽的東南亞母國去探視外公、外婆,讓他們對當地有更多認同;同時,以獎學金支持他們到東南亞國家讀大學或研究所,培養專業能力及對東南亞文化有深入了解。
未來教育政策將特別照顧新住民子女,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主任李美賢提醒,這很容易將他們「標籤化」,最終會得不償失。她認為,「新南向」沒必要強調以新住民子女為主力,現在很多台灣年輕人到東南亞旅遊或看東南亞電影,他們也有興趣到東南亞發展,政策不該將他們排除。
學者提醒 切勿標籤化
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說,早期新住民子女總是想快點融入台灣社會,在家裡是講國語或台語,他們不見得會講媽媽的話;直到最近幾年,這種狀況才有所改變。因此,新住民子女要前進東南亞,語言仍是障礙,而且他們想不想去也是問題。
新聞來源https://房屋貸款tw.news.yahoo.com/推動新南向-教育部出招-補助新住民子女探親-深造-215003514.html
8445B2162FF7B7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