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06 22:17:48瀏覽2719|回應22|推薦74 | |
你看到了沒?就是靠右手邊的小提琴最後一排,大提琴旁,後面一邊是打擊樂器,另一邊是低音大提琴,那個大塊頭、很酷的拉小提琴的小男生。看到了嗎? 我坐在歌劇院第七號門入口的一區,幾乎是倒數第十排左右,有制高點的位置,但是離演奏中心的舞台還真是有段距離。隔壁坐的是兒子同學的媽媽,還不時遞上以備不時之需的小望遠鏡,叫我好好看一下兒子的演奏。無奈我這老花加近視,用望遠鏡,反而看不清楚。還好兒子個頭高,被安排在最後一排,我不用特殊裝備,就可把他看得一清二楚!這張演奏中照的照片,是我用沒有閃光燈的「愛瘋傻瓜」照的,還可以吧?! 座位偏遠,沒得挑,票是兒子學校弦樂團參加此次演奏的小朋友的家長代表,幫大家上網到歌劇院的網路購票系統買的,電腦劃位,先連上網先被分到好位置。票價統一,不分區段一律澳幣33元;六月三日表演前好幾天就全數賣完,拜爸爸、媽媽、祖父、祖母、叔伯、阿姨、、、的捧場!歌劇院的設計,不用麥克風及喇叭,即使座位偏遠仍能聽到原音全現。 你大概已經猜出來是怎麼一回事了吧? 上星期四晚上,參加兒子有史以來第一次在雪梨歌劇院的演奏會。兒子學小提琴一年以來,在學校演奏多次,團體、個人演奏都有;可是,到全球知名的地標雪梨歌劇院演奏,與世界知名的演奏家、藝術表演者並列,可是他學琴生涯的一大「紀念碑」!不敢說是「里程碑」,是因為兒子今年十歲生日當天才通過主管音樂教育部門的檢定,通過了小提琴第一級;這實在是才剛起步,學音樂是一條漫長的路,我還不確定兒子能堅持多久呢! 說起兒子學音樂,我這對音樂沒有慧根的老媽,初中三年曾經在合唱班唱了三年,那時讀譜絕無問題,而現在五線譜、豆芽菜,早就還給音樂老師了!對於兒子選擇學小提琴,初期真有一點跌破眼鏡。說來都是因為自己不懂音樂,全職媽媽對學校的通知活動也經常忘記參加,所以雖然學校每年都有「音樂開放之夜」music open night,讓小朋友嚐試各種樂器,有興趣的小朋友可以選擇學自己喜歡的樂器,加入學校的弦樂團、管樂團。但我這糊塗媽媽,到兒子九歲四年級時,才帶兒子去參加「音樂開放之夜」,兒子才有機會正式接觸音樂及樂器。 記得在「音樂開放之夜」那晚,兒子最想嚐試的是打鼓,在老師指導之下試著打了一段鼓,立即當機立斷,不學鼓了。後來試了幾個管樂器,記得試了薩克司風、法國號、小喇叭、、、,也是宣佈放棄,因為根本吹不出聲音!接著又試了黑管,這回總算吹出聲音了,不過,兒子有好幾個要好的同學都學黑管,嗯,他決定不「同流合烏」!最後試了小提琴,這下子一拍即合,兒子立即決定要學小提琴。當時,我為了確定他不是開完笑的,還問他為什麼這麼快就決定學小提琴?他很直覺的回答說他就是喜歡那多變化的聲音。我口頭上很肯定他的選擇,但是心裡想:完了、完了!這下子可沒有安寧的日子了,得天天忍受「殺雞」聲了! 兒子初學小提琴時,我怕他不能持之以恆,自告奮勇的要「陪拉」。每星期四早上七點半帶兒子到校去上小提琴課時,也在旁邊旁聽;每天晚上兒子練琴時,也跟著練,目的是想讓兒子學琴有伴,不致半途而廢。結果,不到四週,我就跟不上進度了,只好半途而廢!沒想到兒子倒是進步得比同一期開始學的小朋友快一些,看譜也很流利,幾乎是一看到譜就能流利的拉出旋律來。從此,我就很有自知之明的扮演一位認真的聽眾。 澳洲的小學,學樂器是選修;樂器老師可以自己選擇。上課時間也都是在課堂以外或週末,通常都是一週一次,每次三十分鐘。學校如果有弦樂團或管樂團,都算是課外活動,由學校另請音樂老師帶團。兒子的學校很幸運的管、弦樂團都有,每年底學期結束的結業典禮都會有精采的成果演出。 這次兒子參加在雪梨歌劇院舉行的演奏會,是本州教育部辦的一年一度的音樂會,共有三個晚上的節目,每晚的演出都是不同樂器的組合,共有四百多個中小學校,三千多名學音樂的學生參與演出。許多來參加演出的學校位於距雪梨市上千公里,對這些偏遠地區的小朋友來說,能趁此到雪梨一遊,一睹歌劇院的風貌,本身就是令人興奮的經驗,不像我們住大雪梨區,隨時都能來雪梨歌劇院逛逛。兒子參加的是弦樂器(包括小提琴violin、中提琴viola、大提琴cello和低音提琴double base)和笛子English flute的合奏。節目中還穿插有鋼琴獨奏、四人薩克斯風、交響樂團演奏及演唱者表演,也都是本州的公立中、小學的學生的演出。幕後工作者,除了有歌劇院的專業人員,還有本州幾所公立以表演藝術為重的高中學生參與工作。這每年一度的表演機會,不但是針對家長及大眾的成果發表,同時也是激勵學音樂或幕後藝術表演策劃的學生的最實際的辦法。 兒子從三歲起,就經常到雪梨歌劇院觀賞專為學齡前的小小朋友們演出的Kids at the House 的表演活動,不過到歌劇院表演,倒是頭一次。那天晚上有一千名學生參加,兒子的演奏是壓軸戲,由兩百名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組成的大弦樂團,以及另外約六百名坐在後方觀眾席上吹笛子的小學生,一起演奏了三首曲子,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Vivaldi的「四季」中的「春季」,還有兒子學校的音樂老師的創作曲。值得一提的是這位音樂老師是兒子崇拜的偶像,因為他實在太酷了。他有一頭像「瘋狂科學家」的衝天頭髮,穿著也很異類。人很搞笑,兒子曾經參加他所主持的音樂營,主題是紀念麥可傑克森(因為那時麥可剛過世),參加音樂營的小朋友都非常享受那次結業時的大合奏 - 邁可的<Beat it>。這位音樂老師同時也是專業指揮、作曲家兼小提琴家,當晚也指揮了若干曲子,包括他自己特別為這兩百位小學生組成的弦樂團所寫的一首讓各部提琴手都能發揮的曲子。 兒子樂團的壓軸的演奏還有五、六位學音樂的校長、老師上場與小朋友一同演奏。演奏的是另一位音樂老師的創作,融合了蘇俄、烏克蘭、吉普賽人的浪漫熱鬧曲風,非常能帶動聽眾的參與感,以致大家都非常high,簡直是欲罷不能! 這些小朋友全都不是精挑細選出來的,都是自由參加。因為名額有限,以兒子的學校為例,只有十五個名額,先報名者先取得參加權。有好幾位拉得很好的小朋友,因為媽媽幫他們報名時間太晚,沒有取得參加權,都非常沮喪,只有期盼明年再來。我這次可不糊塗,一拿到通知,立即報名,讓我搶了個第二名。兒子的學校校長,一向很支持學校的課外活動,贊助每位參加表演的小朋友全額報名費澳幣35元。事實證明校長的贊助沒有白費,因為當晚表演結束後,兒子及樂團的同學都異口同聲的說明年還要再來演奏。幾個月來的練習、預演,總算得到滿意的成果了,也學習到了大型演出的經驗。連兒子自己都覺得當晚在歌劇院的演出,不同凡響,在演出後的幾天晚上,都還頻頻連做夢都在歌劇院演奏呢! 那晚的演奏,家長們都非常引以為傲,而小朋友們也玩得非常開心,覺得自己從此可以自豪的說「我曾經在雪梨歌劇院演奏過」! ******************** 參考資料: 1. Festival of Instrumental Music 2010 (Sydney Opera House festival programs) 2. Festival of Instrumental Music (The Arts Unit, NSW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3. Concert Hall 是雪梨歌劇院*好幾個表演廳中最大一個廳,可容納近2700位觀眾。是雪梨歌劇院那五個白帆形狀的屋頂中,最高的那個。 4. 下面的照片中:中、小提琴手是站著拉,大提琴手是坐在一般椅子上拉,低音提琴手是坐在高腳椅子上拉。透露一下,低音提琴手們都是高中生(借來的),因為小學生身高不夠,還沒有學低音提琴的。 站著拉,是因為人數太多,又是壓軸演出,來不及排椅子給每一位;還好他們演奏的時間不很長。還有,他們都沒有用譜,台上也沒多餘的空間擺譜架,每人都必須熟背表演的曲子。 |
|
( 在地生活|紐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