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2/09 14:43:29瀏覽8240|回應0|推薦1 | |
西洋藝術小櫥窗 文藝復興建築欣賞 (一) 歌德式建築的特色-感性建築,令人心驚神咬,有神的壓力,讓人想膜拜, 好像抓不住自己要往天上飛。建築師不太會畫完整的建築圖,每天監工,隨人性及感情會更動設計,依技術決定品味,以神為一切的依歸和中心,講究光線,若建築師中途過逝,則接續者可能就會有所改變。有尖塔(Spire)、尖頂拱(Lancet)、玫瑰窗(Rose Window)與飛扶壁(Flying Buttresses),彩繪玻璃訴說聖經故事;代表建築如巴黎聖母院(Notre Dame, Paris)。 文藝復興建築特色-15世紀至16世紀,文藝復興(Renaissance)時期的建築首先在義大利的大城市出現,一種奠基於古代希臘、羅馬的建築新風格, 由哥德式向上的構圖改為核心式圖案,受人文主義影響以人為中心,平衡和諧 運用科學新發現來超越自己,以圓頂(Dome)和古代柱式(Orders)和圓拱取代了哥德式的尖拱,是理性建築,不會讓人感動往上衝,雲淡風清,普遍明亮,沒有戲劇感,比例勻稱,和諧,沒有崇高力量,極其和諧安靜,讓人想到現世,文藝復興建築師習慣畫好圖,他可以不要去現場,工匠會照樣完成,先有美學想法才去蓋,講究比例,柱式,平衡和諧;代表建築如弗羅倫斯大教堂(Florence Cathedral)。 1.[弗羅倫斯大教堂]-布芮勒其(Brucelleschi,1377-1446)),是數學家,也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建築師,弗羅倫斯大教堂(融合古典和歌德),他曾去丈量古羅馬的建築(觀賞羅馬萬神殿,有圓頂,其牆壁厚達九公尺,於十三世紀末完成),但十四世紀要蓋圓頂,有技術問題(牆不是那麼厚),但終於被布芮勒其解決,採雙層圓頂,並使用飛浮壁來連接內外,加了八條肋筋,十六條副肋筋,很像開傘(後來米開朗基羅模仿作聖彼得教堂),此類圓頂造成了鄉愁的[圓頂思鄉症]。 2.[曼杜瓦聖安德烈大教堂]-亞柏提(Alberti,1404-1472),職業建築師,布芮勒其專注結構,亞柏提重視設計原理及柱式處理,希臘有三種柱式(多利克,愛沙尼亞,科林斯),他再加上兩種(托斯卡尼和複合式),比例從人的比例開始,更有古典的味道,甚至加上音樂的韻律;曼杜瓦聖安德烈大教堂,下面像凱旋門,上有山牆(希臘產物),早期會有不敬意味(因引進異教東西),後方有桶形屋頂(桶形屋頂在羅馬浴場和會堂曾見過)。 3.[新聖母瑪麗亞堂]-新聖母瑪麗亞堂(在弗羅倫斯)被耶穌會模仿建造很多,下有圓柱,上有壁柱,好像雙層設計,兩旁有渦形裝飾,因為拉丁式建築中殿比側面高,因此兩邊有側面斜下來的建築,由山牆擋中殿高度,渦形裝飾擋側面;正面高度和寬度相同,中間切開,成為四個正方形,其中有圓形和三角形。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