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19 23:36:32瀏覽631|回應0|推薦1 | |
緣起論 緣起 就是說明一切諸法 都是由於因緣而生起的 簡單地說 就是世界上一切 事物或一切現象的生起 都是相對的 互相存在的關係和它的一定條件 如果 沒有這個關係和條件 那任何事物和現象 都是無法生起的 什麼叫因緣呢 因緣也就是關係的條件 佛經裏曾經說過「若此有則彼有,若此生則彼生, 若此無則彼無若此滅則彼滅。」這是緣起的定義 說明事物的同時互相依存 的關係的道理 什麼是異時互相存在的道理?譬喻種子和芽的關係 因為過去有了種子 所以 現在才能有芽的生起 正因為現在有芽生起 過去的種子 才能叫做種子 這就是 異時互相存在關係的道理 從另一方面來看 種子滅的時候 也正是芽生的時候 芽生的時候 也正是種子滅的時候 這就證明芽和種子的生滅現象 又是一種 同時互相存在的關係 因果論 這種同時互存和異時互存關係 其實也就是佛教所謂因果的關係 例如種子 是因 芽就是果 因為先有種子 然後才有芽的發展 這是異時互存的因果關係 例如以老師為主 那麼老師就是因 學生就是果 相反的如以學生為主 那麼 學生就是因 老師就是果 這是同時互存的因果關係 這種因果關係 非常錯綜 複雜 從這一角度來看 這一因會產生這一果 但是從另一角度來看 這一因會 產生另一果 總之通過正面和反面來說明 事實上是沒有一個絕對的因 當然更 沒有一個絕對的果 所以世界上的萬事萬物 從來就是這樣的 從時間上來說 由於無數的異時因果連續的關係 從空間上來說 無數的互相依存的關係 組織 成為一個極其錯綜複雜的羅網相互交錯 這就是因因果果 果果因因 相續不斷 就叫做因果規律 也就像旋轉火輪一樣的流轉不停 終而復始 我記得圓瑛大師 曾開示弟子說「欲無煩惱須學佛,知有因緣不羨人。」我們要牢記心中 可以 減少許多煩惱 心身得到自在安樂 佛教除說現世因果之外 還有三世因果 就是 現在世 過去世 未來世因果互存的關係 經中說「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要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佛說四諦、十二因緣法門 也就是具體的說明 三世因果的道理 依此看來 所謂因果道理 其實就是因緣的原理 這樣因緣原理 正是佛教對於人們的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唯一正確的解釋 這就是佛教的 人生觀的基本認識 在北京西山遼代修建的一座佛牙舍利塔裏面 發現一塊舊 磚頭上 刻有一首偈子「諸法因緣生,緣滅法亦滅,吾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 」在緬甸近年拆修一座古塔 磚頭上也刻著用巴厘文寫的這首偈子 這說明了 緣起的教義 在佛法中是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是這四句偈子是佛的弟子 馬勝比丘 在乞食的路上 對舍利弗尊者說的 這裏有段歷史故事 上面已經講過, 現在就不再重述了 沙門譯為「勤息」 義即勤修戒定慧三學 息滅貪瞋癡三毒 貪瞋癡三毒是眾生 最根本煩惱 它能毒害眾生法身慧命 所以叫做三毒 也就是眾生的迷惑心 依惑 造業 隨業受報 佛陀發心修道 就是斷除三毒煩惱 所謂妄惑斷盡 智慧圓滿 就是 成佛 所以佛稱為大沙門 充分說明了不論是隨業受報做眾生 或是返妄歸真成 菩薩道 完全都離不開緣起論 依因感果的真理 這就是依善業得善果 造惡業 受惡報 是一條千古不變的規律 其實這種緣起因果的真理是釋迦牟尼佛根據 世上萬事萬物 眾生世界的發生發展 乃至消亡的歷史 在客觀現實中得出的 根本定論 亦即是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 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 如若不報 時候未到 的道理 佛教所講的緣起因果的教義 是根據鳩摩羅什法師所譯的《大智度論》 和玄奘法師所譯的《俱舍論》等許多經論中說的 佛教的主要教義 就是說明 緣起因果的道理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