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10/30 16:33:12瀏覽2837|回應4|推薦10 | |
國軍敗退台灣以來,「潛艦之路」走得曲折離奇,很少人知道台灣潛艦從無到有的第一步是由「海昌艇隊」開始的,「海昌艇隊」如今已成為我國海軍史上失落的地平線。
一般人都以為,海軍的第一代潛艇,是民國五十四年成立於淡水的「武昌艇隊」所轄二艘在台秘密組裝的小型義大利特攻潛艇,即現在陳列於左營海軍官校和 256潛艦戰隊水星營區的「海蛟」與「海龍」兩艇。事實上,海軍的潛艦史還要再往前推五年,民國四十九年,軍方以「海昌計畫」為名,秘密向義大利採購的「潛爆艇」,才是正港的海軍第一代潛艇。 這批潛爆艇,是由當時派駐義大利,任職副武官的前國防部情報局長汪希苓向義大利秘密訂購的。這種潛爆艇是由二名蛙人操作,外型有如一枚魚雷,在中段設置二個座位和操縱裝置,後段則加裝支架安置潛爆水雷。而攻擊方式是先潛至目標艦下方,再由蛙人安裝潛爆水雷引爆加以破壞。 第二次世界大戰義大利著名的袖珍潛艇,亦即被稱為「人肉魚雷」的SLC艇,其最豐碩的戰果是在一九四一年,義大利以三艘SLC艇潛入埃及亞歷山大港,重創英國的「勇敢」和「伊莉莎白號」二艘戰艦。我國購入的潛爆艇與SLC艇系出同源,只不過汪希苓當時是從義大利的「潛水用具目錄」中找到已列入「潛水運動器材」的潛爆艇,才得以採購。 「海昌計畫」第一批購入的二艘CT2F型油電兩用引擎潛爆艇,在義方技師協助下,於民國四十九年八月在台裝配完成。隔月又立即增購二艘CE2F型電動引擎潛爆艇,並在五十年三月裝配完成試航。另外,國防部在民國五十年和五十二年時還自行仿製三艘CE2F型潛爆艇。這些潛爆艇大小如一枚魚雷,長六公尺,寬零點八公尺,排水量為一點九噸,巡航時速只有二點五節,續航力約六小時。每艘可攜帶一枚M一定時水雷或十二枚M五磁性水雷。 為了操作這種水下武器,國防部特種軍事情報室也於民國四十九年七月成立「海昌隊」,進駐左營壽山西南麓的水射堡基地,並由二名義籍教官負責基本訓練(水中呼吸器使用)、潛航訓練(潛爆艇駕駛)和任務訓練(潛爆作戰),俾待命執行任務。海昌隊在民國五十三年九月改隸海軍總部,並在民國五十五年九月改名為「海昌艇隊」,全隊軍、士官共六十二人。 為了執行潛爆作戰,民國五十一年四月也曾規劃以「武陵」艦運送四艘潛爆艇,於晚上扺達金門料羅灣後,卸下人員及裝備至兩艘中型登陸艦(LCM),並摸黑進入大膽島附近的待命位置。規劃中,這四艘潛爆艇接獲命令後,將分成二組,分批於午夜漲潮時分,潛入廈門軍港執行任務,當年的設想是擊沈停泊在廈門港內的中共海軍艦艇和大型運輸船隻,人員登陸,破壞中共海軍魚雷快艇基地碼頭。但後因兩岸情勢逐漸緩和,該計畫並未執行。到了民國六○年代,因裝備過於老舊已無戰力,海昌艇隊就被解散了。接下來台灣的潛艦故事,大家當耳熟能詳啦。現而今兩岸形勢丕變,潛艦早已失去海疆防禦的實質意義, 倒成了軍火商吸取民脂民膏的工具,祝潛艦軍購紅皮書早日在立法院灰飛煙滅吧。 |
|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