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11 11:37:57瀏覽1451|回應0|推薦7 | |
私募股票,就是公司印股票,賤價出售給特定對象。一般散戶看得到,吃不到,不能參與標購。
私募股票制度,除了不必事前向主管機關申報,有利加快集資速度之外,由於私募增資股票,沒有原股東優先認購的問題,也有利於虧損企業迅速引進新的經營者加入,挽救岌岌可危的生存命脈。
政府定訂私募股票制度,規定「私募增資得以低於票面金額折價販售」的配套措施,讓虧損業者除了向市場公開要錢的集資管道之外,增加了只向特定人拿錢增資的私募管道。
私募股票說白了,就是犧牲一般股東的權益,讓特定對象以廉價購進公司增印的股票。若新進資金的經營者具專業能力,對一般散戶也算好事一樁,若公司派心懷不軌,用私募手段,以低廉的成本,讓自己的人馬在董事會中佔有更多席位,腐化董事會功能,則正是許多地雷股掏空公司故事的開端。
私募股票的認購價往往低於市價甚多,因此認購私募股票的特定人,等於手中持有與市價價差甚大的現股,一旦倒貨釋出,把股市當成提款機,自然不利於個股股價走勢,讓散戶受損。雖然法令規定,私募增資股必須等到私募完成三年之後才能在市場公開交易,但這只是技術性的問題,只要心懷不軌,想要短線套利,多的是技倆可用。例如,吃下私募股票的「特定人」就是大股東自己,這當然合乎規定,且符合「市場沒人要、自己吃下來」的私募股票精神,但大股東因為手中原本已有相當持股,在取得價廉的私募新股之後,就可以出脫手中老股,牟取短線暴利。
對一般投資人來說,或許認為私募股票是大股東與企業、法人間高來高去的玩意兒,難以關心,也難窺堂奧,以致於私募股票制度發展至今,似乎逐漸成了公司派侵蝕小股東權益的新興手法。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