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寫作小撇步》掌握造字原理避免寫錯字
2008/12/03 00:31:08瀏覽130|回應0|推薦1

《寫作小撇步》掌握造字原理避免寫錯字 
 
  2008/9/12 | 作者:姚儀敏
 
  寫作時想要避免錯別字,最根本的辦法,就是了解造字原理。

現行通用漢字中,形聲字因突破了純表意的局限,可大量製造,所以比例最大,約占九成。什麼叫形聲字?先舉個例子:

東漢末年的文學家楊修,曾做過曹操的秘書。有一次曹操修建大門,門框已安上,木工正要繼續施工,曹操跑來一看,叫人在門框上寫了一個斗大的「活」字,然後一言不發的走掉。

工匠們看著這個「活」字,猜不到意思,正在左右為難之際,楊修來了,大家趕緊請教他是什麼意思。楊修笑了笑說:「曹丞相嫌門太闊了,你們拆了重做吧!」

楊修運用豐富的想像力,抓住了形聲字的特點,「闊」的形符是「門」,聲符是「活」,所以解開了曹操的啞謎。

然而,古人的造字背景與今人的認知已大大不同,也造成形符無法與現實結合,導致容易記錯偏旁。

比如,古代「貝」是當做貨幣用的,所以「買」、「賣」、「財」、「貨」都從「貝」的偏旁;可是現在「貝」已經不當貨幣用了,所以「貝」所代表的意義在「買」、「賣」中顯現不出來。

又如,「篇」、「簿」、「箋」、「篆」形符都是「竹」部,由於古代寫字是用堅硬的器具刻在竹片上,使得這些字的偏旁與「竹」結下不解之緣;在今天看來,「篇」、「簿」已消失了意義。

還有,「驗」本是馬名,現在用為驗證,與馬無關;「特」原是公牛,因此其形符為牛,現在用做「特別」的「特」,形符的意義自然不存在。

很多形符既已形同虛設,無法聯想到現實狀況,我們在寫字時,就得針對個別情形努力記誦,才不會誤用。
 
 來自人間福報
+++++++++++++++++++++++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2008b11c27&aid=243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