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經典名句】五體投地
2008/12/01 17:58:28瀏覽192|回應0|推薦0

 【經典名句】五體投地 
 
  2008/10/17 | 作者: 羅秀美
 
  五體投地者,往往以其最虔敬的姿態與土地相親合。試看前進西藏拉薩朝聖的信徒們,往往以磕長頭的大禮拜方式前往他們心目中的聖地,無怨無悔。

「五體投地」一詞,原為古印度最恭敬無上的致敬儀式,指雙膝、雙肘及頭五處皆著地,佛教徒沿用此禮以敬三寶。

《翻譯名義集‧眾善行法‧槃那寐》中如是說道:「三頭至地者,即五體投地,故大論云:『人之一身,頭最為上,足最為下,以頭禮足,恭敬之至。』」因此佛教徒沿用此禮以敬奉佛陀、佛法、僧人等三寶。

玄奘《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篇中也曾經提及古印度這項「五體投地」之禮;《大佛頂首楞嚴經》也有一故事說道:「阿難聞已,重復悲淚,五體投地,長跪合掌。」

均可見五體投地之禮與佛家的密切關係。行五體投地之大禮,足見其心之虔敬,亦可見其意之誠。

是以,最虔敬的信徒往往以此大禮,忠實地傳達出人們對於天地的至大敬意。唯其敬意深厚,乃能毫無怨尤的重覆又重覆、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地磕下長頭,不敢稍有絲毫鬆懈。因此,真正的修行便由此透顯,唯以極耐煩之心,乃能力抗人性的怠懶。

然五體投地至今的用法大多譬喻為非常欽佩之意,如:

《兒女英雄傳》裡說道:「我安龍媒對你這樣的天人,只有五體投地了。」

《老殘游記》也有類似的用法:「屢聞至論,本極佩服,今日之說,則更五體投地。」

沿用至今,五體投地大多只指向佩服之意。

無論如何,能耐煩耐苦的恪行五體投地之禮者,確實能令人們欽佩無已。
 

來源:人間福報
++++++++++++++++++++++++++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2008b11c27&aid=243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