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4/25 19:28:14瀏覽6028|回應0|推薦24 | |
世親菩薩所著《阿毘達磨俱舍論》卷1: 【色等五蘊謂初色蘊乃至識蘊。如是五法具攝有為……彼說言依十八界攝,或名有離。離謂永離,即是涅槃;一切有為有,彼離故。】 世親菩薩說永離五陰十八界即是涅槃,永遠離於一切有為法故。 二乘阿羅漢入涅槃,不復出現於三界,不再三界中流轉生死,即是滅盡三界中所有法,滅盡三界中所有十八界法。 五陰:色、受、想、行、識等五陰 十八界: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六塵(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 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既然阿羅漢入無餘涅槃時,要滅盡『各自』的十八界;但其餘眾生的十八界(特別是六塵界)仍是完好無缺的存在著。故知各人都擁有各自的六根、六識及六塵。 六塵既是各自擁有的,即是指各人自己單獨擁有的『內相分』六塵,不是指共同接觸的外相分六塵法。 是故各人之覺知心其實都只活在自己的內相分六塵中,所以各人所生活的世間相,其實都只是各人自己的十八界; 所以說世間就是各人自己擁有的十八界,也就是各人自己的五陰法界。 阿羅漢要滅盡一切法才能入涅槃,但現前可見阿羅漢入涅槃後,其餘眾生仍存活於此世間中未曾滅失; 故知經文中所說的世間是指五陰、十八界。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