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惡律儀及捨惡戒之釋疑(下)
2024/02/06 20:34:11瀏覽237|回應0|推薦14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首先祝福大家心想事成,福慧增長!

「菩薩正行」,今天我們將延續上一集的題目「惡律儀及捨惡戒的釋疑」。上一集我們介紹了什麼是惡律儀?也介紹了哪些是惡律儀?接下來,我們來介紹「如何捨掉惡戒?」

如果我們從外道受了惡戒以後,有四種時節因緣,可以捨掉這些惡戒。佛很慈悲地告訴大家,即使那些惡戒的外道傳戒師們,對於受惡戒的人說:「受了戒以後永遠都捨不掉的。」但其實還是可以捨掉的,佛就是這麼樣地慈悲救護眾生,開出種種方便讓外道信眾可以離開惡戒。佛說有四種時節因緣可以捨離這一類的惡戒:第一、得二根的時候。也就是說,如果以現代醫學的術語來說就是基因突變,本來是個男人突然多了女性的性器官,變成亦男亦女,這時候惡戒就不存在了。不但是惡戒如此,聲聞戒也是一樣,如果突然間身體變化而得二根,聲聞戒就在當時失去了,就不再是出家人了;但是菩薩戒不受這個限制,所以生來就是二根的人,或者剛出生就被閹割性器官而成為黃門太監,也都可以受菩薩戒,所以沒有失去戒的問題。但是受惡戒者,在得二根的時候就喪失了。第二、惡戒最多只有一生受。儘管外道說是盡未來際受,但是壽命捨時就已經消失了,因為惡戒只能使意識受侷限,戒理偏斜;未來世如果遇到正法戒律時,就會理解到它的虛妄,自然就不可能是盡未來際的,所以是盡形壽而受;不管他的戒師怎麼說,都只能是一世受。第三、當外道持惡戒的人改變而受善戒的時候,惡戒就自然棄捨了。第四、斷欲結時。斷欲結有兩種情形,第一種是:見道以後三縛結斷了,心就會漸漸清淨,惡戒就自然捨了;另一種情形是:證得初禪的時候斷了欲界結,這時候就會了知惡戒的理論是偏斜,自然就捨了;如果已經證得初禪,惡戒的勢力在他身上都無法再現起了,這就是初禪所引生的定共戒;所以得初禪時或見道而使得心清淨時,外道惡戒也就捨了。捨惡戒有這四個因緣。所以 佛說:【如是惡戒,四時中捨:一者得二根時,二者捨壽命時,三者受善戒時,四者斷欲結時。】(《優婆塞戒經》卷七)

外道如果說:「善戒可以具足而得,所以惡戒應該也可以具足而得,就不會有在前面所說的四種情形下的自然捨戒問題。」這個說法也不對,因為惡戒容易得而善戒不容易得的緣故。為什麼惡戒容易得呢?因為只要一個因緣就可以得:依立誓而得,只要自己建立邪惡的誓願就可以具足得到惡戒。但是善戒就不容易得,因為善戒一定要有五種方便,才能夠得到善戒的戒體;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五種善根,就無法具足得到善戒。所謂的五種善根就是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跟慧根。為什麼善戒要這五根,而惡戒不必要有這五根呢?譬如要修雙身法的那些附佛法外道們,他們要受持所謂的金剛戒的時候是很容易受的,而且是個個都歡喜受,這些附佛法外道叫他們發誓:「我要一生努力修雙身法,追求男女合修時的淫樂第四喜境界。」這時他們個個都高興得不得了,都從心中確實發了,因為隨順世俗淫樂是一般眾生都不會拒絕的,不需要對出世間法生起信、進、念、定、慧等五個善根,就可以很容易地接受專修雙身法的所謂金剛戒,也就是這些附佛法外道所謂的三昧耶戒;很容易受的戒就表示世俗法貪著的境界,這些世俗法貪著的境界當然是惡戒!因為要讓水往上流是很困難的,但若要往下流是很快的、也很容易的。可是如果我們教那些附佛法外道來持比丘戒,他們一定個個面有難色,因為太困難了!受比丘戒時先得要有五種善根,否則受不成的。因為受比丘戒或受大乘菩薩戒,那是在世間五欲法上處處綁手綁腳的;不但綁手綁腳,還要綁嘴,不許亂說話,處處受限制而綑綁自己。這些附佛法外道,有誰知道顯教的出家戒跟菩薩戒的戒相以後還願意受綁的呢?絕大多數都沒有!除了後來知道所謂的金剛戒是邪法,而且這些人是有善根的人,才會轉而在正法道場受戒而如法修行。所以只有五種善根具足的人才會願意受持顯教中的出家戒跟菩薩戒!五種善根之中只要差了一根就不可能受戒。

比如說,如果信根不足,就不會受戒;但這些附佛法外道的金剛戒,只要是對淫欲有貪著的一般人,都很容易接受的。又譬如精進根不夠的人就不願意受菩薩戒,因為只有想要精進修行佛菩提道的人,才會願意去受菩薩戒、聲聞戒;如果是念根不夠的也不可能去受正法戒,因為不能憶持菩薩戒的內容跟精神,不能憶持比丘、比丘尼戒。如果心不決定、定根不夠,心中老是懷疑:「我受這個戒法,真的能夠幫我完成佛道嗎?能夠幫我修學佛菩提道嗎?我受了比丘戒以後,未來一定可以得解脫,真的嗎?受菩薩戒以後,可以讓我超越三大劫而成佛,是真的嗎?」他心中如果老是不能決定,這就是定根不足,就無法受戒。因為受正法戒是要失去世間五欲享樂的,而附佛法外道的邪戒的金剛戒,不但不必失去世間享樂,而且還可以獲得世間最強烈的淫樂,根本不必要有什麼善根就能夠受持,所以與正法戒大不相同,不必對正法心得決定就能接受。如果沒有慧力,就可能無法正確地去判斷或如理地去受戒。比如說他可能沒有慧力去判斷,是否真的受了菩薩戒而不違犯就能夠超越四魔嗎?也因為他沒有慧力去判斷,所以就無法去如理受戒,他可能會這樣想:「只有那些愚癡人、癡呆的人才會去受戒。有五欲享受的日子多麼愉快啊!這種自由自在的日子不過,偏偏要去受戒而綁手綁腳的綁自己。」他不僅自己不會去受戒,同時他也想不通為什麼有人要去受戒,追根究柢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沒有慧根。所以如果沒有信、進、念、定、慧這五根,就不可能受戒。所以受菩薩戒跟聲聞出家戒還真的是不容易的!有的人想要來正覺學法,才只聽到五戒,心中就想:「這五戒,我可能沒辦法具足受。」心中就已經覺得很困難了;如果是菩薩戒、比丘、比丘尼戒那就更難了,所以說正法善戒很不容易得,必須先具有五種善根。可是惡戒只要一個因緣就能夠得了:「你對我發誓,這一生要很精進的修雙身法而每天住在第四喜的快樂中。」或者說:「我發誓每天努力修習雙身法。」這些附佛法外道的修行者一定很快就能夠發誓而領受三昧耶戒,也就是他們的金剛戒了!他們不必五根。所以他們只要一個不屬於善根的淫貪就夠了,就能夠發誓。所以 佛說惡戒易得,善戒難得。所以外道說「善戒能具足得,惡戒也一樣具足得」是不正確的,因為惡戒能具足得,善戒不一定能具足得。所以 佛說:【或有說言:如「善戒具足,惡戒亦爾。」是義不然,何以故?惡戒易得故,一因緣得故,所謂立誓。善戒不爾,有五方便:所謂五根,是故難得;以難得故,要須具足。】(《優婆塞戒經》卷七)

如果有人說:「優婆塞戒中沒有牽涉到不犯無義語、兩舌和惡口的事,所以優婆塞戒跟八關齋戒法,我們出家的沙彌跟比丘們由於不受優婆塞戒而不具足得,所以我們不必受這個戒法的約束;因為這個優婆塞戒所講的戒律都是在家人的事,和我們出家人無關。」這個說法也不對,因為我如果一樣受持優婆塞戒的戒法,一樣可以使我清淨口業,為什麼我們不受持呢?能清淨口業,解脫道就容易修,佛菩提道也容易修,所以出家人雖然不必正受優婆塞戒法,但又何妨同時受持呢?所以 佛說:【若有說言:「優婆塞戒,無無義語、兩舌、惡口,是故優婆塞戒、八戒齋法,沙彌、比丘不具足得。」是義不然,何以故?我今受持,淨口業故。】(《優婆塞戒經》卷七)

如果有人說:「我受持五戒來清淨我的身、口、意。」如果有人聽了這麼說了以後而去受戒了,可是心中仍然不清淨,總是在世間法上運轉,不能在解脫道上的法義上面用心而清淨身、口、意;他雖然受了五戒,其實還是沒有具足受持五戒的。譬如有人立誓受了惡戒以後,雖然沒有殺生,但他還是一直都有惡戒存在,因此而成就了毀禁,也就是成就了毀壞善法禁戒的惡業。因為他心惡的緣故,雖然身跟口沒有依照惡戒去造作惡事,沒有成就惡道,但是心惡的緣故而成就了毀戒。比丘們也是一樣的,為什麼呢?因為受持正法的戒法以後,也能在五戒的每一戒上面都擁有多種善業善果的緣故。這是因為眾生無量的緣故,所以受持不殺、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亂性等四戒時,善戒的果報當然也是無量無邊的,所以由於這五戒就產生了無量的善果出來。於不殺、不邪淫等等善法戒如是,於不盜戒也是如是,正因為世間財物無量,所以不偷盜的善果善報也是無量無邊的。

財物怎麼會無量的呢?乃至於地上一顆石頭也可以算是財物。也許有人會懷疑,但是如果我們去山中拿一塊石頭來,放在石材行就可以賣,只看買的人多或少而已,漂亮的石頭買的人多,一個很普通的石頭,十公斤重,我們辛辛苦苦地弄下來,也許有人出了十塊錢就買走了,他拿回家可以把庭院地上的一個大洞填平,所以一草一木莫非財物;更有價值的財物,那更就別說了。所以說財物在世間無量無邊,如果不是無量無邊,一卡車的石頭運來,不該賣你好幾千乃至好幾萬吧!既然財物無量無邊,受持了不盜戒,當然果報也是無量無邊。五戒有這麼大的來世褔報,所以不因為出家了就不受持五戒,所以出家以後還是照樣受持五戒等。所以 佛說:【若有說言:「我受五戒,淨身口意。」心若不淨,當知是人不得具戒。譬如有人受惡戒已,雖不殺生,是人常有惡戒,成就毀禁;比丘亦復如是,何以故?受持戒已,一一戒邊多業多果故;眾生無量,戒亦無量;物無量故,戒亦無量。】(《優婆塞戒經》卷七)

一切善戒、惡戒都有三種不同:上品的善戒、惡戒;中品的善戒、惡戒;下品的善戒、惡戒。上品惡戒,譬如立誓要殺人,那就是上品惡戒;中品惡戒,譬如立誓在看到野生動物時,一定要抓回來吃;下品惡戒,譬如立誓說,我只要看見螞蟻,就一定要把牠踩死。隨著眾生惡性的輕重而有差別。又譬如有人發願:「假使有天人給我看見了,我就用誅仙術要殺掉他。」因為他有練誅仙劍,可以殺欲界天中較低層次的天人,這也是上品的惡戒。惡戒有上、中、下品,善戒亦復如是:持上品的不殺戒者,不殺一切諸佛、菩薩、賢聖,乃至天人及世間一切眾生,這是上品善戒;若是只對賢聖、人類、親近人類的動物不殺,但對其他眾生都樂於殺害,這是中品不殺戒;若是只對賢聖不殺,但是對一切有情都樂殺,那就是下品的不殺戒,功德最小。所以善惡戒都有上、中、下品。如果不受惡戒,雖然造作了許多的罪業,也不叫作惡戒。所以 佛說:【是善、惡戒俱有三種,謂上、中、下。若不受惡戒,雖多作罪,不名惡戒。】(《優婆塞戒經》卷七)

如果有人提出質疑:「是什麼緣故五戒要盡形壽而受?為何八戒齋法只要一日一夜而受?」應當這樣回答他說:「因為如來善知法相,通達無礙,所以這麼說。」八關齋戒的受持,目的是為了未來世的出家而建立因緣;由於能成就出家的因緣,所以就能在未來得到有餘、無餘涅槃的因緣。受持菩薩戒或五戒也有不同的結果,所以都是如來善知法相,為未來的種種不同因緣而作不同的施設。但是受持五戒不能得解脫果,也不能發起未來世出家的因緣,只能保住來世繼續擁有人身;既然是為了保住人身,當然要盡形壽受持。一旦犯了五戒,或只受一天的五戒而常常造惡業,人身仍然保不住,所以受一天五戒並沒有意義。如果是今天受持五戒而明天不受五戒,就殺了人,來世的人身就失去了;又如今天受妄語戒,明天捨棄妄語戒而作大妄語,來世的人身也會失去;像這樣一日受持五戒有何意義呢?所以五戒應當要盡形壽受持。而八戒齋法的目的只是為了求未來世有出家的因緣,所以只要在五戒的基礎上再作一日的受持就夠了,把熏習出家生活的種子種在心田中,這一世縱然不能出家,未來世緣熟了就可以出家了;既然是為了引生來世出家的因緣,當然可以選擇在每月、每年有空的那一天受持就夠了。佛施設戒法有所不同,是有因緣的。因此若有人問起時,我們應當回答說:「如來善知法相,通達無礙,所以這樣子施設。」所以 佛說:【若有難言:「何緣五戒盡形壽受?八戒齋法一日一夜?」當言:「如來善知法相,通達無礙,作如是說。」】(《優婆塞戒經》卷七)

「菩薩正行」「惡律儀及捨惡戒之釋疑」的最後一個單元,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邊;下個單元將由正源老師為大家介紹「菩薩戒的一生受或盡未來際受?」

謝謝大家!也敬祝大家色身康泰,學法無礙!

阿彌陀佛!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1226902345&aid=17984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