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塞德克˙巴萊》霧社事件導讀
2011/09/08 01:35:07瀏覽1506|回應1|推薦15

《塞德克》是台灣第十四個官方認定的台灣原住民族,《塞德克˙巴萊》意思 就是「他是一個人」、「真正一個人」。

「他當然是一個人」、「他當然是真正的一個人」,我一直以為《塞德克˙巴萊》是一個人的名字,「他是一個人」、「真正一 個人」。

呵 呵!恐怕您也和我有同樣誤解吧?原住民語言的解讀,真的很璞真。

霧社事件和現代人生活有點距離,大家對這片若真感興趣,恐怕非完全當作史實片來看。

衝著魏大導演拍出叫座的《海角七號》,很多人在先天主觀認知上會以為這是續集《海角八號》,某個層面來講,同樣有著日據時代的背景環境,或也還可留著像對《海角七號》般的懷舊情感。
 

至少,大家有著好奇與期待,希望這部片子的上映,真能一炮打響氣勢。

【戀影】《塞德 克˙巴 萊》霧社事件導讀

魏德聖等待了十二年的《塞德克˙巴萊》終於在今年九月即將上映,興沖沖的和友人聊起這部片子時,赫然發現多數人對於此片要敘述的事件並不清楚,也使得我興起寫這篇文的念頭。   

談起「霧社事件」的發生必須回溯到臺灣被割讓的初期。

自1895年6月17日第一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政權轉替開始,臺灣大大小小 的武力抗爭不斷,直到1915年西來庵事件後才沉寂,逐漸轉成林獻堂等人的合法抗日運動。
 
十多年後,1930年時塞德克原住民不滿日本的長期欺壓,於是發生了一場原住民抗日事件,也就是這部電影的主軸「霧社事件」。

回顧日人治台的五十年間,雖今日可看到不少的現代化建設,在當時的臺灣人仍淪為次等公民,接受著不平等待遇。日人治理台灣因人種有不同的對策,而針對原住民(稱高砂族或番人)則採用「理蕃政策」。

第五任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之後(任期1906~1915),1910年 便制定「理蕃政策」五年計畫,採用武力的方式,出動軍隊、警察隊鎮壓原住民,並採恩威並濟策略,讓日警 (大人)在山區兼具行政、警備、教育等權力,任意驅 使原住民強制勞動,而有部分警察更在山區作威作福、 淫虐婦女,這些種種都種下原住民暴動的因素。

這二十多年來,原住民不斷的被日警欺壓,雖偶有反抗暴動,但也都被日警鎮壓下來。1930年10月,賽德克族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1882-1930) 家裡正在為社裡的一對男女舉辦婚宴,當時一名日警吉 村經過,莫那魯道的兒子塔達歐強邀吉村入內飲酒,吉村嫌棄他手不乾淨,以手杖敲打他的手,雙方因此發生肢體衝突。

第二天塔達歐攜酒前往陪罪,不料吉村不予理會,態度更為傲慢,造成同社原住 民新仇舊恨一擁而上,開始籌劃對統治者進行報復,這一事件也就是燃起霧社事件的導火線。

10月27日上午,所有家長孩童正在霧社公學校操場舉行運動會升旗典禮時,乎有原住民青年闖入會場,舉起刀砍落台中洲理蕃課顧問野政衛的頭,而後埋伏在四周的原住民一擁而上,將現場日人包括婦人、小孩全部殺害,死亡約140人,受傷約215人,其中也包括穿著日服的臺灣漢人。而莫那魯道率隊襲擊沿途的警察駐在所、襲擊霧社分室、郵政局、日本商店,並切斷電話線,劫收武器彈藥,退到附近山區守候,伺機再進攻。

這場戰役經歷了雙方激戰五十多天才宣告結束,這期間因為山區地勢多變日軍不易討伐,竟以飛機投擲毒瓦斯,攻擊躲在山區的原住民反抗軍,還採用以蕃制蕃的手法,利用其他沒有參加反抗軍的原住民組成「味方蕃」的奇襲隊,對抗反抗軍。最後莫那魯道和花岡一郎、花岡二郎兄弟見大勢已去,在不願投降的情況下,率眾集體自殺。

細讀霧社事件後,也明白當年魏德聖為什麼被這樣的故事震撼著,這十二年來 無不想著完成《塞德克˙巴萊》這部電影。

《塞德克巴萊》原為賽德克語Seediq Bale,意為:真正的人。

 
我想用「人」的角度來看待這段歷史,想敘述的並非誰是好人、壞人,而是臺灣這塊土地在尚未建立國族意識之時,就被日人佔領,五十年後國民政府接手,臺灣人的認同問題總是充滿矛盾,到底是清朝人、日本人還是臺灣人呢?回歸這一部電影之中,就能看到當下每一個人都是被時代拖著走的,人沒有真正的對錯,電影也只能將事件呈現出來。

佩服魏德聖這個不愛看書的導演,卻因一本漫畫決定講一個真實故事給臺灣人,甚至全世界聽。《塞德克˙巴 萊》即將在九月份分上下集上映,我也期待著,他用什麼方式來說這一段故事。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USIN&aid=5621263

 回應文章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霧社事件」與「賽德克巴萊」‧‧‧
2011/10/23 20:52

可能應該區分開來

霧社事件是一個驚天動地的大事件

「賽德克‧巴萊」是一個基督教徒,處於解嚴後「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風潮下,由霧社事件自由發想的作品‧‧‧

他可以自由發想任何事,可惜他不僅戀戀不忘「霧社事件」的淵源,並且牽拖了一些自以為是的東西,又找了可憐的賽德克族來背書‧‧‧賽德克族人終究不夠社會的戲法,居然就背書了‧‧‧只是因為魏導演的同夥鄧相陽說的「戲劇是戲劇,演戲嘛」,就背書了‧‧‧真是可憐‧‧‧

任由魏導消費「霧社事件」,更可憐的是可憐的台灣人,就在「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轉化出來的,幼稚無知的「氣魄」裡,真以為自己迎接到了一位「台灣純種英雄」‧‧‧以為這樣用幾億堆得有點磅薄的影片就是藝術上的登峰造極‧‧‧

其實,想想,如果抽掉如鋪天蓋地的廣告,各式各樣的活動,還能找到幾個題材,可給他繼續以此一模式來消費‧‧‧而如果沒有此一模式‧‧‧會是怎樣的結局‧‧‧

泥土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