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對民進黨人之我見—黔之驢
2010/06/02 00:57:07瀏覽327|回應0|推薦1

與民進黨為鄰很久了,始終對民進黨人沒有好感,不可否認有些情感因素,對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請注意,我是中華民國國民,不要把中國與中華人民共合國搞混了),奉承日本於認祖歸宗者,真的產生不了好感,對民進黨人的看法,或許不怎麼中立客觀,然而長期看下來,謹就一些我所看到的「事實」,據以描述我對民進黨人的感覺,並就教於各位先進,還望指點一二。



我對民進黨人的感覺,套古人的話,就是--------「黔之驢」。



 引用原文如下:



黔之驢 ------柳宗元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衝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闞,斷其喉,盡其肉,乃去。噫!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這種感覺是「很大隻、很會叫、愛生氣、沒本事」的實體化印象。國中時背過這篇文章,近年來看到民進黨人的行徑,不知不覺就跑出這個印象,那我們就來說說看吧!!



虛張聲勢,先聲奪人--很會指控別人,無的放矢,睜眼說瞎話,亂栽贓,先喊先贏…..種種靠聲音、語言的伎倆就那幾招,實例不勝枚舉,如若不信,請諸君告訴我,歷年來民進黨中哪一位先聖先賢,成名人物,他們的生平可以用「誠信」兩字來闡述和檢驗的,如果有人知道,請告訴我,1個就好。



「亂踢亂撞,破壞規矩」從早期街頭暴力持續到議會暴力,甚至到選舉過好幾輪,在正當到不能再正當的民主殿堂裡,還有所謂的「少數暴力」。管她的議事規則,去你的少數服從多數,只要是民進黨要吵的議題,就沒有理性討論空間,而民進黨似乎也不要理性討論空間,因為他要的就是一個「可以抗爭的議題」,以突顯他的存在價值,俾利遂行另外一個目的---要選票。



「機詐奸巧,顛倒是非」民進黨人信奉的,還有「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他們合理化的解釋是,「只要目的是正當的,任何手段都可以接受,都可以使用」,問題是「目的的正當性」由誰來評斷?誰說了算?這點很糟糕,也是我所最不齒的,那就是沒有標準,他們就是標準,沒有所謂的「禮義廉恥」,他們就是「禮義廉恥」。前幾天有個新聞,蘇貞昌先生看到尤清的銅像,說是很感念他當時的驚天一跪,讓他得以當選台北縣長。我覺得很奇怪,尤清跪或不跪跟選擇一個縣長有什麼直接關係,選舉應該訴諸的是理性,而不是去挑起族群、仇恨。你們看現在社會上的一些現象,我覺得是被民進黨教壞的,例如小偷或搶劫,推脫說是「沒錢給小孩買奶粉」,意思就是「為了給小孩買奶粉,所以去搶劫」,目的是正當的,所以手段就合理了。翻翻社會新聞,這種說法,這些鳥事到處都是。



在這種風氣之下,你要政府怎麼施政? 民主時代,政府是靠選票選出來的,有理盲的民眾,就有濫情的政府。有人怪台灣的道路坑坑洞洞,可是我看政府每天在補,可是還是每天被人罵,為何?有一次我到德國出差,看到一個小鎮的主要聯外道路在修馬路,右側一段封閉,上下班尖峰時間在施工,據朋友說每天要堵40分鍾,已經修3個月了,還要再修3個月,我看人家修馬路,是把整個路面刨掉,深度達30公分(和旁邊的路面比起來),結結實實的在鋪路,難怪人家的路會這麼平,這麼耐用。巧的是隔年我又去同一個小鎮出差,馬路還沒修完,這次是俢左側。一條短短的馬路要修1年多,我問朋友說你們都不會抱怨嗎?他們說會阿,56年前也遇過一次,所以這次要特別加強品質,使用新的材料和工法,可以維持久一點。



由小看大,這件事讓我很震撼,一樣是民主國家,你去那裡跪是不會有選票的,只會自取其辱。我問問大家,現今的台灣社會,哪一條馬路可以讓你俢1?別說是1年,連在白天施工都會被罵。想想,如果你在家裡,做任何事都被爸媽罵,做任何決定都被爸媽反對,這個家還待的下去嗎?被強迫住在一起早晚會變成木頭人,什麼都不敢動,也不想動。這就是我國政府公務員的心態,怪誰?



「請問貓纜是不是一個好主意」?去問問百姓和貓空附近商家就知道,可是他是馬英九、郝龍斌主政下的台北市做的,「政治不正確」所以一路臭罵到底,沒一句讚美聲,也不會理性的去研討改進方法,所有訴求都是「你錯了!你錯了! 你錯了!」、「好可怕!好可怕! 好可怕!」。 各河川主要橋樑被大水沖斷,就影射政府貪污,凡地下電台、媒體漫天蓋地、繪聲繪影的說國民黨長期執政、長期貪污、黑金政治、枉顧民瘼,所有最廉價的指責都跑出來大噴口水。有人站出來用理性的角度去協助政府分析原因嗎?究竟是設計的條件不對?工法不合?還是採購程序繁瑣,阻斷優良廠商。



 



仰天長歎!!驢子還在囂張,老虎還沒出來!!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KHistory&aid=4088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