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引用文章 這一年,擺脫無能與火大
2013/01/03 14:03:12瀏覽171|回應0|推薦0

引用文章 udn / 意見評論 / 社論

引用文章 udn / 意見評論 / 社論



這一年,擺脫無能與火大
【聯合晚報╱社論】
   
2013.01.02 02:13 pm
 

新年連假結束,今天正式上班。馬總統昨天發表元旦文告,希望「多做多對」,多做對人民、國家有利的事;但民進黨「火大列車」一站駛過一站,一月13日就要上街抗議。新年伊始,朝野沒有對話的空間,也沒有和解的跡象,人民繃著神經,不知苦日子何時結束,新年少了該有的新氣象。

馬總統的元旦文告四平八穩,除了公開向中國新領導人習近平喊話續推兩岸和平與交流,其餘內政談話了無新意。馬總統呼籲朝野避免無謂對立,「絕不能讓社會繼續撕裂,一定要立刻停止空轉與內耗」。但僅以年金改革而言,農漁勞工怨懟退休生活保障不如軍公教;如何合理分配資源,執政者責無旁貸。而青年低薪、年金改革及解決財政問題,已是燃眉之急,馬總統的修辭卻仍停在「問題雖非迫在眉睫…」,「只要能完成改革,我被罵都沒關係」。實情是問題已非常嚴峻,何況之前的慰問金事件,已暴露出國民黨受制於既得利益者,最小程度的改革都舉步維艱。總統豈能以「被罵都沒關係」來「裝可憐」?

而民進黨作為最大反對黨,制衡有責,也不能光會「火大」。馬英九支持度固然低落,但民進黨也未見好轉;就算民進黨日前公布政黨支持度,從去年十月起「小勝」國民黨,但兩黨都僅兩成多,不值得欣喜。

美國欲解決「財政懸崖」危機,靠的就是朝野通力合作,如果歐巴馬邀集朝野會商,在野黨相應不理,甚至坐看好戲,美國及全球財經恐怕已經墜崖了。因此,民進黨若繼續為反對而反對,不能提出有利社會發展前進的對策,則不但輿論指責蘇貞昌被自己打敗,人民看久了一樣會對民進黨火大!

馬政府施政形象陷入「無能」二字,五年累積下來更形嚴重,再不勵精圖治,恐怕好不容易拚來的重新執政,又要拱手還給民進黨。但民進黨也不能坐待國民黨崩盤,否則就算贏回政權,也只是接下民生凋敝的爛攤子,何喜之有?如果執政者無能,而在野黨只會火大,這樣的朝野已陷入「比爛」的地步。2013年初始,台灣能否擺脫無能與火大?

【2013/01/02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這一年,擺脫無能與火大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604831.shtml#ixzz2GtDX8Jvo
Power By udn.com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604831.shtml

 

 

 

 

 德政瘦身:揪出補貼政策裡的魔鬼
【聯合報╱社論】
    
2013.01.03 01:33 am
 

本報近日推出農地休耕問題調查報導,發現休耕政策實施廿八年來,政府耗費了一千三百億元經費補助休耕,台灣休耕農地暴增卅五倍,良田荒廢,而大地主坐領鉅額補貼,國內糧食自給率則節節下降。

這個例子,若還不足以說明一樁「德政」如何變成了「窳政」,我們可以再看一個和它「輝映」的政策──老農津貼。近十七年,政府總計發出八千億元老農津貼,領取老農津貼的人數從當初的卅一萬人暴增至今天的六十八萬人;由於經費過度膨脹,逼得農委會必須祭出「排富條款」,以濾除「假老農」。

稍有點想像力的人馬上會想到其中含意:上述的休耕補助和老農津貼兩大政策,合計每年耗費掉台灣六、七成的農業預算,幾百億元全是花在補貼「不耕種的農田」和「不耕作的農夫」身上。試問,這樣的農業政策究竟是在「扶農」還是「滅農」?如此一來,政府還剩多少資源可協助那些還在辛勤耕種、為農業努力的人?

政府推出休耕補助和老農津貼時,應該都是從「德政」的動機出發,想要照顧弱勢農民;但不過一、二十年光景,政策卻完全變形走樣,成了反噬農業的錢坑。主要癥結,在這兩項政策幾乎沒有門檻限制、沒有落日設計,更沒有任何檢討或反省的機制;以致閘門一開,就再也關不上。也因此,才有坐擁近卅公頃土地的大地主五年領走一千三百萬的休耕補助,竟還能大言不慚地宣稱自己只是「照規定領錢」。

鼓勵休耕卻不針對面積或對象設置門檻,不僅鼓勵了資本家炒作及農地廢耕,更形同政府在倒貼投機客。同樣的弊端,也發生在老農津貼政策。依現行規定,只要擁有農地零點一公頃,投保農保超過半年,滿六十五歲即可以領取老農津貼。這麼低的門檻,當然造成大量「假農民」競相請領。

試想,李登輝當年在省主席任內曾誓言要為台灣建立「八萬農業大軍」,最後卻連「八千農業小軍」的影子都看不到;而如今,只因可以請領津貼,全台突然一下子冒出近七十萬老農,豈非咄咄怪事?更別說,如果朝野對老農津貼的加碼戰再繼續下去,未來幾年台灣要出現「八十萬老農大軍」,恐怕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果真出現那樣的景象,台灣農業還要奢談什麼願景和前途?

休耕補助和老農津貼政策如今顯得如此荒謬,除了將大量資源投擲在消極、沒有產值的領域,並導致農地的荒廢和自然環境的破壞;此外,另一個極重要的理由,是阻擋了「新農民」的加入和新農業的開展。休耕和老農津貼政策都是出於「農業是弱勢部門」的思維,也因此政策全著眼在救濟和補助,缺乏積極開展的意圖;事實上,這些年台灣出現一批批新世代農民,他們帶著技術、新觀念和行銷知識進入農業,其中許多人未必是農民之子、之孫,而是出於對土地及環境的關懷而走進農地,卻每每受制休耕政策,無法承租到足夠面積的農田從事規模經營。休耕及補貼政策到底便宜了誰、造就了什麼,至此顯然必須全盤重新思考,堵住缺口,而不能僅做些枝節的修飾工作。

台灣加入WTO已經十年,台灣農業也已走出一番新的風景,不再是當初執政者想像的那樣一片悲情。因此,當年以照顧弱勢老農為發想的補貼「德政」,除須注入積極的發展思維,更必須揪出那些藏在使政策腐化的細節裡的魔鬼,才不會使這廿年的氾濫補貼演變成敗毀農業根基的政策,或阻滯了新一代農民的崛起。

任何不知節制的德政,都可能演成拖垮財政的窳政,從休耕補助和老農津貼可見一斑。包括健保無度的免費醫療,乃至軍公教或國營事業員工的優遇,其理亦然。德政必須適時適度減肥,才能保持制度的健康長久。對農業部門而言,除應透過立法重設門檻,更需逐年更新檢討;否則,光憑這種「政府貼錢讓農民不耕種」的邏輯,農業要怎麼發展?

【2013/01/03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德政瘦身:揪出補貼政策裡的魔鬼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606564.shtml#ixzz2GtGR7dkK
Power By udn.com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606564.shtml

 

 

社論-調整結構拚競爭力 才是最嚴峻挑戰(中時電子報社論)

社論-調整結構拚競爭力 才是最嚴峻挑戰

    2013-01-03 01:30
    中國時報
    【本報訊】

     過去一年的台灣經濟,有如乘坐雲霄飛車,忽高忽低、驚險萬分。從年初的樂觀、經濟成長率可居四小龍之首的預測值,直線下墜到景氣燈號連十藍、「保一」能否的驚恐;甫連任的馬總統與社會寄望極高的財經內閣,民意支持度正如成長率一樣的直落低點。展望今年,喜的是景氣終究是否極泰來,可望由谷底攀升;憂的是風險仍在,特別是台灣經濟結構的問題仍無法解決。

     去年全球經濟可謂亂流不斷、衰事層出,原本各界預測都是景氣在第一季落底、反轉向上,下半年全球經濟就可嘗到甜頭;但歐債危機白熱化,讓歐洲墜入衰退,英、義經濟出現負成長,法國零成長,德國也只有不到一%的微幅成長,歐盟去年二、三季經濟都是負成長,這已是定義上的進入衰退。美國雖然以量化寬鬆不斷撒錢,但失業率一直在九%左右,到年底前才降到八%以下,復甦火苗微弱。

     更大的意外是大陸經濟也走緩。受到歐美經濟遲緩、導致出口不如預期下,大陸內部中小企業的倒閉問題,打房以避免資產泡沫化的緊縮力道,讓這個連續多年維持二位數成長率的新興經濟體,去年第一季就開始放緩腳步,第二季經濟成長跌破八%,只有七.六%,創海嘯之後的低點。大陸政府不得不把「穩增長」再提到經濟政策之首。其它幾個在海嘯後虎虎生威的新興經濟體─包括印度、巴西等,都落入海嘯後最低成長的窘境。

     在如此惡劣的大環境下,包括台灣在內的四小龍,經濟表現當然不甚理想,下半年各經濟體的出口成長率紛紛跌入負值,經濟成長率也由原先預估的四到五%,逐步下修到一到二%。但不能否認的是,台灣出口成長率的下跌,先於其它小龍,跌幅也高於它國。這個殘酷的數據告訴我們,台灣去年經濟走低,除了大環境因素外,更有著本身產業、企業競爭力下滑的成分在內。

     因此,縱然展望今年,全球經濟可望走出谷底,如美國失業率降到七.七%,是近四年最低數值,經濟成長亦優於預期;大陸採購經理人指數回升、出口數值上揚;各大智庫對今年的經濟預測值都較去年高,這些都顯示景氣春意已現。但也不能忽略潛藏的風險與危機仍不少,第一道關卡就是美國的財政懸崖風險,儘管民主、共和兩黨及時達成富人加稅協議,但減赤機制將晚兩個月啟動,可以預期,兩黨之間的角力仍將繼續,經濟與金融市場依然存在變數。

     第二道關卡則是歐債危機仍是難解、無解;希臘固然已不是問題核心,但西班牙經濟仍未見好轉,好不容易才從加護病房搶救回來的義大利,則因負責整頓經濟的總理蒙蒂去職,政局將更替,未來仍有不少的風險。第三道關卡則是國際政治的風險,除了「傳統」地緣政治風險所在的中東局勢,如出現變局即可能衝擊油價、進而打擊經濟外,日本右派政權上台,與鄰國─特別是大陸之間的互動如何、是否引發如去年釣魚台事件般不可預知的衝突?是否又因此衝擊彼此的經濟、貿易、投資?這些都是今年我們必須面對的外在經濟風險。

     但撇開這些非操之在我的風險,台灣更應力求掌握、控管者,當屬本身競爭力下滑的問題。去年的數據看出,台灣經濟與產業結構有三大問題,第一是出口高度依賴科技產業,景氣差、民眾要節衣縮食者,第一個砍的就是有奢侈品性質的科技產品;去年全球衰退聲中,南韓出口表現較台灣佳,重要原因就是其出口是由汽車、石化、造船加上科技等多元結構組成。

     第二個問題是即使以科技產品看,競爭力也衰退,宏達電的市占率腰斬、出口變少,立刻反映在台灣出口數字的下降上;更別提國內DRAM已死,LCD、LED、太陽能等產業紛陷苦戰。今年景氣好轉,固然廠商可喘一口氣,但如不能在技術、品牌及競爭力下功夫,景氣再反轉時,又將陷入淘汰行列中。第三個問題則是台灣尚未在「後PC時代」,為台灣的科技產業,乃至整個國家的產業,找到一個因應與定位。這個問題,過去幾年困擾著國內業者,看來,未來一年仍將持續困擾著台灣。

     今年經濟成長預測應在三%以上,遠高於去年的一.一三%;但這個數字是建立在去年較低的基礎上,因此今年的景氣復甦仍屬和緩,雖較去年佳,但距離「明顯有感」恐怕仍有些距離。而對台灣產業及政府而言,最嚴峻的挑戰,恐怕不在於計較成長率多少,而是產業結構的調整與競爭力的提升,這才是業者與政府今年更該投注心力解決的問題。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3010300519.html

 

 

新年祝願:鞏固憲政經營國際

 

 新年祝願:鞏固憲政 經營國際
【聯合報╱社論】
    
2013.01.01 03:56 am
 

今天是中華民國一○二年元旦,即是開國一○二周年紀念日。我們的新年祝願是:鞏固憲政,經營國際。

在世界、兩岸及台灣內部皆值劇變的今日,鞏固憲政與經營國際,是中華民國生存發展的兩大課題。鞏固憲政,不僅要改善中華民國內部的國憲認同,與提升民主憲政的運作品質;亦須努力在「一個中國」的範圍中,尋找中華民國在兩岸之間的立足點。經營國際,則在將台灣營造為一個自由開放的亞太經貿平台,藉由多元多邊的世界經貿紐帶,以建立並穩固台灣的國際角色與地位。

這二者之間,有相輔相成的關係。中華民國能在內部及兩岸鞏固其憲政體制,應有利於經營其國際經貿關係;而自由開放的國際經貿關係,亦有利於鞏固中華民國在內部及兩岸的憲政地位。

先談鞏固憲政。中華民國憲政經過多年在內部及兩岸的跌宕震盪,在內部出現了如民進黨謝長廷的「憲法共識/憲法各表」;在北京則出現了「從各自現行規定(憲法)出發」的思維,胡錦濤甚至說「確認(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這一事實,符合兩岸現行規定,應該是雙方都可以做到的」。這類思考顯示,不但在台灣內部漸已明白「無中華民國則台灣不保」,連北京亦知「台灣的現行規定(一中憲法)」,即是維繫「一個中國」及兩岸和平發展的支柱。此即本報社論所說的杯子理論:「中華民國是杯,台灣是水;杯在水在,杯破水覆。」

也就是說,鞏固中華民國憲政,非但符合台灣的利益;而維繫中華民國的憲政運作於不墜(從各自現行規定出發),亦是維持「一個中國」的唯一路徑,因而也符合兩岸的共同利益。所以,究其實際,北京近幾年來所做的一切努力,亦不啻皆在維護這一部中華民國的一中憲法而已,或皆在防範台灣以正名制憲顛覆了這部憲法而已。說白了,兩岸在鞏固中華民國憲政上,具有共同利益。

如何維繫此種共同利益?北京的兩岸政策重心,已由「唯統一」、「非統一不可」之刻板陳述,轉移到「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直截了當地說,兩岸若能「從各自現行規定(憲法)出發」,簽定《和平協議》之類的架構,以穩定「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前述共同利益即可獲得保證,此即本報所主張的:「在大屋頂中國之下簽訂和平協議。」

準此以論,對台灣而言,鞏固中華民國憲政,不止是要在台灣內部努力,亦須在兩岸之間努力。對北京而言,也須有更超邁開闊的思維,將「大屋頂中國」納入「一個中國原則」。

再談經營國際。不論從世局、兩岸的發展趨勢,及台灣的處境言,台灣未來的發展路徑圖應是:ECFA→自由經濟示範區→TIFA→FTA→TPP(或/及RCEP)→自由經貿島。但這不是一條容易走的路:一、要走這條路,對台灣的內在承受力及對外競爭力,皆是重大考驗;二、要走這條路,須有足夠的兩岸善意與互信,使北京不致掣肘,並轉為樂觀其成的助力。

這條路是台灣不能不走的路,且是台灣的唯一生路;它不只是台灣經濟的出路,也是台灣用以平衡兩岸關係及與國際建立連結的政經架構。

然而,顯而易見,台灣欲經營其國際經貿角色,亦與兩岸關係糾纏一處。台獨已無可能,中華民國必須在「一個中國」的範圍內尋求立足點,並在此一憲政架構下經營台灣的國際經貿角色。在台灣內部言,若不能建構整合的國憲認同,就不可能建立足夠的兩岸善意與互信,則台灣對國際的自由開放即不易實現,即使實現亦很難維持。在北京言,若將重心置於經營「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即應對台灣的國際政經空間給予考慮;在政治上,北京必須能使中華民國認同為「一部分的中國」,並使台灣人願認同為「中國人」,則禁堵或干擾台灣融入國際經貿架構的手法,恐皆與此背道而馳。

台灣的國際經貿藍圖必須獲得兩岸關係的支撐。中華民國若能堅持是「中華」的「民國」;「中華」就是不搞台獨,「民國」即是實行自由民主體制;則北京即無理由以武力強取台灣,也就形同宣告「統一」之不易,兩岸即應共同務實經營「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我們認為,此一「政治關係」,可以表現於「在大屋頂中國下簽定和平協議」;如此,台灣即可減少「台獨」的內耗,北京也可放緩「統一」的壓力,分別降低統獨的牽絆,致力於各自的內外治理。倘能臻此,台灣亦可在兩岸此種「政治關係」之上,經營其國際經貿角色。

馬總統若欲建立其歷史定位,應在未來三年多任期內,為鞏固憲政及經營國際奠定基礎;民進黨若欲重新執政,亦當以鞏固憲政與經營國際為重責大任;全體國人更應督責朝野政黨回歸到鞏固憲政及經營國際的兩大課題上,因為這是中華民國的唯一生路。

【2013/01/01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新年祝願:鞏固憲政 經營國際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602492.shtml#ixzz2GuLFFtDN
Power By udn.com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602492.shtml

 

 

讓今年更好

讓今年更好
【聯合晚報╱社論】
   
2013.01.01 02:49 pm
 

昨晚全台瘋跨年,從南到北,最具特色的四大煙火秀,高雄夢時代、高雄義大世界、雲林劍湖山、台北101,昨晚都卯盡全力,各顯神通,展現了歡慶新年到來的創意與熱情。盡管寒風凜凜,不過還是有數百萬人湧出戶外,盡情享受跨年倒數的喜氣與歡樂。經過了一夜,今天仍要說一聲:新年快樂!

跨年煙火秀,在去年曾引發經費的爭議,中央財政部會抱怨地方施放煙火浪費公帑,卻又嫌中央補助款太少。可是,光以台北市為例,多年跨年煙火秀已成市民最期待的年度盛事之一,昨晚更高達85萬人湧進現場跨年,創下新紀錄。可見跨年煙火非浪費與否的議題,而根本已成台灣民眾慶祝跨年的儀式之一,甚且是國際媒體連線全球跨年活動時必報導的現象一環。雖說煙火短暫,然而在民眾心內,總是美好記憶的線索,有它振奮人心的意義在內。

全台四大煙火秀,台北101與高雄夢時代,都是當地城市的休憩地標;而高雄義大世界與雲林劍湖山樂園,則屬綜合型遊樂場所。單這四地,每年跨年煙火都聚集了數以萬計、數十萬計的遊客,不論是集人氣,創話題,抑或是一晚的經濟效益,都十分驚人,更別說,這些煙火晚會對流行文化事業的幫助了。

我們提出這些跨年煙火秀的觀察面貌,是想指出,台灣面對國際經濟的衝擊,陷入低迷不振之際,最怕的是失去信心,最需要的是提振精神。現實情景的確是資源短缺,貧富分配不均,讓經濟層面的不景氣,可能慢慢演變成社會、政治層面的不安定。但事實上,台灣民間活力是足夠的,很多民眾在困頓中仍尋找一試身手的機會,只要政府更積極以政策誘因,引導民間資金與創意,進入國家長期發展所需的領域,誰說台灣不會有下一輪的振興機會呢!

關鍵仍在,政府的國家發展藍圖,有沒有準確看到邁向未來的新契機?敢不敢大膽拋卻包袱,投入新領域的開創?若能激勵民心追求「隧道盡頭的光」,漸漸應能走出低谷,開創新頁。新年伊始,每個民眾為個人、為社會都應許下宏願,讓今年要更好!

【2013/01/01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讓今年更好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603033.shtml#ixzz2GuLiKvMf
Power By udn.com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7603033.shtml

 

引用文章 馬總統:勞保、公保、軍保不會倒

引用文章 民主怪象 執政者活該挨罵 

 引用文章 突缺席日本記者會 郭董:對媒體有3大失望

這就是我們的媒體嗎?

2013才一開年就這般的社論

2013這一年 及往後台灣媒體將何去何從?

我問 聯合,中時兩大媒體 今後計畫與方向是什麼?

不分類三 (58)

不分類三的引用文章(新聞)還要往上加多少篇?

Code of Ethics Issued by the Association of Taiwanese Journalists

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 SPJ Code of Ethics

www.spj.org

Code of Ethics Issued by the Association of Taiwanese Journalists,

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 SPJ Code of Ethics,

台灣的媒體  記者們 在乎這些嗎?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