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風飛彈經過前述一連串的折磨與準備以後,終於在1975年正式展開試製及飛行測試工作。但當「雄風計畫」大致備妥了零組件或克服了某些關鍵性產品研製項目,正式開始試製並準備飛行測試時,正是蔣介石的健康,受車禍影響而日漸衰退的時候(蔣氏於1975年4月5日崩逝)。

奇怪的是,柏格曼教授也在蔣氏辭世的第二天,即1975年4月6日病逝。他們這兩位異國盟友,都沒能有機會看到雄風飛彈不久後的精彩演出。

驗收試射的日子終於到來,不論是天使二型飛彈或是雄風一型飛彈,國府海軍都採用了以色列IAI提供的驗收規格要求。據曾參與驗收試射的人士評述,在驗收試射結果時,發現正版天使二型飛彈的命中率,竟比不上山寨版的雄風一型飛彈。

換句話說,山寨版似乎優於原版。因為數字會說話,國府海軍就把量產的雄風一型飛彈,不只配備在其他艦艇上,甚至還裝配在50艘飛彈快艇上,協助鞏固海防。後來又把雄一裝配在外島及本島海岸上,使成為海防利器。

蔣經國於1976年對國府參謀本部就指示說:「這些兵力分駐本外島後,將使全海峽對敵海軍都構成威脅。」由這項指示可知,蔣經國非常清楚雄風一型飛彈研製的意義。

「雄風一型」飛彈第一次攻擊靶艦試射當天,原本預定發射時間是下午3時許,因為天候因素,發射時間一路順延,唐君鉑在下午抵達台灣南部某處海濱發射現場,也一直陪同等候。因唐君鉑當天晚上要見蔣經國,下午5時左右,唐君鉑即匆匆離去。

巡弋中的海軍巡邏艇,射出一枚雄風飛彈,勢如流星趕月。(中時攝影組翻攝)

薄暮時分,天氣轉好,為把握良機,現場指揮官決定試射雄風一型飛彈。這是中華民國歷史上,第一發自行研製的先進攻艦飛彈發射。飛彈凌空而起,朝海面騰空飛去,轉眼消失在海面的薄霧中。不一會,發射指揮中心傳來飛彈穩定飛行,逼近20多公里外靶艦,正作最後俯衝攻擊的信訊。

圍繞在指揮中心的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員們,許多人噙著淚水,在吶喊鼓掌聲中,看著這發雄風一型飛彈,在靶艦的雷達迴跡中,消失不見。它終於找到了它的歸宿,直接命中了目標。中山院同仁立即把這個好消息,以無線電話通知仍在路途中的唐君鉑。

唐院長抵達台北七海官邸後,當面報告蔣經國這個消息。聽到「雄風一型」飛彈試射成功命中靶艦,蔣經國知道自力更生武器研發,已經初具成效,但亦不禁感慨系之,距離他父親在筧橋中央航空學校刻下:「我們的發動機在那裡?」已經是30年後的事了。

這雄風一型飛彈成功試射的1975~1977年,也正是美國和中共談判建交接近完成的時候。卡特總統決心繼續推動其前任尼克森和福特總統的建交政策,派布里辛斯基赴北京,作最後設建交談判。這時的蔣經國仍擔任行政院院長,他深切瞭解到局勢的困難。

1978年5月20日蔣經國繼任為總統,他面臨的問題是,美海軍第七艦隊早於1969年即停止在海峽巡弋,而美國在台協防的顧問和裝備,卡特總統皆應承中共的要求自台灣撤走。蔣經國自然會擔心,老美的這些舉措,或將造成對民心士氣的不良影響。

(作者朱偉岳為前中科院第二所資深研究員)

【未完待續,朱偉岳專欄每周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