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02 15:07:37瀏覽1058|回應0|推薦1 | |
什麼﹖她他得了身心靈病﹖ 很快﹐這句話將成為一個共識。 什麼是身心靈症候群﹖人們進入身心靈界的目的應該是增進身心靈健康﹐而不是因此得了身心靈疾病。 會進入身心靈界的人們大多分為以下兩類: 1。希望尋找有效的身心靈療癒方法﹐來解決個人的心靈創傷。 2。希望尋找宗教或現今文化環境無法提供的心靈學習。(這項下回再聊) 但心靈療癒療到底什麼﹖就心靈呀﹗心靈是什麼﹖感覺呀。所以只要感覺好=療癒成功﹖﹗ 這是目前大多數人所經驗的心靈療癒方式﹐一時的感覺好﹐就是滿足了心靈的需要。 當人們無法解釋到底自己要找的是什麼時﹐就只好跟著感覺走了。 所以﹐身心靈商品越來越朝著“感覺好”的方向進化。 大家互相洗腦著﹐別問道理別問知識更別管技術﹐只管感覺只有感覺。 為什麼﹖因為”感覺“最簡便的易于操作﹐最重要的是”感覺“它是免成本免責任免功夫的投資啦。 花錢買一場自我感覺良好的戲碼﹐逐漸成為一個身心靈療癒的基本架構。 就像紙片帥哥美女模特兒的各種商品﹐集體催眠了群眾﹐相信自己在那樣的位置購買了那樣的商品也會一樣美好。 憑著一樣美麗的文字誘導障﹐“愛與光明”的罐裝商品﹐已可以用金錢組套購買﹐還標榜客制化。 於是﹐量身訂作的讚美﹐鼓勵﹐肯定﹐愛﹐崇拜﹐光環。。都成為一件件販售元件﹐組裝一套套的“感覺好”。 這個心靈商業套餐﹐不是療傷作用而是彌補對“愛”的饑餓感。 當一個人心靈有創傷或饑渴時﹐囫圇解饑是無法療傷的﹐只能轉移創傷的疼痛﹔ 像大都會的人們在重重身心壓力下﹐用各種速食美食等來解壓﹐最後成為食物依賴癮者。 心靈壓力轉嫁到肉身﹐失去健康的肉身又增加新的心靈壓力﹐最終成一個走不出去的迴圈。 越來越多的速食餐飲業﹐原本要幫助人們快速解決饑餓問題﹐卻成了健康的最大威脅。 同樣的﹐身心靈產業原本要幫助人們解決身心靈問題﹐卻成了身心靈健康的最大威脅。 我認同也理解許多人帶著受創的身心靈四處尋求協助﹐這些創傷大多都與“愛”所領銜的心靈基素有關。 人們自親情愛情友情或任何關係中受創﹐不想被當成病人接受傳統刻板心理醫療體制的對待﹐更人性溫馨的new age所販售的“愛”﹐似乎是不錯的替代方案。 不久的未來﹐當人們需要更多的愛時﹐“愛與光明”的商品﹐從虛擬軟體﹐spa館的硬體﹐無一不能提供各種價格的心靈商品﹐將成為解決“缺愛人生”的補及站。 無論缺少“愛﹐自信﹐虛榮﹐疼惜﹐榮耀﹐光輝﹐希望﹐關懷﹐安慰﹐鼓勵。。”等各式各樣心靈滋養的元件﹐都可到心靈商業館選購採買﹐填飽缺憾。 心靈商品被量化商品化後﹐就更加的清楚方便﹐不需要再摸索嘗試﹐甚至找各種名目來遮掩。 就像一般商品﹐餓了買吃的﹐冷了買穿的﹐生病了買成藥。。心靈商品為何不能光明正大或清清楚楚的標示商品內容與功能﹖ 這樣﹐人們就可以很清楚的審視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好購買什麼需要﹔而不必講得道可道非常道自己回家悟什麼道﹐繞一大圈只為轉移焦點。 身心靈症候群﹐是人們無法正視真正的問題﹐只好尋求一些含糊概括以稍微遮掩難以啟齒的需要。 畢竟要大方的開口說﹐”我需要愛﹐我想買一份愛。“這樣的人﹐恐怕還在前扑後繼的拓路之中。 缺一份愛﹐是時代經典病症﹐有何難以啟齒﹖當然跟困在舊制框架裡的社會環境有關。 也許講太白了缺乏美感﹐但心靈商品化了難道還算心靈嗎﹖五十與一百的區別而已。 不如正視它﹐解放它﹐正面看待它﹐才能提供更精緻厚實的內容﹐而不必把精力與金錢耗在問飾的包裝上。 然而﹐上面原本都不是我想談的。 想要聊聊的身心靈症候﹐是上面那一大串的缺少“愛﹐自信﹐虛榮﹐疼惜﹐榮耀﹐光輝﹐希望﹐關懷﹐安慰﹐鼓勵。。”等各式各樣心靈滋養的元件﹐ 縱使都可以用購買不同型式的商業服務得到暫時的滿足﹐只有用心享受不需動腦學習﹐很快饑渴便可解決。 但﹐這完全不能稱為療癒﹐因為只要需要仍在﹐表示創口就仍在。 例如﹐因某些原因造成缺少健康愛環境的人﹐在人格與生活品質或倖存的競爭上﹐也許產生許多困難的問題。 花錢買一段時間的商業愛﹐也許暫時得以喘息﹐但卻是無法長期解決缺少愛的問題。 有多少人真正能找到那個創口﹐對症下藥的解決﹐而不是請人來幫忙壯聲勢﹐把責任推給前生今世或它人﹖ 尋求一次奇跡的速食者﹐或者在一兩次心靈療程不見奇跡之下﹐改尋求心靈慰藉﹐學駝鳥把問題埋沙下再說吧。 一個創傷事件裡面﹐感覺其實只是創傷的產物﹐不是事件的主體本身。 因為事件的主體本身是中性的﹐並沒有“感覺”存在﹐個人感覺是因人而異的附加能量或事件產物。 認識這兩者的關係後﹐那麼來看看身心靈生病了﹐身心靈療癒了什麼﹖療療了的是”感覺還是問題“﹖ 一時的感覺好了﹐等於陳舊問題就不存在了嗎﹖一時的感覺好了﹐代表原有創傷就沒有了嗎﹖ 跟著感覺走的人們﹐阿問題哩﹐創傷哩﹖留在哪裡勒﹖真的化解在無形中了嗎﹖ 身心靈症候群﹐是一群反應出心靈饑渴或缺憾﹐卻胡亂填塞許多用幻想的情境+情感/覺佐料的心靈速食餐。 這種社會現象﹐造成一大群有著身心靈健康失衡的人們﹐雖然囫圇吃飽了卻更增加心靈的營養不調問題。 各式各樣精美的心靈美食攤位﹐滿足了一時色香味與饑餓的感官需要﹐卻產生更多的迷惘與迷失的空虛。 而對商業心靈美食上癮的人們﹐自己無法產生”愛“﹐就只能不停的花錢朝外去購買更多”商品愛“來填補或應付。 這﹐不是個人對於”深層心靈療癒“的期望。 我不提供心靈療癒服務﹐但期望它是一種兼俱理性與感性﹐有著更多智慧與教育意義的療程。 是認識自己更多﹐而不是認識老師或鬼神或同病相憐的病友或認識更多時尚精美商品﹔ 是能夠自己精神獨立﹐而不是一再依賴外援﹔ 是了解創傷的意義並從創傷中學習﹐而不是貼個美~~美的OK繃﹐用一個美~~美的藉口忘掉創傷﹔ 是學會清創﹐上藥與保養的技術與知識﹐以便再受創時能夠自理﹐而不是忙著轉移感覺﹐或專注在學習弄好感覺﹐以逃避或結束痛苦。 越大的教育來自越大的痛苦﹐為何不是從中學習而是盡力抹掉﹖ 好不容易“受教”這麼久﹐還沒畢業就急著撕掉終於可以擁有畢業證書的機會﹐那前面的苦頭不是全都白吃了﹖ 這樣﹐真的有幫助到整件事嗎﹖ 很多人覺得我的理性﹐實在不夠身心靈所標榜的溫馨慈愛標準﹐我的理由是﹐ 第一﹐當在靈學界遇到需要心靈協助的事件﹐例如天災人禍﹐我比較偏重先處理掉造成環境與身心的清創﹐愛與關懷不是沒有而是放在其次。 第二﹐假設心靈是屬於某些心理治療範圍﹐我們不是心理治療師﹐沒有資格做非本行的事﹐這是職業道德。 最後﹐寧可理性的找到問題根源與技術性地處理清創﹐而不是只顧著安撫受創者﹐心靈催眠一場之後﹐創口還是創口﹐問題還是問題。 如果需要的只是心靈安慰就足夠的人﹐表示創傷其實不重﹐那安撫兩下的小錢﹐不賺也罷。 這類人﹐只需要個空間從現實界脫身暫時喘口氣﹔ 就怕身心靈癮頭上身﹐就回不了下三輪的現實界腳踏實地的好好過生活了。 如上所述﹐身心靈症候群已是一個時代病候﹐身心靈商品也已如野火熊熊燃燒。 但是我所預期的簡潔明快對症下藥的身心靈商業化世代﹐都快要過期啦﹐怎麼還在這裡一昧用著20年前的“跟著感覺走”的舊口號做信念﹖ sophia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