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尊重與選擇
2007/07/12 23:58:48瀏覽9|回應3|推薦0

整理檔案

看到一篇我在1999年寫的文章

原來我還真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

呵呵

那就POST上來回味一下熱血年代吧

其實現在看來

我還真是一路走來不改初衷呢

 

 

尊重與選擇--構築臺北市交通運輸新願景

 

一、               曾經與現在

臺北市是一個充滿動力與活力的城市,市民因為工作、就學而自四面八方匯聚伺身其間,或者就是原本就土生土長,生於斯長於斯,這個城市自建城以來,不斷地成長、蛻變、發展,在時間的洪流裡,以台北城特有的脈動演化成今日之風貌。

人,在城市成長史,本就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在曾經的演進過程中,人的尊重與需求,卻被其他的目的導向忽而略去。

這是規劃者曾經的迷思,而導致現今一個對人不夠友善與尊重的環境,交通運輸環境的規劃亦無法免除。自近水河岸交通發展,帆影點點,漸次演化成為道路運輸為主,車輛穿梭其間往來,車水馬龍。運具的使用追求時間節省與速度快捷,卻忘懷了人其實才是運用運具的主宰,而且,人正是最重要的運具。

生活在一個多元發展、生命力旺盛的城市中,我們希望臺北市的未來的交通運輸環境,會呈現一個怎樣的可能?又如何去實現願望中的可能?

 

二、               人本價值的重現

台北市交通政策是「為台北人建構一個文明的交通系統」,而在此「文明的交通系統」的涵義即是在於尊重生命、尊重他人、遵守規則,也在於科學化、現代化、系統化,還更在於整合生態、生活與生產的永續發展精神。

對於如此宏觀的交通政策,轉化成五個理念,需以各種實質技術規劃加以落實。

五大理念為何?

其一:以人為先、車為次之人本交通環境。

其二:資訊化運輸服務、高效率之整合運輸體系。

其三:公平之交通環境、落實使用者付費之觀念。

其四:社區化、國際化之交通服務。

其五:環境保護、資源再生之生態交通。

臺北市的都市發展與交通規劃現今均回歸到最根本的源頭:以人為先、以人為本,塑造人在都市中活動的尊嚴。

綜觀以上所揭櫫之理念與政策,無不就是反璞歸真,整合混雜而多元的交通系統,重現人在環境中之位置與價值。

而事實上,落實的方法上,包含了私人運具使用之合理成本估算的討論(認為應該包含計算社會所為大量私人運具使用共同付出的土地、空氣、噪音等成本)、致力提高大眾運輸使用比例、人行環境系統化改善(包含重塑街景、鋪面改善、人行步道系統化地串連與構築、通學巷設置)、腳踏車的使用再受重視、道路建築與生態的兼顧並重,等等,不勝枚舉。

生態永續的交通運輸環境的理念是應該被規劃者與使用者恆久傳承,而終究可能真正達到文明的交通。

 

三、               觀念解構與再造

當推行各類各色的市政建設的時候,交通的相關政策部分與你我及眾人應是最最密不可分的了,因為不管是工作、休閒、上學、旅遊等等各項活動與交通都無法脫離關係。

因而,所有的政策中,以接觸的機率而言,交通被接觸最多、關注最多、要求也最多。

而回溯人的根源與本性,追求自利是正常理念,行為受到理念之牽引與影響,也會採取自利之做法。

現在的台北市民幾乎是最有彈性,也是水準最高的市民。

他們對市政建設有所期待,他們會對市政建設渴望了解,他們與我們共同最大的願景是:給大家一個美好的臺北市。

對交通,他們是一直不滿意不滿意。

而我卻相信,交通應該是行情看漲、後勢看好,只要我們尊重人的需要,只要我們讓市民有所選擇,我們相信基於人類自利為出發原念,市民會傾向使生活使環境都更好的選擇,支持好的政策。

身為市府團隊中的一顆小螺絲釘,為這個環境、為這個交通理念,我們能貢獻什麼?

在此我無意倡議任何高聳入雲的聲調,我只是想問:我們除了所謂各有其司各是專業領域從業人員以外,我們都是共同帶領臺北市民前行的舵手,我們真的明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嗎?

只要讓市民發現有更好的選擇,這就是我們身為市府團隊的每一顆小螺絲釘可以做到的。

首先是身為公務員應該觀念解構,以往大家都是孜孜矻矻努力不懈,卻不懂得政策行銷,規劃了良政美策,卻因為市民不了解,甚至導致市民誤解,實施起來困難重重,效果大打折扣。

新的做法應該是宣導讓市民知道市府推行了什麼政策、方案意涵為何、方案做法是什麼,可能的效果將會如何。因為好的政策一定要得到市民的支持,才會事半功倍。簡言之,以往的規劃方法,常常是規劃者用盡心力去「想像」民眾需要什麼,有時候並非是真正「了解」市民需要什麼,使得規劃的內容常與現實稍有落差。當政策實施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時,還不知道原因為何。

當我們卸下公務員的外衣,在台北市生活時,你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嗎?

如果你能如此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那麼你所想要的,也就是臺北市民所想要的。

例如你想要一個無噪音安靜的居家環境,市民定然也這般希望;假如你想要一個安全舒適便捷的運輸系統,市民一定也迫切渴望;如果你想要一個被尊重的自然環境,市民絕對也不會選擇另一個被踐踏的尊嚴;如果你願意有一個更好的臺北市,市民必然鼓掌懇切需要。

交通的需求毫無例外遵循這個定律。

身為交通從業人員,我們早已揚棄了冷氣房裡規劃政策的陋習了。

 

四、行銷解嚴

理念其實都了解,永續發展的交通、生態的運輸環境,規劃者都明白,但身為實踐者的市民明白了嗎?

先進的政策與方案,我們如何讓市民知道我們的尊重與他們有更多的選擇?

首先是政策對話,讓民眾對政策的內容知道越多、了解越多,可能產生的疑慮與誤解就越少。於是我們看見了公共政策的論辯,如各項建設的說明會、溝通協調會、辯論會,如同快速道路工程地區說明會,讓民眾了解這條道路工程路線如何、工法如何、效益如何。如同陽明山空中纜車新建計劃,讓官民、贊同與反對雙方正反意見俱陳。如同公園附建地下停車場,內容如何規劃、出入口如何佈設、將會帶給地區如何的交通影響、會還給居民一個什麼風貌的公園景觀。這些政策對話的機制,最主要在於溝通,觀念溝通、政策溝通,溝通越多,疑慮越少,疑慮越少相對的阻力也就越少,民眾擁有知的權利,開誠佈公越容易獲得支持,政府施政魄力就是來自於民意的支撐。

其次是宣導方式,知道政策的民眾人數越多、越普及,實施的負面影響就越少。以往進行任何政策常是公佈即施行,民眾常常抱怨沒有緩衝沒有準備,措手不及的政策常常引發諸多怨言,也無從了解與配合。於是,我們看見更多的政策記取了這個教訓,懂得開始使用各項公益資源,適時適地地宣導, 所以開著小汽車的人,看見公車車廂後的廣告顯明而氣壯地寫著:「搭公車是值得驕傲的,我們讓出了停車位,降低了空氣噪音與污染」。於是推行機車退出騎樓政策時,我們看見市府動員了同仁在現場分發小小的宣導品與進行勸導,還有實施範圍內的銀行商家店家,提供場所張貼海報。

還有真例實證的方式讓民眾引發配合的想望,如捷運系統,只要親自去搭乘一次,沒有不「上癮」的,普遍聽到的是讚美與肯定;如改善完善美觀的人行系統,整齊清潔耐用的鋪面,當踩踏之後不再濺起污水稀泥,漫步台北街頭成為繁華城市中最浪漫的偷閒與悠然。

從以上的例子種種,市民並非是想要一個又亂又髒市容與環境,只要他們有所選擇,放棄以前不佳的運輸方法,接受新的運輸方式,並非是癡人說夢,遙不可及。

 

五、               選擇的空間

在此,本來談的應該是交通理念與政策以及方案,以實際務實的條列式做法,闡明如何實現台北未來永續之運輸環境發展,可是我卻希望談的是,觀念的解構與建立。我們其實無法完全區分清楚自己的身分,究竟是市府團隊的小螺絲釘或是平凡生活的市民,因為只要在台北城市裡生活的都是這個城市的一分子,無論我們從事的是環保、交通、都市發展或是工務等等,所做的規劃應該都是以人為本、以人為先、尊重人本。

所以台北永續發展的前提應該是我們應當體會市民究竟真正需要的什麼,其實不需要論證太多,從自己身上就可以反省思考與了解得到,再以我們的專業分工合作,規劃給市民更多選擇的空間,我們有信心給市民更多好的選擇,基於前提是民眾會傾向自利與好的選擇,如此我們可以管理選擇的內容,也更能尊重市民的選擇,那麼不只是可以構築一個交通運輸新願景,台北城的整體新願景也就可以預期了。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昊昊@guest
Re: 尊重與選擇
2007/07/20 23:46
一起繼續努力吧! [版主回覆07/23/2007 23:25:51]

是啊

7月底到8月上旬要當2週的同學

到時候真的要一起努力囉


JF@guest
Re: 尊重與選擇
2007/07/13 15:20

的確是的!

有這樣有理想性的公務人員,

我們就放心多了!

[版主回覆07/13/2007 17:56:43]

看來你對我太有信心了。

希望不會讓JF看走眼。

我還要多努力的 

更希望有更多人加入一起努力唷!


沙米亞冬@guest
Re: 尊重與選擇
2007/07/13 00:24

雖然沙米非台北市民,

也非交通運輸從業人員

但對格主的文章深表贊同,

推,

[版主回覆07/13/2007 08:29:25]

感謝沙米亞冬的支持!好的觀念與做法,是沒有地域限制的,是會被逐漸推廣與認同的。

很感動ㄟ也很感謝,因為來自大家的支持,Rainbow會充滿信心與動力,也會更加認真思考,該再多做些什麼才對。

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