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建築學的14道醍醐味
2009/02/09 00:25:34瀏覽682|回應2|推薦2

.

.

.

哲學其實在許多面向上就如同建築,

它是一種自我的追尋,

追尋對自我的一種理解力,

一種世界觀(以及對它的一種想望)

~ <<哲學法則手稿>>;維根斯坦~

.

.

.

.

.

我們在建築之中生活、邊眺望著建築邊旅行,

在建築之中工作、思考,然後在建築之中死去。

就算我們想要從建築之中逃離也逃不出去。

所以我認為所有人都有必要學習有關建築的知識。

如果這本書可以在這方面帶給大家一點幫助就好了,

希望至少可以讓大家思考一下建築。

日本的建築雖被稱為世界一流,但日本的都市卻稱不上優越或美觀。

到底是為什麼呢?

為了探討其原因,我們大家難道不應該思考關於建築的議題嗎?

.

建築不是一棟一棟孤立著的,

而建築聚集處所產生的都市,其存在與建築之間是沒有界線的。

所以建築絕不僅是屬於建造它、或讓它被創造出來的人們。

對於身處建築之中、被建築牽連的人們都是很重要的、很有趣的。

我想大家越是深入地去思考建築,不只是建築,就連都市也會變得美觀。 

為此,我希望本書可以成為一塊敲門磚。 

~東京大學教授 鈴木博之~

.

.

.

.

.

內容簡介:

.

建築」到底是什麼?

  活躍於當代日本建築界的14位名家,引領你踏入建築學的世界。包括安藤忠雄、妹島和世、佐佐木睦朗、藤森照信、石山修武、內藤廣等人,以建築師、結構專家、建築史家、建築環境學者、建築醫師、文化資源學者、作家兼評論家的背景,暢所欲言多年浸淫於建築世界的體會。他們不吝分享個人生涯中跌跌撞撞的經驗,並以扎實的理論與實際個案,展開建築學的技藝、思想、歷史、社會、文化面向,進而對建築的意義與價值作出獨到剖析。

  對於建築感興趣、有志於學習建築的人,想要真正地觀察、欣賞、體會建築,思考其中的奧妙,不妨由這本豐富的入門書開始,親炙大師的智慧與經驗。

.

.

.

.

.

我廿歲時就立志必定要開始從事建築,總是不停地問自己「建築到底是什麼?我可以對建築做些什麼?」這類問題的答案,恐怕一直都找不到吧。而我們所能作的只有,面對各自被賦予不同條件的設計案逐件逐件地,思考到極限為止,而每次為了找出各自的解答,一件一件筋疲力盡地用力將它完成,就只能這樣而已。

(〈動盪不安的心〉,安藤忠雄)

.

.

  開設自己的事務所已經過了十五年。庸庸碌碌中一下子就過去了。一開始抱著剛開始所以會很累的想法,猛然回首,轉眼間卻過了十年,勞累的程度與五年前完全沒變。我想今後大概也會一直過著這樣的生活吧!

(〈建築累煞人〉,妹島和世)

.

.

  建築並不僅是以視覺來體驗玩味的東西,而是應該以觸覺、嗅覺、味覺、聽覺,也就是說必須用上人類的五感,將到那為止所經驗的場所記憶拿出來體會的。就算說當初只能眺望那樣的空間光景,但是你絕對是在那當下同時有著其他感官一起持續運作。

(〈為了微小場域的將來〉,松山巖)

.

.

  建築設計的本質是類似社會設計之類的東西,包括住宅設計在內,所有所有的建築設計都算是社會設計,是各種尺度的人類集團生活場所的設計。如果想要認真地處理它,就必然要與社會搏鬥。

(〈請自負之士喝杯魚腥茶〉,石山修武)

.

.

.

.

.

.

.

作者簡介:

安藤忠雄建築師
佐佐木睦朗名古屋大學教授、結構專家
松村秀一東京大學副教授、專長是建築構法與建築生產
內藤廣東京大學教授、建築師
鈴木博之東京大學教授、建築史家
松山巖作家、評論家
妹島和世建築師、慶應義塾大學教授
水津牧子服務於軟體公司,結構專家
田邊新一早稻田大學教授、建築環境學者
藤森照信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教授、建築史學家、建築家
山岸常人京都大學副教授、建築史家
西澤英和京都大學講師、建築醫師
木下直之東京大學副教授、文化資源學
石山修武早稻田大學教授、建築家

.

.

.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Share...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何謂建築之美
2009/02/11 18:26
.

「美是什麼?」面對這個本質性的問題,恐怕誰也無法給出能說服人的答案。就算換個說法問「建築的美是什麼?」,狀況還是完全一樣。
說起來,「美」原就是得不到定義與證明的。

但至少我們可以說:美既給我們愉快的印象,也能引起歡欣喜悅的感情。
身處在美麗的大自然之中、拜訪美麗的都市與建築物、遇見美麗的繪畫或雕刻時,我們都極為自然地心生喜悅、內心充滿歡喜的感情。
這感覺是無法用道理說明的,也沒有說明的必要。
剛剛提到對自然的感受,是自遠古以來人類所共通的天生美感;相較之下,屬於人為創造的文明與文化的美感,會因著時代或民族、抑或是個人的喜好或價值觀而異,這種美原本就是相對性的。


建築的美屬於後者而具備代表性。
若沒有相當程度的知識或教養,對於一般人而言,欣賞文化表徵的建築,或許真的變成難以理解的問題。

.

Share...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教科書裡沒有的另一齣戲(前言)...
2009/02/10 18:31
.

本書的書雖然叫做建築的教科書(日文版原名),但並不是為了解答考試問題所編的教科書。


「建築並非只有一種正確答案」,為了讓人了解這個道理,而編寫完成這本書。


此外,這本教科書也想讓人了解,學習建築的方式並非只有一種。


首先,談到建築的學習,就有「設計建築」、「建造建築」、「讓建築得以建造」、「使用建築」、「觀看建築」、「書寫建築」、「描繪建築」、「修改建築」、「拆除建築」、「保存建築」等等各方面的學習。
因為有數不清的方式來學習建築,所以也並非有特定那一種比較好的學習方式。


有關建築的學習與年齡或經驗無關,不僅誰都應該、也是任誰都能學習的。但每個人既可以從各種角度來思考建築,建築也可以從各種角度來開始學習,怎麼樣做才能得到訣竅呢?


所以,去聆聽以各種形式與建築相關的人們所說的話就變得重要。這裡雖盡是「沒有答案」的建築討論,但在本書中暢談建築的,全是現今讓國內的建築變得最刺激的人們。


我們試著編寫這本書,用意是想讓更多樣化的、活躍於建築界的人們來談論建築,讓大家對建築暢所欲言自己的想法。
雖然每篇都只談建築,但沒有一篇是相同的,也讓讀者順著每篇看到建築千變萬化的面貌。
這裡只有一項是共通的:大家都覺得「建築從那個角度看都有趣」、「建築有著無限的可能性」,其中有著跨越專業種類、經驗多寡與立場差異的共通性。
思考其原因,就會回到前述所提的「建築並非只有一種正確答案」。


沒有單一特定答案的建築是有趣的,也因此可以感受到建築之中有無限的可能性。
只有當每個人各自思考建築,自己也感受到這答案與其可能性,建築才會被持續創造出來、被賦予評價,而成為歷史、成為文化。
也因此大家會在此暢談建築。


我們在建築之中生活、邊眺望著建築邊旅行,在建築之中工作、思考,然後在建築之中死去。
就算我們想要從建築之中逃離也逃不出去。所以我認為所有人都有必要學習有關建築的知識。
如果這本書可以在這方面帶給大家一點幫助就好了,希望至少可以讓大家思考一下建築。


日本的建築雖被稱為世界一流,但日本的都市卻稱不上優越或美觀。
到底是為什麼呢?
為了探討其原因,我們大家難道不應該思考關於建築的議題嗎?
建築不是一棟一棟孤立著的,而建築聚集處所產生的都市,其存在與建築之間是沒有界線的。
所以建築絕不僅是屬於建造它、或讓它被創造出來的人們。對於身處建築之中、被建築牽連的人們都是很重要的、很有趣的。
我想大家越是深入地去思考建築,不只是建築,就連都市也會變得美觀。

為此,我希望本書可以成為一塊敲門磚。


~東京大學教授 鈴木博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