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9/03 12:19:32瀏覽917|回應2|推薦11 | |
【重磅快評】823雨災揭露南台灣的「天坑」獨步全球接連10天的暴雨,南台灣道路淹得滿是坑洞,民眾苦中作樂,戲稱為「天坑」,高雄更以5000個坑洞一舉成為「天坑的故鄉」。苦了用路人,摔車、爆胎、甚至直接衝進天坑。怎麼辦,除了打補丁,就是再鋪一層瀝青,可是這對症下藥的治本之道嗎? 「天坑」原來是地景名詞,古老的天坑科學界至今不瞭解成因,但近五年西伯利亞突然出現不少天坑,科學家研究發現是地球暖化造成。暖化讓地表以下的凍土層融化、流失,凍土層蘊藏的甲烷噴出,地質支撐瓦解形成天坑。台灣的天坑成因很明確,道路施工不良,一泡水就坑坑疤疤。 台灣地區的公路建設1980初期路網密度即已接近飽和,之後闢建新路不是重點,應調整為「養路重於改善,改善重於新建」;遺憾的是養路消化預算績效遠不及新建,以致雖然道路密度已達於水準,但仍一條一條闢建新路;至於養路,長時間輕忽維護、保養的打底工作,坑洞出現只有補平一招。 高雄一下冒出5000個天坑,指責偷工減料也好,或哈日學東京路平作法「8小時KO坑洞」,高雄的問題出在路基太過脆弱。新建時的基地填築、級配粒料、瀝青鋪面…做得不徹底;日常的養路維護更是草率交代;冒出5000個天坑,市府指示的搶修SOP,其實只是路面的表面文章,即便天晴之後切塊刨除重鋪,對強化路基作用非常有限,下回淹水坑洞再現。 當然,這陣子南台灣雨下得太多了,僅8月雨量即超過1500毫米,若加上之前2個月霪雨不斷至少600毫米降雨,本來即已脆弱的路基更是大量流失;尤其高雄是工業重鎮,地下管線、箱涵滿佈,讓先天不良的路基更是挺不住。或許不全怪花媽,但她13年市長沒能正視問題、改善確是事實。 瞬間冒出5000個天坑,有沒有地球暖化因素?市府可能沒想過。但藉著修補天坑機會瞭解原因是必要的態度;眼前的事例是淹水時仁武區地下自排水栓不停冒出氣泡,附近民眾嚇壞了,擔心氣爆重演。市府趕緊請化學工程師現場檢測,但氧氣、氮氣、甲烷一直說不清楚;高雄一定沒有凍土層,但地底洩氣經常發生,何不藉修補天坑一併加強。 ------------------------------------------------------------------------ 很多事情 從表面上去看是"看不準"的 有時要從過去的歷史的軌跡中去看 去發掘 才能看清一些"真相" 有到過高雄市的人 都會覺得高雄市的路很大 很寬 井井有條 規劃得很好 比首都台北很多小巷弄 好找又好記 這是因為 早在日據時代 日本就花了很大的心力規劃去擴建 原名"打狗"的高雄市 擁有深水港 的高雄在二戰前就被日本人規畫成為 -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 所以後來又有"港都"的美名! 二戰之後 台灣回歸 高雄升格為"院轄市"之後 擔任 高雄市市長 的 KMT黨籍官員 總共有5位 分別是- 王玉雲 楊金欉 許水德 蘇南成 吳敦義 KMT執政期間是 1979年7月~1998年12月 而 1994年 高雄市由"院轄市"升為當年唯二的"直轄市"(改為民選)之後 DPP黨籍的高雄市長 剛好也有5位 分別是 - 謝長廷 陳其邁(因"謝"高升行政院長 出任代理市長) 葉菊蘭(接替陳 出任第二任代理市長) 陳菊 許立明(因"菊"高升總統府秘書長 出任代理市長) DPP執政期間是 1998年12月~2018年9月(持續中) 可以說 2個政黨 治理高雄的時間 差不多 都是20年左右 但 不管是 "2014氣爆案" "2018大淹水" "2018 的5千個天坑" 甚至是 當年幾乎醞釀"外勞大暴動" 的 "2007的高捷案" 都是在DPP主政 時間內 才發生的 雖然一般老百姓 很難看清"案件的細節內容"與"事後的遮掩內幕" 但 在這20年期間的"大方向比較" 也已經能給出相當的答案了! 對於生活在高雄市的老百姓來說 這40年的生活 可以用一句話來帶過: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而傷害是 誰造成的 相信高雄市民 心中會有一把尺! 『理盲與濫情』所帶給這個社會通常是『姑息養奸』的結果~在這20【後記】: 聯合報社論/當中央政府變成陳菊人馬的練兵場https://udn.com/news/story/7338/3353515 看來 台灣 已經要從 【滿城盡帶"厲陰寧"】 變成【滿朝盡插"後菊花"】 從易經上看 這算是 "國家的運數" 也算是 "人民的浩劫" 過去 這些官員 幫高雄帶來了 "2014氣爆案" "2018大淹水" "2018 的5千個天坑" 與 "單一城市高達3000億的外債困境" 的 "傲人市政成績"~ 現在 這批人 又將要"複製"這些成績 在台灣各地 展現 可預計 在不久後的未來 台灣2200萬人民 即將享受 如同過去高雄市民 所感受與領悟的 "氣爆+淹水+天坑+外債" 所帶來的高度快感~ 對了 還要提醒一下 在 "後菊花時代" 最重要的是 -"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後菊花"! 一不注意, 菊花可能會變成一朵朵的"太陽花"!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