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23日中國時報的報導說,達娜伊谷重開園 鯝魚不見了,內文如下連結: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1/112011082300330.html 2011-08-23 中國時報 【王瑄琪/嘉縣報導】 素有「忘憂之地」美名的達娜伊谷生態園區,八八風災過後,歷兩年修繕,今年二月重新開園,但參觀民眾長途跋涉卻看不到最著名的「鯝魚」,敗興而歸,入園人數也從全盛時期每月上萬人大幅銳減至兩千,即使暑假旺季人數仍持續下滑中。 目前復育的鯝魚數量已回復兩成,但賞魚步道因八八風災嚴重崩塌,需另外開闢道路,預計明年初完工,現民眾仍只能參觀吊橋附近景致和鄒族舞蹈表演,無法再「親水賞魚」。 (以上為節選)
以上兩段內容,似乎有些自相矛盾。
因為若說不見了,就代表一條都沒有, 然後又說到目前復育的鯝魚數量已回復兩成, 姑且不論數量如何,有跟沒有的說法是天差地別, 請問為何新聞要下那樣的標題?
簡單來說,就是 標題說:「達娜伊谷重開園 鯝魚不見了」, 可是內文又提到「目前復育的鯝魚數量已回復兩成」, 請問這是什麼新聞標題下法?是哪招?
這對一個受到八八風災嚴重打擊而正在重建的生態觀光保育區而言,不是重大的打擊嗎? 這對當地的受災民眾而言,用不實報導形容正在重建的災區,彷彿讓災民再一次受到如風災般無情的打擊。 若非我昨日親身在達娜伊谷生態園區所見,只能說我就要被這則新聞誤導了。 下到溪邊的路是有些不太方便,但手腳健全的人倒也不至於走不到才是(同行中尚有許多柔弱女子都能過去了)。 我是親自下到溪邊觀賞到鯝魚了,請問寫該篇報導的記者王小姐,您有親自在溪邊觀看嗎?
新聞應實事求是,不然我們知的權利何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