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生切莫悲觀
2010/07/04 16:49:45瀏覽730|回應5|推薦6

聖賢言  悲觀的人通常僅觀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而感到憂傷  卻不能善用有用的人生來面對每一天的生活  只知道悲哀及憂愁善感   使生活不斷呈現出不真實感

而樂觀的人總是以平常心去面對人生的喜怒哀樂   從中迎向光明的人生  而不使自己在喜怒哀樂之中迷失自我

對於達觀的人  因能徹底的洞悉天地之間因果律的自然法則及做人應盡的人道責任   從不因面臨不如意之事而使生活失序  仍能四季如春般的生活其中

凡事皆在一念之間   切莫自我人生  活在悲觀之中   白白度過而虛度此生也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0963015285&aid=4192786

 回應文章

笑看人生
八爪章魚
2010/07/08 19:08
長期的過度悲觀,會導致憂鬱症,
憂鬱症的患者其心靈深處似乎有一隻八爪章魚,
慢慢吸盡他們的熱情與活力,
當血液被吸乾,悲劇就產生。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凡事往光明的方向思考
2010/07/08 14:28

喜悅的心乃是良藥

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夢幻泡影
2010/07/07 20:56
貪生怕死是人的本性,自認視死如歸,有兩種可能,
其一是矯情,其二是不見棺材不掉淚。
死亡的陰影確實在人們內心的最深層造成恐懼不安,
不論是至親或自己,生命註定有個終點,那一刻真的不敢想像。


生命是不斷的死亡與誕生,其實死亡並不陌生,童年時期的時光早已消失
嚴格來說,已經死亡;青少年求學時代的那段光陰也已經過去,
也是死亡;昨天已不復存在,雖然歷歷在目,肯定也已經死亡;
10分鐘前發生許多事情,雖然餘波蕩漾,也是死亡;
我寫字的這個剎那,也已經死亡。我們時時刻刻都在死亡,
也隨時隨地再生。故說人生如夢幻泡影。


生,我們無法控制;死,我們不能拒絕;趁著活著的時光享受生命,
把挫折或打擊,當作造物者的訓練美意。大師兄說:「凡事皆在一念之間,切莫自我人生活在悲觀之中,白白度過而虛度此生也」,真理是也。
林仁(R0963015285) 於 2010-07-08 09:32 回覆:

春風師兄鈞鑒

         的確我們的生命註定會有個終點  這個生命應是指肉體假我的生命  有一日將會毀滅   但是我們的自性法身也就是真我靈體永遠不會死亡    真我靈體會隨著今生所造之善惡而再度輪迴於善惡道之中

         既然生為人  人的人性的確是貪生怕死   想必天底下之有情眾生皆是如此  但假如我們確實領悟人生只是我們真我靈體短暫的一個過程而已的話  那我們的心境將會有一股釋懷的解脫而除卻死亡來臨時的恐懼

         有云   人身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正義使者-─阿興
搖籃之樂
2010/07/05 20:59
人生切莫太過悲觀,也不要太過樂觀,
樂觀的人常會誤判情勢,悲觀的人有過度的憂患意識。

有一天二名朋友,相約到南投旅遊,順便呼吸新鮮的空氣,
兩位個性截然不同,一位是生性多疑的悲觀派,
另一位則是凡事往好的方向思考的樂觀派,
當晚住宿在一家旅社,半夜時突然地動天搖,
其中的悲觀者急忙逃出門外,另一位樂觀者按兵不動享受搖籃之樂,
結果一生一死。


大師兄,小弟並不是唱反調,世上沒有絕對的事情,
因為悲觀而救自己一命,樂觀者卻嗚呼哀哉。
林仁(R0963015285) 於 2010-07-06 07:11 回覆:

有云       吾本不欲生    忽焉生在世

              吾 夲不欲死    忽焉死期至

生死大事不是由人所能控制的    不管此人是悲觀者或是樂觀者

皆不知什麼時候會面臨死亡   只是當死亡之神來迎接我們時

我們是抱著何種心態去面對   是恐懼乎   或是安然自在乎

那就因人的心境之不同而有所差別了    


風兒輕輕吹
悲觀
2010/07/05 17:00
「悲觀」是一門極度高深的學問,悲觀者其靈魂對生命徹底的失望,沒有一點點妥協的餘地。一般人不可能從生到死都保持悲觀的態度,偶而也會出現樂觀的想法。但若能始終如一的悲觀而沒變成重度憂鬱症或精神分裂症者,我們尊稱他們是悲觀大師,徳國哲學家叔本華就是悲觀大師之一。悲觀者吃飯時怕被噎死,走路怕被撞死,坐飛機怕被摔死。

悲觀者的思想模式有三:
1、相信所有的事情會越來越糟、每況愈下。
2、不管我們眼見為何?所有的事物其本質都是醜陋且邪惡。
3、認為人性是自私的、世界是骯髒的。
以下兩者均為叔本華大師的經典佳言錄,說的有一點道理,卻又言過其實。;
1、 生命是一團欲望,欲望不滿足就空虛,滿足後便覺得無聊,人生就在空虛與無聊 之間徘徊。
2、我們就好比是田野上的羊,嬉戲在屠夫們的監視下,這群羊將或先或後被宰割。因為在美好的日子裏,我們意識不到隱而未發的惡運——如疾病、貧窮、殘廢、失明、昏聵等,正早已等待在其後了。

大師兄,英明神武,深怕社會大眾對佛教的不了解,而誤認佛教是悲觀主義者,今開宗明義的指示:『人生切莫悲觀』,佛陀的教義不只生、老、病、死而已,佛教徒亦可追求幸福美滿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