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觀光的前途 張玉成
2008/08/27 12:57:19瀏覽1669|回應0|推薦3

台灣觀光的前途

            張玉成

許多觀光政策,像是觀光客倍增計畫、一鄉一特色,同時也針對近年來個縣市不斷打出的「國際」性活動表示看法。

其實台灣目前每年所舉辦的大小活動真的很多,再加上十二個月的十二個祭典活動,從表面上看起來是非常的吸引人,但是卻看不到他的長遠目標與願景,可是如果針對觀光發展從長計議,台灣應該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福爾摩沙,目前,台灣觀光業現在最大的收入來源就是大陸地區人民,但是最大的勁敵也是大陸地區,試想若是將來政府開放大陸人士來台,就以現階段的目標一千人次為基準,這一千人次來了台灣之後,如果體驗和感受到的是不同的民俗風情、農業生態特色深渡體驗導覽、園藝觀光治療,不同的軟硬體設施,以及良好的印象,那麼當這一千人次再回到原居住地的時候,所傳達的訊息是台灣是個很好的觀光地區,這樣一傳十時傳百,將台灣的口碑傳播出去,這樣才能刺激台灣觀光成長,並使得台灣目前現有的觀光水平向上提升。

既然可以透過完善的規劃與發展目標讓前來的大陸人士對台灣留下深刻印象,當然也可以讓他們覺得台灣的觀光品質並不是那麼好,現在台灣發展觀光最急迫需要的不是一昧的去複製、拷貝廟會式的活動,而是應該回過頭去從中尋找自己生活許久的這片土地的特色與歷史,要吸引人就要深耕當地自然、人文特色,如此才能掌握住大陸這塊龐大的市場需求。

那麼,到底要如何正確的將台灣觀光品牌順利的行銷到世界各地呢?管理大師湯姆畢德士來台他接受天下雜誌的訪問,他提到目前台灣想要勝過中國,有以下幾點是需要去做的:

一、要脫穎而出就要有特色:在觀光產業中,最怕的就是所推出的產品缺乏新意與特色,假設同樣的一個行程,若自己能夠在行程當中增加更多軟體的服務與變化,讓顧客從中感受到親切的態度,或有別於其他同一個行程的特色,如此一來便能在眾多競爭者之中脫穎而出,同時塑造口碑。

二、國家要有「知名品牌」:觀光活動如同外交,既然是要放眼世界,國家的形象品牌一定要做的好,其中除了觀光硬體設施之外,還包括了政治、經濟、民生水準都必須要能夠穩定成長,才能打出形象品牌,讓世界其他國家認同,並吸引大量觀光客前來。

三、大膽釋放自己的創造力:目前,台灣比較缺乏的是源源不絕的創造力,雖然台灣一年到頭都有舉辦不同的活動祭典,但是卻缺乏特殊的創造力,每個祭典每個活動所看到的設施與產品都大同小異,並沒有特別獨特吸引人的地方,因此唯有獨特的創造力,才能長久的吸引客源。

四、更好比更便宜重要:許多人在購買產品的時候都喜歡貨比三家,其實便宜並不代表是最好的,目前台灣觀光發展方向應該是種質不重量,只有儘快發展更好的產品,才能打出好的口碑形象。

綜上所述,在台灣有許多很好的觀光資源,不管是已經開發或是還沒開發

的,都需要去好好的維護與行銷,創造一個高品質的觀光環境,如此才能使台灣立足世界,並且大開市場之門讓所有人認同台灣。

以農業生態休閒觀光服務觀點談台灣生態觀光旅遊發展願景

 

幾點現況問題:

政黨內鬥內耗,政策失誤,循環景氣所致,百姓口袋的錢越來越少!

東南亞如菲律賓度假休閒場所比台灣強!

 

開放大陸來台灣大陸人反映之警惕:

大陸人說沒來過台灣終身遺憾,但來台灣五天六天逛一圈,保證到機場出境時邊走邊罵遺憾終身離開台灣,來台旅遊跟內陸景點水準沒得比,服務品質又差,真是遺憾終身………。

開放三通與陸客觀光,配套與品質沒先準備好,不到兩年以後就沒人敢再來受騙上當。台灣沒國際級表演人才培訓與具本土性可感動人吸引人的節目與場合,也沒有受政府承認且合法受保護的夜總會與風花雪月場所,也沒合法賭場,若我是外國遊客要出國休閒渡假也不選台灣。

 

台灣存在的優勢與對策:

台灣農村樸實生活體驗與好山好水生態之美,如果農村民宿結合生態,加上服務品質提昇,最重要能用多國語言帶領導覽解說。如果不積極改善觀光環境,未來可能只有深度農村生態體驗旅遊還有剩餘價值。

 

生態觀光旅遊的起源:

生態觀光(eco-tourism)的概念開始成形於 1993年。生態旅遊概念的形成可以追溯至1965年,當時體認觀光活動造成生態環境的衝擊,乃呼籲各界重新思考文化、教育以及觀光的內涵,並提倡一種「生態上的觀光」,其具有四個內涵:環境衝擊最小化、尊重當地文化並將衝擊最小化、給予當地最大經濟利益的支持、以及遊客滿意最大化。生態休閒旅遊已經形成一種趨勢,屬於人們生活上重要的一環,而旅遊活動所造成的資源使用壓力已很難避免,如何創造並且利用一種新的旅遊概念,使得旅遊活動對於資源的破壞減到最低,並讓遊客能從遊程中獲得最大的滿足,才是未來旅遊市場最重要的問題所在,因此「生態上的觀光」的概念,期望藉此一概念的推廣來達到資源永續利用的目的。

 

生態觀光旅遊形成國際政策趨勢台灣無所例外:

二十世紀末期,觀光產業已成為全世界最主要的一項經濟活動,根據國際關貿組織(WTO)於2000年的統計,全球觀光產業於1999年的總產值已經超過4,400億美金,約佔全球商業貿易總額的32.8%,並將以每年6.7%的成長率逐年成長,其中自然旅遊的市場約佔總觀光市場的7 %,且預期每年以10 %-30 % 的比例快速成長。面對自然旅遊的快速成長,如何處理其衍生出來的契機與危機變成是國際旅遊發展的重要課題。並確保觀光產業在各聯盟間不但能提供經濟利潤,並對地球生態系的保育與重建有所助益。同時在永續經營原則下發展國際旅遊與觀光事業,使得環保融入旅遊發展的一環,進而考量到落實生物多樣性、氣候變遷等國際重要環保課題。

台灣在光復後致力於經濟發展,國內旅遊也隨著經濟的發展而起飛,1990年代國內旅遊的年成長速率約為8%-10%。但國內旅遊「質」的提昇無法趕上「量」的增長,觀光旅遊所導致的「環境」以及「社會文化」問題不斷上演,觀光衝擊的課題浮上檯面,目前看起來惟有從合法農場培訓認證生態導覽解說員,帶領遊客作生態觀光旅遊,才是永續經營發展國際生態旅遊與生態觀光事業,對門對路之不二法門。

 

台灣生態教育農園協會將促使台灣邁向「到合法農場由認證合格生態導覽解說員作生態觀光旅遊」的目標發展:

 

國內外許多學者曾針對此「生態旅遊」一詞之定義進行闡釋之定義-「在自然地區有目的的旅遊,以瞭解當地文化和自然歷史為主要目的,注意不影響當地生態系統,同時提供當地人得以保育當地環境的經濟機會。」「生態觀光是對環境負責的旅遊方式,造訪相對未發展的自然地區,以欣賞自然、提倡環保、減少負面衝擊,並提供當地人有利的一種社會經濟的活動」。生態旅遊是以資源為其發展的基礎,生態旅遊是為了要欣賞風景、野生動植物及歷史文化;生態觀光是享受當地自然及人文資源,生態觀光所利用之資源以自然資源為主,尤其是風景及野生動植物,資源應包括當地歷史文物及原住民文化。以往生態旅遊活動發生之地區多半在未受人為干擾的自然地區,生態旅遊主要是前往相對未開發的地區。現在為了不破壞大自然環境,到合法農場由認證合格生態導覽解說員作生態觀光旅遊,才是生態旅遊的真正意涵。

 

台灣生態教育農園協會將促使台灣邁向「到合法農場由認證合格生態導覽解說員作生態觀光旅遊」的目標發展。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MCBOSS&aid=2166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