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推動台灣為「無毒農業島」-防治登革熱不用殺蟲劑,環境清潔營造天敵才有效台灣生態教育農園協會理事長張玉成
2008/08/27 12:54:32瀏覽885|回應0|推薦2

推動台灣為「無毒農業島」-防治登革熱不用殺蟲劑,環境清潔營造天敵才有效

 台灣生態教育農園協會  理事長張玉成

  又要進入蚊蠅與傳染病嚴重的季節,台灣最常見的三種蚊子,第一種常出沒於排水溝的「熱帶家蚊」,這種蚊子不但有嚴重抗藥性,且還是傳染犬隻心絲蟲病的關鍵媒介。第二種是喜歡生長在大樓地下室消防栓水槽或汙水槽的「地下家蚊」,北部地區高樓林立,地下家蚊與人類的關係最為密切。如果疏於清潔,地下家蚊就會隨著大樓管路和電梯,到處橫行。第三種是登革熱病媒蚊「白線斑蚊」,由於埃及斑蚊只分布於嘉義布袋以南,所以造成北部登革熱的主要威脅就是白線斑蚊。白線斑蚊喜歡在野外活動,在戶外的積水中產卵。每年到這時全國各地不斷拉出登革熱警報然而這麼多年來政府似乎只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此種應付了事絕非政府與民間正確決解之道。台灣在早期以農立國時代,除了看不到保力龍塑膠袋像今日造成垃圾大戰環境污染更沒看到像今日為了殺蟲大量噴灑有毒、有害化學殺蟲劑可是它卻不止殺蚊、殺蟲其殘留的毒液對人體更是隱藏無限的生命安全危機況且殺一次蟲經過一場大雨便全功盡棄,在早期台灣的水溝、池塘處處看得到會吃蚊蟲的生物如青蛙、蟾蜍、大肚魚、孔雀魚、蓋斑鬥魚,以生物天敵來防治蚊蟲。當時雖然有許多蚊蠅似乎看不到像今日的登革熱可怕,但今日專業學者與政府部門並沒有針對危害程度執重執輕作判斷,讓民間業者不斷發展各種化學殺蟲藥劑,蚊蟲無法徹底殺死卻將捍衛本土各種益蟲及水中生物趕盡殺絕變成今日夏日一到只能以殺蟲劑對抗登革熱然而如此本末倒置不徹底讓百姓學習生態保育了解解決蚊蟲滋生方法,利用天敵生物食物鏈道理一昧想人定勝天就像土石流事件一發不可收拾。

  鬥魚是熱帶觀賞魚的一種,英文通稱為"天堂魚",台灣土產的鬥魚,鰓蓋後方有暗綠色的圓斑,故稱之為蓋斑鬥魚,閩南語稱"三斑",客家話稱"龐鼓辣",日本人稱"台灣金魚"。蓋斑鬥魚嗜吃水生有害昆蟲的幼蟲及浮游動物,特別是蚊蚋的幼蟲─「孑孓」,所以具有控制蚊蟲數量的能力,是消滅登革熱的有利助手,在生態平衡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對人類的生活環境也有很大的幫助,因此,而有了「環保魚」的稱號。但大肚魚和孔雀魚是人稱的「捕蚊魚」,一隻雄性大肚魚一天可吃44隻斑蚊的四齡幼蟲(孑孓),而雄性孔雀餘則是41.8隻。不過,你知道嗎?我們台灣本土原生種的蓋斑鬥魚,雄性一天的捕食孑孓能力竟高達374.6隻,超出「捕蚊魚」的八倍以上,實在是名符其實的超級補蚊高手!蓋斑鬥魚不只會吃蚊子幼蟲,對水域環境的適應力也很強,水深只要蓋過塞即可,對自來水的餘氯及農藥淤染的忍受度也很強,是典型的環保魚。

  蓋斑鬥魚可在攝氏四度到三十八度的水溫中存活,喜歡吃昆蟲或孑孑等,能耐飢餓達三個月,一次產卵約三五百粒,幼魚存活率約五成,繁殖飼養相當容易。值得一提的是鬥魚對防治病媒蚊相當有效,一尾平均體重零點六克的蓋斑鬥魚一天可吞食三百隻孑孑或蛹如大量繁殖可有效防治病媒蚊。 但近年來可能是因為農藥及殺蟲劑普遍的使用,牠棲息的環境受到嚴重的污染,使環保魚面臨絕種的危機,利用蓋斑鬥魚幫忙捕蚊、防治登革熱,他們色彩鮮豔也適於作為觀賞用魚,再加上是我們本土原生魚類,實在是值得我們多多疼惜的好魚兒。

政府應正確教導人們如何防患蚊蠅與鼠害等危害人類的害蟲不致於蔓延之道並應聘請專家學者以大自然一物剋一物天敵食物鏈之法則培育復育對人類及大自然有益之生物才是正本清源治本之方法。

勤於清潔環境,才是真正最有效率又最節省的方法;只要對蚊子的習性有一點了解,再花一點清潔功夫,就可免於蚊子叮咬的威脅。如果政府與民間有環境清潔與建立大自然天敵觀念不灑殺蟲劑增加抗藥性之滅蚊共識今年夏天就會有好日子過!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MCBOSS&aid=2166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