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幼兒教保研究期刊】戰後臺灣社會生態對兒童遊戲的影響(楊淑朱、蔡佳燕)2010年4月
2011/06/18 19:50:38瀏覽1031|回應0|推薦0

戰後台灣社會生態對兒童遊戲的影響

楊淑朱 嘉義大學幼教系教授

蔡佳燕 大同技術學院幼保系教師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戰後不同時期台灣社會生態對兒童遊戲的影響,本研究採文獻分析及文件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結果如下:

一、戰後的台灣社會經濟成長、生活型態改變及教育普及,使兒童的遊戲器材、場所、玩伴及時間皆隨著改變。

二、遊戲場域由戶外轉向室內。

三、遊戲的器材從大自然環境中隨手取得及自己製作轉變為商品化及科技化的玩具。

四、由年紀相仿同伴一起玩的群體遊戲,轉變為兄弟姊妹組成的小團體遊戲,到科技社會中較以個人為主的單獨遊戲。

五、在升學主義下,不同時期的兒童遊戲時間一直在減縮中。

關鍵詞:戰後、社會生態、兒童遊戲

 

壹、前言

貳、研究方法

參、戰後台灣社會生態對兒童遊戲的影響

肆、兒童遊戲的轉變對兒童的影響

伍、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一)農業社會時期:遊戲場域以戶外為主,遊戲器材取自大自然,並自己作,遊戲活動型態多由年紀相仿的同伴邀約一起遊玩的群體遊戲

農業社會經濟蕭條,家庭收入不佳、父母忙於工作,為三餐打拼,加上玩具產業不發達,兒童的遊戲器材幾乎都是取自於戶外大自然、生活廢棄的物品,甚至所玩的玩具要自己動手做。再者,農村社會的生活型態,每戶家庭的小孩人數至少有五、六人,加上農村社會純樸,彼此互助熟稔,親戚、兄弟姊妹,左右鄰居,只要年齡相仿,大家也都能變成玩伴。因此,此時期兒童遊戲的場所幾乎都是在戶外,孩子常與大自然為伍玩遊戲,甚至呼朋引伴,一起玩著群體遊戲。至於孩子要玩的玩具不僅在戶外大自然隨手可得,孩子也會自己動手去創造。

(二)工商業社會時期:遊戲場所逐漸轉向室內,遊戲器材多數已具商品化,遊戲活動型態大多是由兄弟姊妹組成的小團體遊戲

這個時期經濟快速起飛,社會較為安定,人民生活已有改善,國民所得大幅提升,家庭收入漸豐,父母已有多餘的金錢來購買玩具商品給孩子,而且此時經濟帶動玩具業的發展,玩具製作更精緻,樣式多變,使玩具逐漸變成商品化,孩子遊戲時的器材已不再需靠自己尋找或製作。另外,經濟的成長加速社會的都市化,居住環境改變,城市綠地減少,家庭結構從大家庭變成以父母及子女組成的小家庭為主,每個家庭孩子的人口數逐漸減少,但仍有2-4 人左右,因此,使得孩子遊戲的場域轉向室內遊戲,遊戲玩伴也從多人的群體遊戲轉變成少數兄弟姊妹組成的小團體遊戲型態。

(三)科技社會時期:遊戲場所以室內為主,遊戲器材邁入電子科技化,遊戲活動型態逐漸以單獨遊戲居多

此時期台灣經濟仍是穩定中成長,國民所得再提升,科技迅速發展,社會持續進步,特別是電視媒體更盛行,電視節目選擇性更多,加上每個家庭孩子生的少,父母願意投資在孩子身上,兒童遊戲的型態因而有所改變。兒童遊戲已遠離戶外大自然的遊戲,轉而演變為室內的遊戲居多,兒童遊戲的玩具除了更常結合電視媒體行銷,且在科技發展下,玩具商品更邁向電子化。而孩子的玩伴也逐漸減少,獨生子女的情形普遍存在,因此,單獨遊戲型態居多。

(四)在升學主義下,不同時期的兒童遊戲時間一直縮減中

孩子在升學的壓力下,無論是為了考上初中這道窄門,或是在為了獲得更好的成績,甚至是父母教育水準提高對孩子有較高的期望而讓孩子補習或學習才藝,孩子課後都因為補習或學習才藝,而花費許多時間,在此情形下,也壓縮了孩子的遊戲時間。

二、建議

(一)鼓勵孩子多從事戶外遊戲活動,滿足孩子多元的刺激

由於經濟的成長促使社會都市化,使孩子的遊戲空間受限,而孩子的室內遊戲不外乎是玩商品化的玩具或是電腦遊戲,事實上,戶外大自然豐富的生態猶如一座寶庫,提供豐富的資源等待孩子去探索、去學習,孩子體會的是最真實的環境教育。除此之外,孩子在戶外的大自然中盡情的奔跑、玩耍,享受追逐、開放、自由的樂趣,有益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二)提供孩子參與團體遊戲的機會,增進其學習人際互動的技巧

農村社會中,鄰里附近的家庭彼此熟稔,孩子只要到附近呼朋引伴,遊戲的團體就產生了,因此,孩子有機會在團體遊戲中學習到許多社會互動的技巧。然而科技社會裡,每個家庭彷彿皆為獨立個體,加上治安的考量及少子化的影響,孩子遊戲的玩伴減少許多,甚至只能獨自玩。因此,父母可以幫孩子邀集玩伴,安排孩子與年紀相仿的玩伴相處的經驗,像家中舉辦活動或是與孩子年齡相近的家庭組成遊戲團體,讓孩子有足夠的玩伴一起玩,學習人際互動與解決問題的技巧。

(三)為孩子選擇適量、適性、適齡的玩具,讓孩子玩的有品質

因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達,孩子接觸的玩具商品資訊也相當豐富。加上玩具種類多,聲光效果佳,往往讓孩子愛不釋手,眼花撩亂。因此,為人父母宜為孩子慎選玩具,並避免過度滿足孩子對玩具的要求,多選擇適合孩子年齡、安全又適性的玩具,並激發孩子玩玩具時的創意,讓孩子的遊戲更有品質。

(四)親子共玩,可瞭解孩子遊戲的需求及增進親子情感交流

孩子玩遊戲,不一定都需要玩具在手,但父母的陪伴會讓可能一些平淡無奇的遊戲變得有趣。為人父母宜多抽出時間或放下身段融入孩子的遊戲世界,除了能多了解孩子的遊戲思考,亦能貼進孩子的心,增加親子間情感的交流,甚至提升孩子的遊戲品質。

(五)與孩子一起規劃出合適的遊戲時間,讓孩子能盡情且無壓力的玩

遊戲不僅需要空間,同時也需要時間,更需要有放鬆的心情。事實上,父母除了孩子的課業學習外,宜重視孩子的遊戲時間及合理時段的安排。主動與孩子討論,學習尊重孩子對遊戲時間的規劃,讓孩子做決定。在遊戲時間裡盡情且無壓力的玩,除了可以增加玩性(playfulness),亦能鼓勵孩子從遊戲中作自我探索及滿足其對遊戲的需求。

幼兒教保研究期刊20104月)第5文檔案下載 PDF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LAYRIGHT&aid=5338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