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18 22:43:17瀏覽536|回應0|推薦0 | |
行政院新聞局 伴隨我們一甲子,從2012年的5月20日組織裁換分給三個部門主管後,很多業務回歸專業,既期待又很不習慣,說真的,這些年來新聞局給了我們很多可靠和有趣的訊息,真的值得回味! 影視音訊出版這些都和生活相關值得看ㄚ! 轉貼維基百科的行政院新聞局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1%8C%E6%94%BF%E9%99%A2%E6%96%B0%E8%81%9E%E5%B1%80 行政院新聞局(簡稱新聞局)為前中華民國行政院部會機關,曾有「政府化妝師」之稱,除負責行政院的公共關係、政策宣傳、形象推廣、政府發言等工作,並負有協助大眾傳播產業發展的任務。 為配合行政院組織調整,新聞局預定將於2012年5月20日起裁徹。
[编辑] 業務執掌新聞局運作期間除了主理政府對外宣傳工作,另一項主管業務即為媒體產業。在1971年到2006年2月間,新聞局同時是全國大眾傳播事業的最高主管機關。由於新聞局負責政府對外宣務的工作,又是廣播、電視、電影、出版品等各式傳播媒體的監理單位,有「球員兼裁判」之虞,新聞局因而被長期批評為政府控制媒體的主要工具。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成立後,新聞局交出大眾傳播事業的管理權,改以扶持國內傳播媒體產業發展為主要工作。金馬獎、金鐘獎、金曲獎等出版事業獎項,即是新聞局為了鼓勵媒體事業發展而創辦;2005年起,固定於每年11月至12月間舉辦「台灣國際影視博覽會」,以促進台灣影視產業對外的交流與發展。 在國際宣傳方面,曾每年編印《中華民國年鑑》,並發行多種外文定期及不定期綜合性刊物,介紹台灣政經及社會發展現象,其中包括每週一至五發行之《今日台灣》英文電子報(Taiwan Today)、《台灣評論》(Taiwan Review)英文月刊、《台灣光華雜誌》(Taiwan Panorama,原名《光華雜誌》(Sinorama),2006年1月改為今名)中英文月刊。《台灣評論》並同時發行西、德、法及俄文版;除法文以月刊發行外,餘皆以雙月刊方式發行。 由於以政府的公關、宣傳工作為主要業務,故歷任局長多半為專精於外交事務的人才,如沈昌煥、錢復、丁懋時、胡志強、程建人皆出任過或隨後出任外交部部長;董顯光、沈劍虹出任過駐美大使,錢復、丁懋時、胡志強、程建人、李大維出任過或隨後出任駐美代表;張京育、蘇起出任過或隨後出任陸委會主委;沈錡為蔣中正的英文秘書;謝志偉曾任駐德代表,第二位女性局長史亞平曾任駐澳副代表和駐新加坡代表。因此可以說新聞局與外交體系是息息相關。 行政院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後,於2012年5月20日裁撤並改為行政院發言人室,其他業務將由外交部及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承接。 [编辑] 歷任局長
[编辑] 組織
廣播電視事業處
在42個國家(地區)設置53處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