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0/26 10:58:33瀏覽142|回應0|推薦0 | |
根本在說台灣阿! 大前研一:不婚不生、不買房...滿街的小七,讓日本年輕人喪失物欲和成功欲 [轉載自商業周刊網站新聞]撰文者大前研一
象徵「低欲望社會」的現象,就算是房貸利率超低,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及中堅世代也毫無反應。現在未滿35歲的日本人,從懂事以來就面對「失落的20年」,只有經歷過通貨緊縮、市場不景氣的黑暗時代,大多數人的心態不只是不願意背負房貸或結婚生子,所有的風險及責任都不想承擔。 面對工作也是如此。薪水沒什麼調漲,又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想擔任只有責任變重的職務,抱持著這種想法的年輕人有增加的趨勢。在我們那個年代,人人都想要頭角崢嶸,最終目標就是坐上總經理的位子,但現在日本的年輕人已經喪失這樣的企圖心。 喪失物欲和成功欲的世代 這個前所未有的族群,可說使日本消費層面元氣大傷。這群人與過去的日本人相比,擁有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就我看來,他們的出現很可能與便利商店的普及有密切關係。 便利商店創造出一天只要500日圓就能夠解決民生問題的社會。一天只要花一枚500日圓硬幣,購買便利商店的飯糰、麵包或便當,吃個一、兩餐就能夠存活下來。飛特族(freeter)或尼特族(NEET)並不像上班族有規律的時間概念,或是早、中、晚的日常節奏,大多數都是肚子餓了,就到便利商店去買個便宜便當來果腹。即使計算得寬鬆一點,一天的飲食費大概也只要1,000日圓就可以打發……總之,現在的日本拜全國各地普遍可見的「便利商店文化」之賜,不會有餓死的危險(特殊案例除外。) 辛苦工作的父母淪為負面教材 年輕人之所以變成「低欲望」的背景原因,可能也是他們的父母做了「負面教材」的緣故。這些人的父母剛好是泡沫經濟的世代,為了滿足自己的物欲、占有欲,以及想要出人頭地的欲望,卯足全力、拚命工作,但在他們眼中看到的,卻是父母「庸俗」的一面。 雖然表面上看似過著富裕的生活,實際上卻被房貸壓得喘不過氣來,現實生活並不開心。夫妻之間也幾乎沒有生活情趣可言,只埋首於工作的父親,為了在公司出人頭地,每天汲汲營營,並不想關心家庭。於是,這些人便在潛意識中告訴自己,不想要變成那樣的人,不要辛苦工作,而是悠哉生活。 沒想到,「低欲望」的年輕族群,卻對企業帶來嚴重影響。現在25歲以下的男性對汽車不再感興趣,連想要擁有的欲望都沒有,這是汽車製造商從未有過的經驗,所以他們也慌了手腳。汽車製造商為了維持日本國內的新車銷售量,只能大力鼓吹其他世代換車。 喪失物欲、成功欲,對於「擁有物質」毫無欲望。年輕男性不買車,年輕女性平時只選購Zara等平價時尚,在家就穿運動服。在這個用幾個銅板購買超商飯糰、麵包或便當,隨便吃個一、兩餐就能活下來的社會,出人頭地的欲望也比先前世代降低不少。 在這些人之後的世代,很可能也會擁有類似的價值觀。企業必須確實分析他們的想法及行為,精準掌握他們的價值觀,重新擬定各種市場行銷策略、商品策略、銷售策略等,可能就連商業模式也得從零開始摸索。 高齡產婦和奉子成婚都有增加的趨勢 在我年輕的時候,25歲前後結婚是很普遍的事。若兩情相悅,即使經濟拮据,仍會步入禮堂。女性也認為男性沒什麼積蓄很正常,因為結婚本來就是即使沒錢,但是想在一起就會去做的事。當時的人們認為,家庭就是這樣從零開始的,由夫妻兩人胼手胝足共同建立。 然而,現今的結婚決定權,掌握在女性的手上。女性不會跟沒有積蓄的男性結婚,男性當然也了然於心,所以努力省錢、存錢,為結婚做準備,以致婚期一再延遲。根據我的調查,男性的結婚年齡與收入呈函數關係。現在的男性結婚年齡平均為34歲,所得愈高者愈早結婚,所得愈低者愈晚結婚。沒有積蓄的男性,就沒有女性想要和他共組家庭。 由於單身女性訂立了這樣的結婚標準,使得男性無法在經濟困窘的狀態下求婚,只能夠拚命努力存錢,備妥基本生活所需。結果,除了婚期延宕、高齡產婦的情形增多,加上先前提過的戶籍限制,選擇墮胎或奉子成婚的情侶也更多了。 「低欲望社會」的解決對策 若政府想要確實改善這個問題,必須採取兩項對策。首先是,給予年輕人夢想和希望。政府應該向這些年輕人展示明確的國家藍圖,讓他們相信未來一片光明,一定會比現在更美好。我們必須營造當年那種不顧一切而工作的興奮感。 具體來說,就像美國甘迺迪總統(John Kennedy)提出「美國可以為世界做什麼?」的疑問後,美國派出了和平部隊一樣。在一年內,有多達十萬名年輕人,前往世界各貧窮地區進行義務服務。因為做了這些事情,美國年輕人擁有進一步思考家庭價值與社會結構的契機。 另一項對策是,教導孩子基本的結婚觀念。政府必須從國中或高中開始,教導年輕人何謂婚姻及家庭,讓他們知道,父母也是從困頓的生活開始,一路克服各種辛苦,但正因為如此,人生才有生存的意義。我想,這樣一來,應該可以降低結婚年齡,並且遏止少子化的情況繼續惡化。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