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2/12/11 06:01:00瀏覽796|回應0|推薦14 | |
東晉雕塑家/畫家/文學家/音樂家--夾紵佛像創始者+開創南方佛教雕塑新時代的[戴逵]
戴逵(約331-396),東晉畫家、雕塑家、文學家、音樂家、隱士 字安道,東晉士人及藝術家, 原籍豫州譙郡銍縣 金城太守戴綏之子。 長年隱居會稽剡縣,與名士高僧結交,朝廷多次徵召不起。 太元二十一年,去世。 著有《戴逵集》9卷,今已散佚。
戴逵精研儒家禮學,信奉道家與佛教,認為隱居合乎人的純樸天性,儒、道二家可以融和,無為與名教並無衝突。 信仰上他相信宿命論,否定善有善報的報應說,卻接納佛教的三世因果論。
文學方面,他撰有多篇賦、贊與論,讚賞竹林七賢的為人,描寫閑遊的生活與寄託隱居的情懷。 藝術方面,他擅長繪畫、雕塑和彈琴,是東晉後期畫壇一代領袖, 所造佛像造形生動,首創以夾紵塑造大型佛像,並開創南方佛教雕塑的新時代,在藝術史上有重要地位。
戴逵是雕塑高手,曾費盡心思,用三年時間,造成丈六高的無量壽佛和菩薩木像,在山陰靈寶寺受供奉;用了十年時間,塑造京師建康瓦官寺的五方佛像,可用於佛誕日的遊行。 又鑄造建康白馬寺的佛銅像及二菩薩像。 靈寶寺的木製佛像「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之前中國的佛像過於質樸,戴逵的作品被視為中土最精妙的佛像。 改變佛像樸拙的造形,不再生硬模擬外來形像,推動佛教造像的本土化。
戴逵又是大型夾紵像的始創人,所造成為型像創作的典範。 晉安帝義熙初年(405),獅子國(今斯里蘭卡)國王派使臣送來玉佛像一尊,帝命戴逵造佛像五軀,令顧愷之繪維摩詰壁畫,以藏於瓦棺寺。 於是戴逵精心醖釀,調動一切雕刻手法,按期完成皇上交派的任務, 瓦官寺的五尊夾紵佛像,乃用一層層苧麻布貼在泥模上,以漆封固,再除掉泥模造成,像身甚輕,便於遊行時於在車上。 唐道宣稱其乃“東夏制像之妙。”後人們把獅子國送來的玉佛,顧愷之繪的壁畫和戴逵制的五軀佛安置到建康瓦棺寺,,並稱「瓦官寺三絕」。 戴逵傳授次子戴顒造像之法。由於雕塑需要體力勞動,很少士人參與其事,戴逵與戴顒是絕少數例外。 由於後世毀寺滅佛,其作品未能保存下來 戴逵字安道是美術史上較早留下名姓的畫家、雕塑家,也是對中國美術有影響的大藝術家。 他是南渡的北方士族,比顧愷之早生二十餘年,他以自己的才華和人品為藝術家爭得了上流社會的認可。
參考/引用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8%B4%E9%80%B5
https://baike.baidu.hk/item/%E6%88%B4%E9%80%B5/2231898
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42576&la=0&powerMode=0
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6%88%B4%E9%80%B5
https://read01.com/QAx788A.html#.YyWhMHZBzIU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