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北京│故宮之二~中和殿、保和殿
2017/04/06 09:03:55瀏覽2632|回應1|推薦57

日期 : 2016.09.18 (日)

前門大街→箭樓(德勝門)→正陽門(前門)→天安門廣場→天安門→故宮(紫禁城:午門至神武門)→北海公園→(立群烤鴨)→王府井大街→東堂→漢庭

↑ 太和殿(前)

↑ 太和殿(後)

↑ 太和殿的轉角出檐

↑↓ 太和殿(左)、中和殿(中)、保和殿(右),三大殿所在的高8.13米的三層漢白玉台基,周圍環以漢白玉欄杆。(本文棕色字資料皆取自網路)

↑ 左:中和殿、右:保和殿

↑ 保和殿

↑↓ 中和殿

中和殿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當時稱「華蓋殿」。明朝嘉靖年間遭火災,重修後改稱「中極殿」,如今中和殿天花內構件上仍然留有明朝「中極殿」墨跡。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始改稱「中和殿」。「中和」二字取自《禮記·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

中和殿正中設有寶座,兩旁陳列著兩個肩輿。所謂的肩輿是皇帝乘坐的轎子中的一種,主要供皇帝在紫禁城內活動使用。寶座上方的內檐下懸掛乾隆帝御題「允執厥中」匾額,「允執厥中」源自《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兩側柱子上掛有乾隆帝御題對聯:「時乘六龍以御天所其無逸,用敷五福而錫極彰厥有常。」

↑↓ 后左門、崇樓

↑ 崇樓、後右門

↑↓ 保和殿

保和殿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謹身殿」。明朝嘉靖年間遭火災,重修後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建極殿」。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始改名「保和殿」。「保和」 出自《易經》,意為「志不外馳,恬神守志」,也就是神志得專一,以保持宇宙間萬物和諧。

保和殿在明朝、清朝的用途不同。明朝,舉行大典前,皇帝經常在此更衣。清朝,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在此賜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宴,賜額駙之父、有官職家屬宴。

殿內寶座居中,寶座上方懸掛有乾隆帝御題「皇建有極」匾額,意即任君建立天下最高準則。兩側柱子上懸掛乾隆帝御題對聯:「祖訓昭垂我後嗣子孫尚克欽承有永,天心降鑒惟萬方臣庶當思容保無疆。」

↑↓雲龍石雕,保和殿后堦陛中間設有一塊雕刻着雲、龍、海水和山崖的御路石,人們稱之為雲龍石雕。這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塊石雕,長十六米五七,寬三米零七,厚一米七零,重為二百五十噸。原明朝雕刻,清朝乾隆期又重新雕刻。在圖案是在山崖、海水和流之中,有九條口戰寶珠的游,它們的形象動態十足,生機盎然。

↑↓ 乾清門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livia20090408&aid=98909850

 回應文章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4/07 07:27

由房子屋頂上的十隻小獸來看

太和殿應該是地位最隆重的宮殿

Olivia 隨心所欲(Olivia20090408) 於 2017-04-07 19:00 回覆:
中、外歷史古蹟很多都可由其外觀判別該建築物之特殊性,而現在的摩天大樓或許除了比高外就只能比造型了....以後的人也許就不需再讀歷史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