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3/12 09:56:34瀏覽1974|回應4|推薦83 | |
日期 : 2019.01.29 10:30 蘇州昆山→巴士1小時→虹橋機場站→地鐵2號線(買3日券)→人民廣場站19號出口→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新世界百貨至永安百貨段)→斯維登精品酒店check in(永安百貨對面)→沐恩堂→來福士廣場→福州路→上海書局→外灘夜景→南京路步行街夜景→斯維登精品酒店 ↑ 沐恩堂與上海城市規劃館隔西藏中路相對 由南京路步行街往新世界百貨方向走,不進入地下街左轉,往上海城市規劃館方向走,就可見沐恩堂。 初來乍到,還未搞清楚狀況,南京路上兩旁都是高樓大廈不覺得冷,突然轉到西藏中路,一股冷風吹來,梧桐樹上枯槁的樹葉,讓人感到蕭瑟。心裡OS上海最美是梧桐,我又沒遇上了,回去用綠色筆塗一塗好了 ↑ 上海城市規劃館 慕爾堂(Moore Memorial Church)是中國上海市的一座基督教新教教堂,由美南監理會創建,後來加入衛理公會,1958年實行聯合禮拜後改名沐恩堂。慕爾堂位於上海的鬧市中心——黃浦區西藏中路316號(漢口路西口),正面向西,正對著上海跑馬廳——今上海人民廣場。 沐恩堂前身爲「三一堂」,始建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美國監理會傳教士藍柏在法租界鄭家木橋(今福建中路延安東路附近)建造。光緒十三年(1887年),傳教士李德另在今雲南中路漢口路建造「監理會堂」。光緒十六年(1890年),改名「慕爾堂」,以紀念美國堪薩斯州捐款人慕爾去世的女兒。(本文棕色字皆取自維基百科) 文革時期,該堂被迫關閉,宗教活動停止。1979年9月2日,沐恩堂恢複禮拜,是上海恢複宗教活動較早的基督教堂。 1993年,慕爾堂列為第一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和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 漢口路 ↑ 沐恩堂與上海城市規劃館隔著西藏中路,要從來福士廣場內走地下街才能到達。在上海好幾次望著目標在對面,卻不知該怎麼走過去。 ↑↓ 羽衣甘藍 ↑↓ 來福士廣場 ↑ 1/29第一次走進來福士廣場已經下午3點多,是想要吃午餐但又已靠近晚餐時間,也沒找到想吃的食物,於是買個梅菜醬肉鍋盔(當時看到這個名字莫名興奮,因為我過不久就要去西安吃更道地的了)來墊肚子先,味道還不錯,也沒有很鹹,但到西安吃了肉夾饃後,覺得西安的外皮比較好吃。 1/31 一早出門,上海颳風又下雨,冷的要命,本來想去多倫路,但掂掂自己的能力,應該挨不了那種冷,於是改到上海博物館,躲到室內咖實在。 南京東路→人民廣場→上海博物館,需進來福士廣場走地下街(要說很多次,因為馬路上不給行人走),所以參觀回來後便直接進入來福士廣場覓食(地下街和美食街是連在一起的),這次,眼睛放亮了點,終於看到這家《小滿手工粉》,但其實我是看到裡面還有座位,客人桌上的食物好像不錯吃,於是決定先卡位要緊,完全搞不清楚什麼叫《手工粉》。 ↑ 找到位置坐下後,服務員來了,好像含顆滷蛋似的呼嚕呼嚕的不知說了什麼(沒給我MENU),我先定下睛來,看看螢幕上有什麼菜單,看不出所以然,服務員也沒再來點餐,於是我又去問了一次,他指著桌上的二維碼,說掃一下就可以點餐了.... 於是,我拿出手機打開網路(本來開在飛航模式),以微信掃了一下二維碼(之前我只會用微信付款,沒點過餐,我以為是叫外賣才用微信選餐),裡面便出現店家MENU,並找到自己想吃的,再順著他的步驟付完款,手機會出現等餐續號(上圖的螢幕上也是顯示出餐號碼),等到自己號碼出現,再去端餐點,真是讓我又長了知識,大陸進化到這種程度,簡直讓人嘆為觀止。 服務員只需要招呼客人與收餐盤,其他都省了,甚至桌面上也寫說,如果用完餐自己端回去,會送一支冰棍,但我見旁邊吃完走人,沒那樣做,我也就算了。 PS : 自由行不儘可打開眼界,也學會好多事,或許是避免失智的方法之一(指我自己),哈哈哈,這次我甚至《試驗》出很冷時,毯子是要蓋上面還是要墊下面才更保暖,真得很白癡喔 ,後續) ↑↓ 從磨米開始 ↑↓ 將米漿倒入圓盤後入鍋蒸 ↑ 蒸熟後取出切成長條,叫手工粉,我日後在大陸看到《粉》大概就知道是麵條、粉條的意思,這次吃起來像粄條,也吃過像米苔目的,大陸的《粉》都很Q很好吃(餛飩皮也是)~是此次的經驗與《驚艷》。 ↑ 粉條加了筍(大陸的筍超好吃)與多種菇類(平常我不太愛吃香菇,其他菇可接受)一起煮,還真是好吃,以前既定的印象,大陸的食物又油又鹹,但這次在上海、蘇州、西安吃到的食物都不會太鹹,也都不錯吃喔~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