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五四」內容應包括三部份,按時間發生先後順序為,民主與科學啟蒙運動、新文學革命、學生愛國運動。
早在清末如嚴復、梁啟超等(應該更早就有別人做類似的事),即開始引入西方民主科學思潮;新文學革命為陳獨秀、胡適發起,由文學改良芻議(胡適著)、文學革命論(陳獨秀著)、建設的文學論(胡適著)開始,但加入的人越多,就不止於文學,還加上對舊社會與其思想文化的反彈。
學生愛國運動(1919年)雖發生在最後,但整合所有的事,大家也就都歸納稱為「五四」。
個人意見,歡迎指教。
我對附中最深的回憶就是標槍得了個冠軍,然後參加北區七縣市的中學運動會卻因為屢次失誤越線而慘遭滑鐵盧。
網路上意想不到的事情還真多!
你也是附中?
歡迎由http://blog.udn.com/NetSpider/2882925看起,再到http://blog.udn.com/balmoral/2890490會碰到另一位附友。
標槍?我最多扔過鉛球,鐵餅有沒有碰已經忘了。
Meco 真是我見猶憐。昨天今天各一票。
還要身分證號碼有一點“皮皮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