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聯立委賴幸媛內定接任陸委會主委的人事案,引發外界對準總統馬英九的兩岸政策路線改變的疑慮,同時質疑7月4日的周末包機與陸客來台觀光支票能否如期兌現。準閣揆劉兆玄在接受本報專訪時強調,馬蕭的兩岸政策不會走回頭路。
針對賴幸媛風暴和她提及中間偏左的經濟路線,劉兆玄強調,每個閣員或許都有自己在政治上的理念與看法,最後要形成執行的方案,尤其中間牽涉到跨部會協調時,必須要行政院拍板定案。大陸政策的形成與落實,一定會經過跨部會的機制。
劉兆玄說,媒體太強調個人,但對他而言,執政團隊沒有個人的權力或份量,他比較強調團隊,就像一個球隊,他就像教練。
以下是劉兆玄說法:
開放、國際化 方向不會變
馬蕭的大陸政策,從未提過「戒急用忍」,也沒提過「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兩個原則,所以馬蕭的兩岸政策,朝開放與國際化的方向不會改變,這個很清楚,新政府的大陸政策,就是馬蕭的大陸政策,行政團隊要執行的是馬蕭的兩岸與經濟政策,而不是過去任何人的政策。
賴幸媛她不是經濟部長,她也不是經建會主委,她個人的經濟座標在哪裡,我不清楚,無從回答她口中中間偏左的座標,是否與馬蕭的經濟座標重疊。但我要強調,我們現在的財經團隊,就是推動馬蕭政見化為政策、化為行動方案,完全沒有改變,朝向開放、自由與國際化的方向沒有改變。
確信賴會執行馬蕭政策
當時與賴面談時,第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要確信她要認同並執行馬蕭的政策,她也做了完全承諾,也願意完全執行,因為上述兩點如果不能承諾釐清,我也會有疑慮,因此對行政團隊而言,賴既然做了這樣的承諾就OK。
至於兩岸政策形成與推動的機制,在憲法早就有規定,也是常規,陸委會是協調與執行的單位,兩岸政策的形成,是透過國安會議得到政策的確定,交給行政院,再交由陸委會再透過海基會去落實執行。以前是這樣,以後也應該是這樣,重點在於她對兩岸政策的認同與執行的意願。
媒體太強調個人,對我而言,執政團隊沒有個人的權力或份量,我比較強調團隊,就像一個球隊,我就像教練。
每個閣員或許都有自己在政治上的理念與看法,最後要形成執行的方案,尤其中間牽涉到跨部會協調時,必須要院裡面拍板定案。大陸政策的形成與落實,一定會經過跨部會的機制。有關賴幸媛指出,放寬40%上限須有配套,我認為「配套」是中性用語,外界都是因她個人而有其他聯想,配套一定要符合政策,就是配馬蕭政策的套。
至於媒體關切賴幸媛以後會不會成為內閣的麻煩製造者,我從來不擔心,這種說法對賴幸媛也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