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03 18:49:18瀏覽4480|回應0|推薦1 | |
引用文章金字塔未解的密室懸案
古代世界有七大奇跡,隨著歲月的流逝,有的倒塌了,有的消失了,只有金字塔巋然傲立,萬古長存。其中的奧秘又是什麼呢? 首先,讓我們來做一個實驗吧:把一定數量的米、沙、碎石子,分別從上向下慢慢的傾倒,不久就會形成三個圓錐體,儘管它們質量不同,但形狀卻異常相似。 假如你願意測量一下,他們的錐角都是52度。 這種自然形成的角是最穩定的角,人們把它稱為"自然塌落現象的極限角和穩定角",奇怪的是金字塔正好是5l度50分9秒。說明它就是按照這種"極限角和穩定角"來建造的。 沙漠的風是暴戾的。由於金字塔獨特的造型,迫使凌厲的風勢不得不沿著塔的斜面或梭角緩緩上升,塔的受風面由下而上,越來越小,在到達塔頂的時候,塔的受風面趨近於零,這種以逸待勞、以柔克剛的獨特造型,把風的破壞力化解到最小程度。 諸如此類連現代人都無法理解的神奇特性,使得金字塔的偉大不僅在於宏偉壯闊的外觀,更在於設計構造的精密準確,以及濃縮其中令人難以置信的數學、幾何學、天文學等高超知識。 吉薩高地金字塔群的神奇已是眾所周知,古夫金字塔、卡夫拉金字塔和門卡拉金字塔的排序,剛好和獵戶座三顆星的位置一致。最神奇的是古夫金字塔,英國人約翰‧泰勒(John Taylor)測量研究後指出,古夫金字塔位於東經 31°07′和北緯 29°58′,本初子午線穿過金字塔底部正中間,正好把地球上的陸地和海洋平均分成兩半。 若是把古夫金字塔的原有高度146.7公尺,乘以十億,約等於地球到太陽 之間的距離;金字塔的重量乘以1015,正好等於地球的重量;金字塔四個底邊長之和,除以高度的兩倍,即為圓周率3.14;金字塔高度的平方,約為 21520公尺,側面面積為21481平方公尺,這兩個數字幾乎相等。 後來,另一位英國人弗林德斯·皮特里 (Flinders Petrie)經過測繪驚奇地發現,古夫金字塔在線條、角度等方面的誤差幾乎等於零,在350英尺的長度中,偏差不到0.25英寸。 人們還知道,磁力線的偏向作用可以使地面建築,甚至高山崩潰,而這座金字塔塔基正好處於磁力線中心,它隨著磁力線的運動而運動,隨著地球的運動而運動,因此,它所承受的振幅極其微弱,地震,對它的影響也就不大了。 52度"角",方錐體的"形",與磁力線同步運動的"位",是金字塔穩定之謎。但是,有誰能告訴我們︰4500年前的古人,怎麼知道52度角是穩定角?怎麼知道用方錐體來化解沙漠風暴?又怎樣知道把龐大的塔基奠定在磁力線中心? 世人還知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葬墓,可是為什麼要花費這樣多的勞力,消耗這樣多的錢財,為自己建造一個屍體貯存所呢? 科學家們研究表明,金字塔的形狀,使它貯存著一種奇異的"能",能使屍體迅速脫水,加速"木乃伊化",等侍有朝一日的復活。 假如把一枚鏽跡斑斑的金屬幣放進金字塔,不久,就會變得金光燦燦;假如把一杯鮮奶放進金字塔,24小時後取出,仍然鮮美清新。埃及科學家海利也做了個實驗,他把萊豆籽放進金字塔後,同一般萊豆籽相比,初苗要長4倍,葉綠素也多4倍。 法國科學家鮑維斯發現,在塔高三分之一的地方,垃圾桶內的小豬、小狗之類的屍體,不僅沒有腐爛,反而自行脫水,變成了"木乃伊"。捷克的無線電技師卡爾‧德爾巴爾根據鮑維斯的發現,創製了"金字塔"刀片鋒利器",並在l959年獲得了捷克頒發的"專利權"。 有的科學家認為︰金字塔的結構是一個較好的微波諧振腔體,微波能量的加熱效應可以殺菌,並且使屍體脫水,而在這個腔體中,可以充分發揮微波的作用。 可是,4000年前的法老,怎麼知道利用微波呢? 法國工程師杜拜爾在其《形狀波》一書中指出,各種形狀,如圓錐形、球形、正方形、金 字塔形,都能通過宇宙射線或陽光改變其內部的宇宙波。但是球形和金字塔形的建築物最有益於身心健康,這兩種形狀的病房能加速病情的好轉。 有的科學家認為︰任何建築物都可以根據它們的外部形狀而吸收不同的字宙波,金塔內的花崗石具有蓄電池的作用,它吸收各種字宙波並加以儲存,而金字塔外的石灰石則可以防止宇宙波的擴散。 金宇塔內所產生的那種超自然力量的能,正是宇宙波作用的結果。 但4000年前的法老,怎麼能認識宇宙波,並且發現字宙波與石質的關係呢? 究竟有沒有所謂的「金字塔能」?它是怎樣產生?又是如何引出上述種種神奇的效果?這是巧合,還是古人已掌握了這種能源? 不可思議的金字塔比例 大金字塔方向設置極為精確,四個底邊分別朝向正東、正西、正南、正北。其誤差不到0.015%,直至今天仍然是地球上方向最為精確的建築物之一。 大金字塔原有高度為146.7米,底邊周長為921.5米。底邊周長與高度之比為2π,即眾所周知的圓周率π(3.1416)的2倍。在歷史教科書中,圓周率是公元前二百多年的希臘數學家首先發現的。可是這個公式,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經體現在大金字塔的建造中了。 單單使用π也不足為奇,一個更令人深思的問題是:大金字塔的底邊與高度之比為何選用2π,而不是別的係數? 根據用人造衛星測量地球得到的可靠數據,北半球的半徑(從赤道到北極)為6356公里,這個數值是大金字塔高度146.72米的43200倍。而地球赤道周長為40075.5公里,這個數字縮小43200倍為927.67米,與大金字塔底邊周長921.5米相差不過6.17米,即誤差不過0.3%。 有的學者據此認為,從高度與底邊周長的比例來看,大金字塔實際上是地球北半球43200分之一的縮尺。至於那0.3%的誤差,可能是未將赤道不規則的凸出部分計算在內的結果。 而且必須指出的是,43200這個數字並非隨意設定,而與地球的歲差運動有關。所謂歲差運動,是指地球自轉軸的周期性變化所引起的春分點在黃道帶上的位置移動。這種移動速度非常慢,每72年才移動1度,每2160年移動30度即一個星座,每4320年移動60度即兩個星座。因此,天文學家往往把72、2160、4320等數字稱之為歲差數字。 據歷史記載,歲差運動是希臘天文學家希帕恰斯在公元前129年最先發現的,但它也早就在大金字塔與地球的比例關係中出現了。 大金字塔的內部結構也處處遍布數學的玄機。如塔中最主要的房間王殿,坐落在塔內不論垂直或水平都是正中央的位置上。從垂直上看,它恰好處於塔的高度的一半。從水平切面來看,王殿地面面積也恰好是整個水平切面面積的一半。 王殿地面長11.38米,寬5.69米,按古埃及長度單位為20x10腕尺。而其牆壁高度5.82米即11.18腕尺。如從地面中心算起,恰好等於1.618米,即所謂黃金分割率。 這個比例被證實是人眼看到的最和諧的比例,人們都知道它是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發現的,希臘人曾得意地將其用於帕台農神廟的建造中。但比這早兩千年,在大金字塔王殿中就早已有了。 馬克思曾說,一種科學只有到了可以用數學來表達的時候,才能稱之為完美。因為數學語言是一種超越了具體文字和文化形態的、任何智慧都可以感受到的語言。 大金字塔中頻繁出現的數學語言,使我們不能不感到,這是一個高度發展的文明留給我們的信息。它告訴我們,大金字塔的設計者不僅有著高深的數學造詣,而且似乎早已測量過地球,掌握了地球和太陽系的基本構造,並對歲差運動有著深刻的了解。 但在這遙遠的史前時代,人類還沒有發明阿拉伯數字,也不曉得“0”的使用。那時,誰能具有這麼高深的數學和天文學知識呢? 數學之謎還沒有得到解決,另一個更大的疑問又湧上人們心頭:古埃及人究竟是怎樣建造這座巨大建築的? 大金字塔內由260萬塊巨石堆砌而成,這些石塊每塊重達數噸至數十噸,石塊與石塊之間沒有任何水泥或灰漿之類黏合物。據記載,大金字塔表面本來還覆蓋著一層磨光的覆面石,大約共11.5萬片,每片約重10噸。 但在公元1301年大地震後,這些石片被當時的統治者拆下來充當重建開羅的石料。現在只有大金字塔底層和卡夫拉金字塔頂部還有少數覆面石片。但就是在覆面石片沒有了之後,大金字塔內部石塊之間的契合至今仍非常嚴密,連鋒利的刀片也插不進去,那時的人們尚無金屬工具,建造者們是怎樣加工這些巨型石塊的呢? 大金字塔不是簡單的石塊堆積物,它內部有著複雜的甬道和房室等空間。為了保持底邊周長與塔高度的2π關係,大金字塔設定傾斜角度為52度。與之相對應的是,塔內部所有甬道角度都是26度,正好是52度的一半。 這顯然是根據地表動力學精心設計的角度,也非常符合建築學原則。但在施工上,要處處符合這樣的角度,卻必須要依照三角函數的計算來進行。特別是通向王室的大甬道,長達47米,地面寬2.1米,採取懸臂式建築,上下均維持著26度的角度。這在建築工程學上,是幾乎不可能的奇蹟。 大金字塔儘管龐大,但它在建築工藝上的精度卻極其細微。它的底邊平均長度為230.35米,其中最長的一邊與最短的一邊誤差不足0.2米,也就是說誤差率不足0.1%。而它的四個角的角度與理論上絕對的90度直角誤差僅僅2秒之微。就是在使用了各種最先進儀器的現代建築中,這幾乎也是無法做到的。 還有,不論在大金字塔內的甬道、迴廊還是在王室、後室等房間內,都沒有任何使用過火炬之類的痕跡。當時的建造者們在金字塔內部施工中是怎樣照明的?要知道,在金字塔深處幾乎沒有自然光線進入,不解決照明問題,施工就是一句空話。 在大金字塔的建造中,有著太多令人難以置信的精度,太多的“不可能”和找不到的答案。 金字塔是世界的奇蹟,也是世界的難題。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