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22 07:58:09瀏覽651|回應3|推薦0 | |
引用文章世紀末之前,1/10物種將滅於氣候變遷之手
地球暖化,不但人心惶惶,生物也會開始搬家。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陳一菁參與英國研究團隊發現,暖化造成生物搬家,且速度比過去認知上快兩到三倍,而且高山生態系受全球暖化的衝擊比平地更為劇烈。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國際頂尖期刊「Science(科學)」中。 陳一菁根據過去文獻,針對全球橫跨熱帶到溫帶,包含植物、昆蟲與多種脊椎動物等超過兩千筆已知生物的反應資訊進行分析,結果發現過去幾十年在人類造成的氣候暖化下,生物每十年以十二.二公尺的速度向高海拔移動,每十年也以十七.六公里的速度向高緯度移動,比過去學界的認知快了兩到三倍;也就是說,過去幾十年的暖化下,生物幾乎以每小時廿公分的速度往更冷的極區方向移動。 這項研究首度證實生物分布變化與暖化幅度在統計上的顯著相關,意即溫度上升較高的地區,生物播遷的距離也更遠,顯示全球暖化確實造成生物搬家。 陳一菁表示,溫度隨著海拔高度遞減的速率遠比緯度來得快。理論上,山區物種僅需小幅向上移動即可趕上升溫變化,但事實卻不然。推測應與山區複雜的地形與微氣候造成的播遷障礙有關,高山生態系受全球暖化的衝擊可能更劇烈。 陳一菁並表示,生物搬家的物種間差異性也很大,高達七十五%的物種會向高海拔及高緯度播遷,符合暖化預期;但也有廿五%的物種反而向低海拔、低緯度移動。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沈聖峰解釋,此與各物種間對生存環境競爭忍受度的不同有關,生活策略比較不挑的,容易在暖化下生存勝出。 事實上,台灣海域的珊瑚其實也悄悄地往北「走」了一百多公里。以前分布上限在澎湖、北緯廿三度半的美麗軸孔珊瑚,在兩千零二年首度在野柳被記錄到有幾個小群體存在;從澎湖遷徙到野柳,珊瑚向高緯度移動了一百多公里。 台大海洋研究所所長戴昌鳳研究指出,五十年後,氣候變暖,台灣南部珊瑚恐不復存在,未來珊瑚保育的重鎮可能轉移到北部海域,且當菲律賓海域珊瑚也隨氣候北遷下,台灣將成熱帶珊瑚礁與棲地中繼島。 鳥兒往上飛 珊瑚北走千里 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所長李培芬的研究團隊,證實台灣繁殖的鳥類隨著氣候變暖,已經「往上飛」了兩百多公尺。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也指出,全球暖化造成珊瑚白化,迫使珊瑚「搬家」,在日本和歌山海域竟然發現了分布上限位在台灣野柳的繡球雀屏珊瑚!也就是說,珊瑚為了生存,已經朝向高緯度「走」了一千公里。 李培芬曾在海拔三千公尺高的玉山進行「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她表示,棲地在海拔兩千一百公尺到三千七百公尺的十三種鳥類中,從一九九二至二○○六年間,棲地平均海拔上升了四十二.九公尺,分布上限則增幅了卅三.七公尺;其中,白眉林鴝(ㄑㄩ)的分布上限提升最多,從三千一百八十二公尺的高山「向上提升」到三千四百五十四公尺,共提升兩百七十二公尺;灰頭花翼畫眉的分布上限也從三千兩百五十八公尺,上升了一百四十三公尺。 灰頭花翼畫眉等三種鳥類族群密度因為往上飛而不斷增加,擠壓到原來高海拔鳥類的生存空間,導致金翼白眉等五種鳥類族群密度下降,金翼白眉還下降了九公尺。 植物也會隨著暖化「搬遷」。中研院院士周昌宏的研究指出,巒大當藥從一九○九到一九九一年的分布上限共上升了八百公尺;腰只花草從一九七○年到一九九九年的分布上限則下降了兩百四十九公尺。 周昌宏表示,植物種子會受到風吹散播影響,生態因子變化較複雜,往下搬遷的植物未必是受到暖化影響。不過,種子植物為適應暖化氣候,多會往高緯度和高海拔走是事實,到最後,最高海拔的植物沒地方去,「就會不見了。」 陳昭倫也指出,對海洋生物而言,又以熱帶最難調適,只能往北極端與南極端移動,要不就往深海走。 陳昭倫說,屬於熱帶種的繡球雀屏珊瑚,在台灣分布上限為北緯廿五度的野柳與鼻頭角,在亞洲紀錄的上限為幾乎同緯度的日本琉球;但是到了兩千年,經日本調查,卻在北緯卅五度的和歌山海域現蹤,往北極端移動跨足達一千公里。(自由時報"2011/08/21")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