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24 13:33:54瀏覽2604|回應0|推薦1 | |
想像一下,人在聽到聲音的時候還能看到圖案或品嚐那種味道,這不是科幻小說,而是千真萬確的,並且我們每個人都會在某種情形下有此種奇妙體驗-所謂聯覺或通感(synesthesia)現象。
通感是人的本能 據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發佈的消息,該校心理學系的茂爾(Daphne Maurer)教授最近發現,一般認為只有百分之一的人可能會有通感,是所有嬰兒都具備的。茂爾在今年11月6日的美國通感協會年會中,發表了她的此項研究。 科學家早就發現人的感覺器官是互相聯繫、互相作用的整體,任何一種感覺器官受到刺激以後,都會誘發其他感覺系統的反應,這種伴隨性感覺被稱為「通感」。但由於這種現象的罕見與缺乏科學解釋,有些人認為這是病態的表現,有些人又說它是甚麼特異功能。 茂爾解釋說:「還在學走路的小孩感受到白球的聲音較高,黑球的聲音較低,與具通感能力的成人一樣。隨著人的成長發育,大多數人的通感就遭到抑制。」 具有通感能力的人長大後以為所有人感知世界的方式跟自己一樣,在他們提出像「她有個橘色的名字」這樣的意見時,他們才會發現自己的感覺不同於別人。 如此,通感也許和其它很多人們所謂的特異功能一樣,原來是人的本能,現在被一些「無能」的人認為是病態,也是一種悲哀。 通感人的世界多姿彩 具通感功能的人生活一定比我們這些「俗人」來得豐富多采,「時代雜誌」2001年5月21日曾報導,台灣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副教授杜尚(Sean Day)每次聽到淒絕的薩克斯風樂聲,眼前就會出現一堆亮紫色的蛇形在空中扭動。口琴的聲音就好多了,是看起來比較舒服的淺綠色,叮叮咚咚的鋼琴則會帶來一片藍色的薄霧。食物也是色彩繽紛的。杜尚吃芒果冰的時候,牆壁會呈現萊姆綠,還有一陣陣櫻桃紅的條紋漣漪。 歷史上許多藝術家這種「彩色聽覺」的能力,最知名的就是俄國作曲家,史克里雅賓(A Scriabin,1872-1915)。他試圖將這些色彩與音調的共生感覺譜進他的第五交響曲,一個「音樂與色彩水乳交融的構想」。他並精確地羅列了曲調、每秒震動次數和色彩的對應表:C調-256次-紅色,升C調-277次-紫色,D調-298次-黃色,升D調-319次-森林的鋼鐵之光,E調-341次-珍珠白和月光的閃爍,F調-362次-暗紅色,升F調-383次-水藍色,G調-405次-偏玫瑰紅的橙色,A調-447次-綠色,B調-490次-珍珠藍。 這首交響曲在演出時,「除了安排完整的交響樂團之外,還需要用到一架鋼琴、合唱團,和一部能將色彩投射到布幕的色光風琴。」可惜首演時,這部色光風琴的裝置被人以「不切實際」的理由刪除了。 但這個對應表後來得到抽像繪畫的創始人——康丁斯基(W。Kandiski,1866-1944)的青睞,並引為其繪畫理論的根據,還指出我們不僅能從音樂中「聽見」顏色,並且也能從色彩中「看到」聲音:黃色具有一種特殊能力,可以愈「升」愈高,達到眼睛和精神所無法忍受的高度,如同愈吹愈高的小喇叭會變得愈來愈「尖銳」,刺痛耳朵和精神。藍色具有完全相反的能力,會「降到」無限深,以其雄偉的低音而發出橫笛(淺藍色時)、大提琴(降得更低時)、低音提琴的音色;而在手風琴的深度裡,你會「看到」藍色的深度。綠色非常平衡,相對於小提琴中段和漸細的音色。而紅色(硃砂色)運用技巧時,可以給予強烈鼓聲的印象。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