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17 00:12:47瀏覽1144|回應6|推薦36 | |
這是前些年到史博館看展時寫下的~ 忘了是怎麼知道潘玉良這位女畫家,但史博館有關潘玉良畫作的展覽卻是我刻意 注意的。或許是因為電視播出的關係,讓我直接買了相關書籍回家已閱畢,關於她的 一生我不知該如何形容,有人說是傳奇但我覺得是因時代造就,不過也需本身足夠的 條件以及環境因子才能把握機會成就自己的天賦。她從被棄賣的小女孩變成青樓女子 轉而成為小妾,以當時清末民初那時代風氣,人人都會因此而認命,但她不同,她懂 得如何克服環境即便在大戰期間留外依舊如此。 看潘玉良的畫仿佛是歷史人文直接印照在圖紙上,藝術原就是當時社會背景及人 這張應該不是西畫的畫法,算是國畫,但是異地風味很濃,或許畫作評家不這樣認為,只是我看完整個展覽後和有關書籍,印象最深刻的是這張圖,1957年的~玩撲克的 女人。在我感覺裡,她的畫作都是她的一生寫照都是動人的故事而這圖卻是讓我覺得這 是一種寂寞,很深的一種悽涼感,可能是背景和人物顏色的關係。 如果說她的畫是中西合壁,我想除了技法外是不是也包括配色?至少我在書上沒 看到這樣的解說而展覽會場也沒說明。 潘玉良畫過有關花的主題不只一幅,大部份我能記得的都是凋零的花,有的還會 時間的感覺似乎應該是與生命畫上等號的,但她的畫又不像是凝結的時間,而是 詩意傳達的是一種看不出的悲。展場的解說員說潘玉良對愛有一種渴望,那樣的身世 背景我想換成任何人都會有強烈的渴望,只是她能夠透過藝術的呈現轉化出這樣的情 緒。如果說這些情緒是心底層的時間意念而非我們所知的世界時間,那麼應該就是她 個人對生命時間的解釋了,就像她的渴望也化為如牆角層層的抽屜般,似忽很空無一 物又裝有豐富內容物讓人難以了解,我發現要以當時的歷史情境進入這些抽屜裡就能 懂這種埋在心中的感覺,至少我個人這樣認為。 我喜歡她與環境的對抗及融入都是一般人所不及的。許多評論家都會提到她的技 法以及畫風神韻等,而我個人著重的是我對畫展及畫作的感覺,既然記下潘玉良作品 展就是想針對畫展提出我當下看展覽對其作品由心出發的感覺。其實史博館不是個好 展場,但我喜歡看展時的感覺和作品不管是質或內心由衷的感受都讓我陶醉。 有時對於建築設計上有不同的切入點才能讓成品更有不同的涵構。藝術和建築原 就是貼近生活的,原就是文化的另一種代表性,不該只是單一的解讀。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