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2/24 03:08:25瀏覽1534|回應2|推薦27 | |
通常在日常生活較常聽過甚至容易留意到的美術名家不外乎法國印象時期的莫內、秀拉、梵谷、或是野獸派的馬諦斯,再後期的代表則有畢卡索、米羅、蒙得里安、康丁斯基等等。而英國因地形獨立於歐陸且具代表性的名家較不為台灣所知,所以對於透納在台灣的研究資料並不多。 在尋找透納資料過程讓我感覺到自身生活的閉鎖與獲取資訊的被動,仔細想想平常除了網路及傳播媒體似乎我沒有其他的選擇性,如果傳媒沒有廣為報導台日美以外的事件,我亦輕忽掉世上其他的民族與國家。所以在這過程中讓我知道我對生活的關心並非是有意識的焦點停留,而是被動性的有限選擇及無意識接收。 與大多數藝術家一樣,透納有自己的堅持與理念。透納生存的年代正好是英國國勢強盛期,而當時的社會背景正逢產業革命,所有的人對於科學有無限寄望也對未來感到一片光明;但同時人心也因戰爭感到浮動與不安。透納早期專長以水彩畫為主,也成名得早,全因他懂得掌握自有的天賦與不斷的練習與努力。在書中所載的畫作,我反而喜歡後期的油畫,例如雪崩、海上漁家、光明與黑暗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奴隸船。 奴隸船的畫風並不受到那個時代的認同,在那個時期最流行的是歷史畫、故事畫及莊嚴的肖像畫,而畫風則是走唯美路線。當時十八世紀歐陸的崇高主義並沒有快速渲染到英國本土,只有少數畫家才有這樣的認知。後世對透納的定義為浪漫主義時期的畫師,而我讀到的是因崇高主義思想的擴散吸收所以讓他的畫作產生不同的兩極感受。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種正面力量實際上是對社會的一種控訴與反思想 。以奴隸船這幅畫來看,是直接讀到一種不舒服訊號,或許天邊火耀的雲彩對一般 認定是光明是力量是慶典的象徵,就這畫並非如此。我看到的是生命的掙扎與無奈,是一種無法抵抗的消極順應,天邊的色彩顯示的是船長的邪惡與當下的憤怒還有悲鳴。有些人看到這樣的畫會批評透納的畫風雜亂無章是混亂是粗獷,他的確有粗獷的一面但隱含其內的細膩卻不易被人查覺。 以現今回看過去的時代,我看到生活週圍的人們以及我會為以往歷史事件及社 會背景感到不可思議,但反觀今日的我們,人心一樣貪婪、冷漠、沒有動力而不自知,或許我們的科學我們的知識比以前較為進步與成熟,但就內心世界不會因為現在多元的社會而不感到乾涸。 這是用報紙拼貼出來的奴隸船 看完透納畫作後做出來的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