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禱告的屬天生活
2013/02/17 09:42:05瀏覽121|回應0|推薦0

禱告的屬天生活                                      列王記上十九章11~13

11 耶和華說:「你出來站在山上,在我面前。」那時耶和華從那裏經過,在他面前有烈風大作,崩山碎石,耶和華卻不在風中;風後地震,耶和華卻不在其中;12 地震後有火,耶和華也不在火中;火後有微小的聲音,13 以利亞聽見,就用外衣蒙上臉,出來站在洞口。有聲音向他說:「以利亞啊,你在這裏作甚麼?」

    你知道基督徒生活信仰中最難的部份是什麼?可能有人會認為是祭祖的問題有人會說是向人傳福音最難?有人說是對上帝信心的問題最難。你們說看看是什麼?其實信心才是聖經信仰的核心。四月份的聖光院訊,標題是「海嘯來臨,神在哪裡?」由周院長執筆寫的。是的,如果有神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我們的信仰是因信稱義,因此當信心的不足,就在生活中常常經歷不到神特別在病痛苦難中更經歷不到神。基督徒信仰中一個信仰危機,是「真的有神、「神在哪裡為什麼我感覺不到祂。如果有神為什麼我會遇到這種事呢

    四月14日到23日,也就是到這個星期六,共有十天,教會推動一個為期十天的「大齋節期」的個人十天禱告之旅,剛好可以配合今天我剛剛提到的問題,為什麼我們經歷不到神?我今天信息主題是禱告」。禱告可以說是最簡單不過,基督徒卻常常輕忽它。禱告也是最深澳,因為禱告後到底上帝聽到了沒,答應了沒,還要繼續禱告麼? 聖經 約四24說:「神是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 神是靈,所以就不能單用肉體跟神交通,要在靈裏才能與神交通。因此,不是要親耳要聽到神的聲音,才能經歷到神。不是要親眼看見到神,才能經歷到神。基督徒有兩種生活要經歷,一種是屬世的生活,就是聖經說的屬地的生活;還有一種是屬天的生活,也就是屬靈的生活,靈裏的生活。否則,你的信仰就跟一般民間信仰沒什麼兩樣差別了。他們是到廟裡拿香拜拜,我們是到教會裡聽牧師講道;這都是外在宗教形式的生活這是地上的生活。只有人進到靈裏的生活,才能真正進入到神國度裏的生活,也才能真正體會出,原來這個世界不單單只有肉眼看到的這個花花世界還有另一個肉眼看不見的屬靈世界

   你經歷不到神可能的關鍵就是在後面這個問題身上。所以聖經 弗六12說:「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你可能也一直無法完全體會這個經文的真理來這裡講的正是靈界的世界。可能你一直活在屬靈國度外的屬世世界裡;不太會敏銳察覺生活中有神蹟奇事,生活中有鬼魔作為。遇到重大事情發生的當下,常以外邦人的眼光來看待這樣事情。我歹命阿~我有夠衰~為什麼是我呢?不是他。很可這件事,是神在對你說話,神在提醒你,甚至神在警告你,要你躲避它你卻不知道。所以周院長說:「海嘯來臨神在哪裡?」大聖要說:「這事發生,神在哪裡?」民間信仰把神像放在家中,因為可以天天看到摸到可以常常拜到它,容易感覺到神的存在。所以,他們的神是「感官」的神,坐在神龕裡給人「看」的神。

今天的經文是先知以利亞一聽耶洗別王后要殺他一連走了四十晝夜,躲進何烈山的一個洞,耶和華要以利亞他從洞裡站出來,站在山上耶和華就從以利亞面前經過。狂風大作,崩山碎石,耶和華卻不在風中;狂風吹後有地震,耶和華也不在其中;一陣地震後有烈火燒起來,耶和華也不在烈火中顯現結果後來聖經說:「火後面有微小神的聲音,說:「以利亞啊,你在這裏作甚麼?」 上帝一連說了兩次以利亞啊,你在這裏作甚麼?」 我們生活的情境很可能也很像以利亞一樣一直活在洞裡」,一直躲在洞裏」。也許你現在正過著是一個在洞裡的世界,把自己關起來,就像以利亞一樣,不想要接觸到人。所以感覺不到神也聽不到神的聲音。很可能,也有一些人是活在洞外的生活很好可是仍然過著憑肉眼」屬世的生活一定要眼見為憑有求必應才願意相信神的存在。所以,神的存在與否,是由你的感官來決定的。

    剛剛經文說,烈風中,山崩中碎石中,地震中,烈火中耶和華都不在裡面;而是在火後面有神微小聲音只有用心聽的人才能聽見神的微小聲音。這個講的好,這是每一位基督徒在生活中要學習的功課神沒有大聲說,只是用「微小」的聲音說。上帝真有趣、好奇妙。民間信仰要敲鑼打鼓ㄉㄤˇ,才能邀請到神。我們是要用心聽,才能聽見神。像我是有點中度重聽的,就必須常常很仔細聽才能聽見細小聲音。所以,我必須讓自己先安靜很專注後,才能聽見一些平常不是很容易聽得見的聲音,否則就常常錯失很多細小的聲音。所以,原來我們的神不是在我們常常看得見的事物當中。神不在你的忙碌的上班中,也不在你帶孩子的吵雜中,也不在你廚房瓦斯爐火中,也不在你的電視螢幕中;那到底在哪裡?你必須很專注很仔細聆聽,很努力尋求,因為神的聲音很微小,必須學會用心聆聽。否則,就錯失很多神微小的聲音。

詩四十六10 「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希伯來文是說你要放輕鬆,要放下;就是要放下你手頭上的東西,連帶放下你心中的東西;也就是你要安靜下來的意思,你要安靜下來。上帝連續用兩個的命令句說,命令我們要安靜下來。而安靜下來的目的,為的是什麼?要經歷到神,要尋見到神,要好好認識到神。你認識我們的神麼?認識到怎樣的程度你知道神是用微小聲音在對你說話你知道麼

    我記得我曾向我岳母見證過我岳母是一個很虔誠的佛教徒,他也知道我也很虔誠在我的信仰當中。我岳母每天都有早晚課,而且一定要做到。我不知道我們當中,是不是全部也都有早晚靈修。曾經有次我對我的岳母說,我不知道你認不認識你的觀世音菩薩,但我認識我的神。祂每天都對我說話,我也可以常常對祂說話。觀音菩薩有沒有每天對你說話,我不知道。而且我還知道,我還在母親的胎中時候,上帝就知道我的一生會如何,祂連我的頭髮都數過了。所以,我很平安喜樂,不會害怕恐懼將來會如何。我的岳母聽了之後,敬敬不說話,像是在沉思這件事。美國911事件發生時,我岳母非常擔憂、恐懼,心裡沒有平安。以為末日到了,要爆發第三次世界戰爭了。他問我:「大聖~,你們基督教對911的看法如何?」我說:「都在上帝的掌權中我一點都不害怕擔憂倒是美國要好好的儆醒因為他們離開神越來越遠。這個世界是上帝創造的,掌權在上帝手中。所以,我們基督徒只要單單信靠上帝就是了,祂會保守我和所有的基督徒安然度過。」 我們跟人家談信仰的時候,不要擔心害怕的。只要按著聖經講,一五一十講出來至於他們會不會聽進去,要不要接受,那是聖靈的工作;我們只要說出來就是了,這是我們的工作也是責任。很可能上帝對你說的話,跟以利亞是一樣的:「你在這裡做什麼?」是的。上帝常常在你的生活中對你說,「你在這裡做什麼?很可能上帝已經對你說過無數次這樣的話,只是你一直聽不到。你必須做一件事,就是「安靜」,就是進到凌裡的「密室」裏,用一顆真實的心跟上帝交通。

   在禱告下功夫的人,最容易經歷到屬天的生活;最容易經歷到神也是最容易體驗出每天都是「爭戰」的日子,都是在跟幽暗的勢力在爭戰。禱告就像一個門是屬地的空間進到屬天的空間的門是物質界與靈界交換時空的一個門C很多基督徒都是在這個禱告門外,很少進到這個禱告門內。一個禱告的人,一個守望的人,他的靈裏常常是儆醒著;常常是跟上帝交通的,上帝也常常對這樣的人說話。而這樣的人,也才能經歷到什麼是屬天「豐盛的日子」。否則,你的信仰只是一個屬地的信仰,屬地的生活,這跟沒有信仰上帝的人,沒什麼兩樣。所以,禱告最容易經歷到神,禱告最容易進入到屬天的生活。教會牧師師母推動十天禱告的生活,你知道這十天禱告的標題是什麼呢?這是一趟「豐盛之旅」,有十個豐盛有十個多。而今天我們高衛這一團,要進入第七天的豐盛之旅,是什麼之旅?「相愛多」。

    沒有一個宗教講愛比基督教多,因為聖經說,神就是愛。上帝是愛,上帝祂愛到一個地步,甘願捨命被釘在十字架為世人的罪而死。我挑戰你們,提問一個問題,世上有哪一個宗教的教主,是為死而降生的。祂的降生,目的只有一個,是要為罪人而死的。世上有哪個教主是為這樣目的而降生的?只有耶穌。耶穌這個名字的意思,「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他自己也在公開場這樣承認自己的使命。如果這個不是瘋子,神經病;那他說的話就是真的。所以,信與不信是一線之隔,都需要很大的信心你的選擇是什麼呢?

今天這個豐盛之旅,我們要禱告祝福的對象,好像都在我們當中牧師師母怎麼會設計的這麼巧妙,難道是他們倆個的精心巧思安排的,還是聖靈帶領的,可能要由牧師師母他們自己說了。我把時間交給他們--

 

[垃圾堆上的神蹟]

羅倫和海蒂˙貝克在1980開始創辦彩虹事工,這是一個超宗派的宣教機構,在宣教工場已經超過二十五年。貝克夫婦1985年畢業於南加州學院,獲得聖經研究和教會領導專業學士和碩士學位,之後雙雙被按立為牧師。羅倫是第三代宣教士,在中國出生、台灣長大。他受祖父貝開文(H‧A‧Baker,著有《天外異象》一書)的影響甚大,海蒂則是十六歲時被神大大呼召加入宣教行列。
   
羅倫和海蒂在南加州一間靈恩教會相識,兩人都渴望在世界上貧窮和被遺忘的人中間看見復興,他們意識到他們的呼召非常相似,六個月後他們就結婚了。接下的十二年他們去到亞洲,以創意性的服事在菲律賓、台灣、印尼和香港帶領上千人信主。
1995
年夏天,在經過二十年的禱告和等待後,他們來到非洲的莫三比克。隨即傾心竭力展開關懷八十位孤兒的事工,奇妙的事開始發生,儘管阻礙及困難重重,屬靈的復興與突破還是迅速地不斷擴散。現在彩虹事工在非洲的事工已擴大到五千多間教堂,地點遍布莫三比克和其他鄰近的東南非的馬拉威、南非及印度。海蒂和她的使徒團隊幾乎每星期都帶領一千人決志信主,還有數不盡的神蹟和醫治天天發生,他們計畫六年內在莫三比克要建立六千間教會。雖然羅倫及海蒂皆擁有博士學位,但他們服事的焦點卻是如此單純,且單單展現福音的大能去滿足一切的需要和飢渴。羅倫說,當地百姓「迫切需要耶穌,不要別的,復興正在延燒」。
   
羅倫和海蒂˙貝克的著作有《永遠不缺》(Theres Always Enough,約瑟國際),《垃圾堆上的神蹟》(The Hungry Always Get fed,異象工廠)以及《因為愛,我在這裡!》(Compelled by Love,以琳書房)。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