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2/15 08:47:16瀏覽2211|回應0|推薦2 | |
中斷長達一甲子後,兩岸邁入海空運大三通時代,這將為台灣每年至少省下新台幣數百億元運輸成本,大三通航道為台商晉身全球企業再添助力,也為台灣扮演區域營運中心目標奠基。 12月15日上午台灣的基隆、台中、高雄三港,將有六艘國輪同步首航大陸的天津、上海 、廣州、廈門等十大港口。為見證這個歷史時刻,選前提出「一年內協商完成三通」政見的馬英九總統,今天將前往高雄港,參加長榮海運「立敏輪」首航儀式。馬總統的大三通政見提前兌現。 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則在天津,出席中遠所屬的大洋洲號、中海集團所屬的新煙台號首航台灣典禮。大陸的上海、江蘇太倉、福州、廈門等港口,也都將舉辦首航儀式。 未來台灣船舶駛往大陸各個港口,因無須再灣靠日本石垣島,平均每航次將可節省約16至27個小時,節省運輸成本約15%至30%。過去台灣船舶灣靠石垣島,每航次的簽證費約新台幣30萬元。若以每年4,000航次計算,一年光灣靠第三地的簽證費,就可節省約12億元。 空中直航將從7月4日的周末包機,今天起因兩岸新建北方新航線,轉為平日包機,每周兩岸將各飛54班,最熱門的台北-上海天天有包機直航,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航點也改為截彎取直的新航路,台北-上海航線最快70到85分鐘抵達,費用也比周末包機便宜 一到兩成。兩岸一日生活圈啟動。 華航今天上午8時,將由彩繪水果機首航杭杭州、蝴蝶蘭機下午1時20分首航深圳。昨天同步實施的還包括兩岸貨運包機與通郵。 中共人大常委會1979年元旦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時,即提出兩岸通航、通郵、通商的「大三通」政策,但當時的蔣經國總統則以「三不政策」(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作為回應。 不過,在歷經30年的政治角力,隨著雙邊經濟與人員往來日趨密切,兩岸早日直接通航已成為共識。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