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閣揆級」的海基會董事長
2008/04/17 09:03:54瀏覽503|回應0|推薦4

  馬英九對博鰲胡蕭會的評語是:「這是一次成功的會議。」但是,他又說:「冰山只融一小塊。」蕭萬長則稱:「冰山很大,一下子融化了會變成洪水。」馬蕭的共同見解是:「兩岸關係走得穩比走得快好。」

這樣的評語,顯示馬蕭對胡蕭會的成就未過度「膨風」,且對後續發展亦有「臨深淵,履薄冰」的戒慎恐懼之心;這樣的心情與態度,不高估成就(只融一小塊),不忘記風險(一下子融化了會變成洪水),且以不退縮、不冒進的步伐前進(走得穩比走得快好),應是國人所願見的穩健務實形象。

馬英九宣布由江丙坤出任海基會董事長,亦顯示「後博鰲」的兩岸關係重點,將由政治符號的爭議轉向經貿交流的開展。江丙坤原被認為是列在閣揆候選名單中的角色,以江丙坤掌海基會,不啻是「閣揆級」的董事長。江丙坤不像辜振甫,辜從高處來,往高處去;江則出身基層,一步一腳印地升至主持中樞政務,是一位從政策至實務皆相當老練的「工作型」人物。江丙坤也不像張俊雄,張俊雄雖曾以卸任閣揆出掌海基會,但張是政客出身,空心蘿蔔;江丙坤則是親身參與經貿國政多年的個中老手,在近年更累積了與台商現場親身第一手密切互動的珍貴經驗。今後,海基會將少了一些辜振甫時代的身段,也不再有張俊雄時代的尸位素餐,可望出現一位「從校長到敲鐘全能型的董事長」。

值此兩岸開始融冰,及海基會人事定案之際,我們願再提醒:兩岸融冰,不是只為了解決「台商」的問題,更是為了解決「台灣」的問題。台灣對大陸開放,是為了台灣要對世界開放;台灣對大陸開放,主要目的是為了增益台灣對世界接軌的條件。當台灣因透過對大陸開放,而提升了台灣對世界開放的條件,其最後綜效亦必可回過頭來增進兩岸雙贏。台灣的經濟即可不再只是「出血」,而能「循環」,滋養台灣的母體。

經貿問題只是兩岸關係的冰山一角,兩岸關係又只是台灣政經架構的冰山一角。如今的情勢是:台灣若不打通兩岸經貿障礙,就不能解決台灣政經難題;但若只是打通兩岸經貿障礙而已,亦不能解決台灣經貿難題。例如,幾乎每年的美國商會或歐洲商會皆力主三通直航,可見鬆綁兩岸經貿障礙,不只是著眼於台商與陸商,亦存有改善台灣世界經貿角色的契機;台灣若能藉助於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的新生條件,將台灣轉型為「亞太平台」之類的區域樞紐角色,則台灣的政經難題才有得以化解的可能性。亦即:必須「穿過兩岸關係」,藉以「超越兩岸關係」,台灣才能得救,才有出路。

博鰲會後,社會上似乎出現了過度樂觀的氣氛,非但工商界表達一展身手的意願,連陳菊、蘇治芬等綠營地方首長也食指大動,急著想分一杯羹;因而,馬蕭及時提醒「一下子融了會變成洪水」,與「走得穩比走得快好」,且由「工作型 /實力型」的江丙坤出掌海基會,這皆應是可以審慎寄望的發展。在冰山初融之際,主政者當然應當比民間更冷靜與穩健,不能熱暈頭,更不可一頭熱。

海基會原被視為「白手套」,江丙坤恐怕亦仍須扮演此一角色;但是,以江丙坤的經貿才具,與「現場/親身」的大陸經驗,他也不會「只是白手套而已」的角色。辜振甫沒有的「田野經驗」與「第一手的手感」,江丙坤都有;且看,辜振甫一直到一九九八年始能登陸訪問,而江丙坤在五二○前就要以「國民黨副主席」的身分赴大陸向台商「謝票」,時代真的變了,我們慶幸海基會主持者的典型也同步改變!

江丙坤是「閣揆級的海基會董事長」,國人希望他能促進兩岸和平交流,也更寄望他能善用兩岸關係來改善增強台灣的世界經貿角色,以有利於解決台灣的政經綜合難題。海基會不只是「台商」權益促進會,也是我們綜合國力的建構者;對於「閣揆級的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國人有理由寄以如此期望!

江丙坤若亦能以此自期,其對國家的貢獻,可能更勝閣揆。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4301967.shtml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eChiaChin&aid=179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