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1/21 12:38:47瀏覽1491|回應0|推薦4 | |
總統參選人馬英九(20)日出席「YPO青年企業家協會」新春研討會,明確指出馬蕭團隊與謝蘇團隊在經濟政策上的五大不同。他認為,有些分析家認為兩邊的經濟政策沒有太大的差異,但是包括整體施政能力、對目前台灣經濟困境原因的看法、政黨共識、公共建設、國際視野等等,雙方的政策其實存在明顯的不同。 就整體施政能力來看,馬英九指出,民國82到88年,國民黨執政下每年平均經濟成長率6%,平均失業率2.2%,高低所得差距在5.3到5.5倍之間;反觀民進黨執政期間,經濟成長率平均只有3.9%,失業率卻高達4.3%,高低所得差距跳升到6倍以上,民國90年甚至高達6.39倍。 他再度強調633經濟發展目標,也就是他執政後每年經濟成長6%,八年後每人國民所得達到3萬美元,四年內失業率低於3%。馬蕭團隊預計八年投資3.99兆,推出加強公共投資、改善基礎建設的愛台十二建設,預計可以創造12萬個就業機會。 對目前台灣經濟困境原因的看法,馬英九表示,民進黨治國無方,政治不安定、政府不穩定、政策不確定,投資人看台灣只拚政治不拚經濟,資金自然外流;但民進黨卻說是「台商到中國複製過去在台灣成功的經驗,企業主不願接受新的挑戰,繼續投資台灣」。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 在政黨共識方面,馬英九認為,馬蕭是「合唱力量大」,謝蘇是「獨唱困難多」。國民黨及泛藍的選民,對於未來國家發展方向,有很大的共識,都是馬蕭的後盾。但民進黨及其支持者,對於未來發展方向,尤其是兩岸政策的部分,有很多不同的聲音,謝過去提出過的一些政策構想如「和解共生」,在黨內就經常被檢討,大幅降低了謝蘇政策構想的實際可信度。 在公共建設方面,馬英九指出,馬蕭團隊提出愛台十二大建設,前瞻且具體,而且都有細項,經費也是從每一個細項估出來的,全部的投資是3.99兆。反觀謝蘇只提出一個口號叫做「加強公共建設,建構優質投資與營運投資環境」,幾乎沒有具體內容,只有原則性的宣示。 在國際視野方面,馬英九認為,馬蕭團隊的政策是「擁抱全球」,把單向的流動轉變為雙向,以「活水計劃」取代「鳥籠政策」,以台灣為核心,整合全球與大陸市場商機,以兩岸連結突破區域合作瓶頸,打造台灣成為「雙中心」:台商的「全球營運中心」和外商的「亞太營運中心」。 他接著點出謝蘇兩岸政策的矛盾,一方面說要直航,一方面說「不能無節制地開放」;一方面說歡迎全世界的資金來台,但又必須「要有相關配套措施」;一方面要檢討目前的四十%投資上限,另一方面又說要用「個案審查」。欲抱琵琶猶遮面,看似放鬆實更嚴。 馬英九強調,國民黨是一個有執政能力的政黨,是可以將計畫化為實際行動的政黨。民進黨有很多口號,過去「八一00」、「兩兆雙星」、「大投資大溫暖」,人民聽到的何其多,但是人民得到的卻是失業,是不景氣。這些餅過去畫過,沒做到;現在又畫,誰能相信?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