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天地默默不盡千言萬語---文章摘錄分享(三)----有漂亮的心必有漂亮的一生
2009/12/17 01:19:54瀏覽342|回應0|推薦5

3. 願您也長命百歲

       從出生的第一天開始,醫生便宣告我的死亡。醫生告訴我飽受戰亂之苦的媽媽說:「這個孩子保證養不活,因為缺血缺氧太過嚴重。」

        我是媽媽第一個女兒。當時,正逢第二次世界大戰,媽媽在逃難中,忍飢挨餓地百般設法保住我的小命,讓我平安地降臨人間。但醫生竟然殘酷地在我誕生的第一天,便宣告我的死亡。

       我趴在媽媽的背上,隨著媽媽絕望的步伐,走遍全省各大小角落,希望找到救命的偏方、秘笈和各種漢方草藥或靈丹妙藥。

        我四、五歲還不會說話,到九歲還不會算一、二、三。醫生說:「這孩子頭腦缺血缺氧,最多活到十一歲,就後繼無力,一定不會活,養也沒用,長痛不如短痛,乾脆死了心算了。」但我外婆和媽媽堅持與我這短命鬼共生死。如果我真醫藥罔效地一命嗚呼,外婆和媽媽告訴醫生護士,他們也會無法活下去。

        從出生到今天,我因嚴重貧血而暈倒昏迷,而不省人事,可說是司空見慣,有如家常便飯。急救的成本是很昂貴的,特別是輸血,有時向親友乞求伸出援手,有時緊急找血牛拔刀相助,乞求他們開價時能手下留情。我輸血時會過敏,會發抖,會一時無法負荷而痙攣休克。所以,每每分好幾次慢慢打,從來沒有能一次把欠缺的血真正補足。當然,我也永遠在貧血的昏昏迷迷中,一天熬過一天,從不敢奢望我明天還能僥倖活在人間。

        很意外地,我熬過了十一歲的鬼門關,又低空掠過十八歲的生死大劫難。今年,我已六十二歲了。

        近幾年,我更屢屢因突然昏迷而久久不省人事。陪在身邊的家人,都嚇得手痠腳麻,所幸每次都在好心人士幫忙下被送進醫院急救。經過一測再測,發覺我缺血缺氧太過離譜,我的紅血球大有問題。後來,又進一步作基因分析,證實我從出生便罹患有海洋性貧血,相當嚴重,必須隨時輸血,才能維持這脆弱的生命。

       我這才恍然大悟,我從小到大為什麼吃血比吃飯多的理由,也才知道這世間竟然有所謂的海洋性貧血。

         現在我真的安心多了。在我找到真相之前,我已打了六十二年的針,輸了六十二年的血,也排了六十二年的鐵,這些全靠我們一家人自己盲目摸索,自己孤軍奮戰,因為我們都沒聽過什麼叫做海洋性貧血。醫生很詫異地問我:「這般漫長的一段苦路,您到底怎麼活過來的?」
         我不禁哭了,我說:「我外婆、我媽媽,甚至我們一家大大小小,為了我,可摸索得好悲慘,活得好昂貴、好辛酸、好辛苦哦!」

        今天,我在醫院裡看了幾份地中海協會所出的刊物,我很傷心不已,沿途邊走邊哭,進了家門,更忍不住哭出聲來,自己一個人呆呆地愣在閨房裡,一直淌著淚水,直到天明,還仍然無法上床睡覺,連我五名兒女,都被我嚇壞了,整夜沒有人敢離開我半步。我只是很納悶,為什麼這些刊物上所登載的病友,未成年,也未成家立業,便一個接著一個地死了、走了,為什麼?到底為什麼?

        我出生在醫療物資及生活必需品最為匱乏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這是台灣人有史以來生活最為艱難的時代,幾乎一個病童在成長上所需的救命藥物、營養品或血袋,都無法張羅到手。我們每天向黑市求援,樣樣漫天要價,對正遭受美軍空襲中的我們,可說負擔十分沉重,但直到今天,我們仍然靠自己,仍然不曾領受過政府的一分一毫補助,即使所輸進體內的每一滴血,都是自費的,都是父母和一家大小忍飢挨餓所硬籌措出來的,因為醫藥及血袋來源有限,手頭又非常拮据困窘,幾乎沒有能該輸血便輸血,更從來沒有任何一次能真正補足所欠缺的血,每每指數僅只勉強維持在七到八之間,便已山窮水盡,無力負擔了。但我卻奇蹟似地存活了下來,而且活了六十二歲,還安然無恙,可是這些無辜的小病友,出生在應有盡有的富裕社會,樣樣由公家供應,一無欠缺,為什麼還會這般短命呢?或許在醫學和科學的輸血排鐵之外,尚有連醫學和科學也無能為力的地方吧!

        我真希望能深入瞭解這些病友,真希望能盡心盡力來幫助他們,使他們個個也都能平安地活著成家立業,養兒育女,並且人人能長命百歲。
        我現在雖然獻身法律工作,專門負責承辦跨國性大企業的對外對內投資業務,是十分現代的。然而我畢竟是沒有明天的絕症患者,遵照父母庭訓,決不經手任何訴訟案件,以免短命夭折。尤其,在我出生入死的六十二年艱難歲月,我外婆和我媽在絕望中,不知多少次,求過多少宗教,祈求顯現神蹟來拯救我這危脆的小生命。為此,長大後,老人家也一再要我別忘宗教的神奇力量,要我努力苦讀各教經典,以便為各教效勞,救人救己,以為報答。目前,我經常幫助一些民間的宗教學術團體講授古阿拉伯文的古蘭經、希伯來文舊約、希臘文新約、及大梵文、小梵文、藏文等顯密佛教經典,也利用公餘之暇,教授一些不常見的稀有語言,如世界語等(以上語言都是正式拜師苦學來的)。

         這漫長的苦難歲月,我外婆和我媽堅定地見證這份得自神的拯救力量,神的恩典。他們相信,不管什麼宗教,都必有他的奧妙之處,都要一視同仁。由於,每個宗教都曾拯救過我,都是我再生的大恩人,我真希望把這些得自各教的平安,也一一分享這些與我同病相憐的小病友,把福祿壽帶給他們,以期或多或少能幫助他們走出黑暗的陰影,擺脫死亡,而從此邁向光明。
       經典上這樣教訓我們:

當您真正不想活時,神才會讓您死!」
「每個人的壽命,都掌握在自己手裡,跟所生的病無關!」

        民國六十四年,我由於處理緊急公務,不小心延誤了輸血而缺血缺氧,導致長期昏迷,成為植物人。我媽到處求神問卜,後來感動一位佛門高僧來看我這即將斷氣的活屍體,不料這位大和尚卻篤定地向我媽保證:「這孩子心地十分善良慈祥,一定會再甦醒過來,一定不會死!」
       我媽告訴大和尚說:「我這孩子從出生到今天,從沒傷害過任何生命,連螞蟻、蚊子、蟑螂、老鼠都沒傷害過,他疼小動物,跟疼自己的小孩子一樣。」

       十一個月後,我終於奇蹟似地又復活了。

        我是活了又死,死了又活,一生中死死生生不計其數的活死人。活著,不知道何時會死,死了,卻一次又一次,不知何故地活了過來,這或許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活見證吧。

見他人善,當如己善,必助成之

視他人物,當如己物,必愛護之

4. 有漂亮的心,必有漂亮的一生

        由於出生便得了先天性地中海貧血症,依據醫生的診斷,我百日後必會發作,三年內一定會死。當時的醫學,還很落伍,想要保住我這條小生命,實在很不容易。何況醫生還說,我最多只能活到八歲至十一歲,就算硬撐下來,也應該沒有什麼意義。

        到了上小學一年級,傻傻的一個低智障,雖然左拜託右拜託,求得校方通融而勉強收了,但為了安全,校方仍然堅持上下學必須有家人沿途護送及在旁陪伴。

       當時,台灣剛光復,自北而南,逐步接收。我們台中還沒有中國老師,只好請日本老師暫時代課。我外婆和我媽問日本老師說:「我這小孩值得養嗎?將來會活得很悲慘嗎?」

       日本老師說:「我們日本人講書道、茶道、武士道、也講禪學,但我們有一個中心思想,也是我們不變的堅定信念,就是:一個人只要有漂亮的心,必有漂亮的一生。」

      後來,我十一歲大病一場,斷了氣,卻又僥倖地活了過來。不知為什麼,我的智慧竟然開了。

      我外婆和我媽看我已經可以聽懂她們說的話,便把日本老師那不變的堅定信念教給了我,並叮嚀我千萬要保持著一顆漂漂亮亮的心。

「什麼是漂漂亮亮的心?」我問外婆和媽媽。

漂漂亮亮的心,就是親生媽媽的愛心。譬如當老師,要把每一個學生,都看成

自己的親生子女一樣,也就是要求自己真正是每個學生的親生媽媽,甚至比他們的親生媽媽更親生媽媽。這位學生的真正親生媽媽會如何對待這學生,而您也必這般分毫不差地打從內心深處來真正疼愛這學生,完完全全跟他的親生媽媽一樣。這時,您的心,便是漂漂亮亮的心,否則便是庸俗不堪的凡夫心。」外婆答。

「如果廚房的螞蟻,偷吃我們家的白砂糖呢?」我又問。

「這很簡單。先想想看,這些螞蟻是不是妳的親生子女?而妳是不是他們的親生媽媽?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妳這親生媽媽該如何來疼惜這些親生子女,該如何來愛他們,妳想,還有必要問嗎?」外婆又答。

         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卻也在似懂非懂中,許下了終身的誓願,我要一生一世,做世間六道眾生的親生媽媽,而且我真的這樣做,也真的努力做到了。

        現在我已六十二歲了。很多人都很感意外,我這六十二年間,病仍然是病,絲毫沒有半點改善,但我竟然還安然無恙地存活著,而且還擁有漂亮的學歷和事業,擁有漂亮的家庭和子女,過著十分圓滿、安祥、和平、寧靜的幸福生活。

        我的人生哲學,便是外婆和母親傳給我的那日本老師不變的堅定信念:「一個人只要有一顆漂亮的心,必有漂亮的一生,包括:漂亮的學業成就,和漂亮的事業,還有漂亮的婚姻、家庭和兒女。」

       我六十二年來,見證了這信念,真的一點也不假。

 當我們無法改變自己的病時,至少我們可以改變我們自己的心,使自己的心,越來越漂亮,進而改變我們的命和運。所以,即使得了絕症,也仍然不必絕望地逼自己走上絕路,因為,只有我們自己的心,是否漂亮,才是真正決定生死存亡的重要關鍵!人再絕,也不能讓自己放棄自己!更何況,努力使自己的心漂亮,總比白白等死值得,您說不是嗎?」

-------未完待續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GCAMARA&aid=3595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