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05 10:30:18瀏覽394|回應1|推薦0 | |
AUTONOMOUS NERVE DYSFUNCTION 自律神經系統在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系統之間保持平衡,並對我們體內的內臟器官進行調控,而且有它一定的節奏韻律。一天、一年、一生的周期都是如此。 以一天為單位來看,白天主要是交感神經的活動,呼吸和心臟機能都非常活躍,體溫和血壓較高,完全是為了白天的活動做好必要的準備動作。到了晚上,則由副交感神經發揮作用,心臟的跳動和呼吸頻率都減少了,體溫和血壓也稍下降,為休息或睡眠做好準備。 再以一年的周期來看:夏天以副交感神經的活動為主,為了讓體溫下降,就拼命流汗,另外也因為較容易疲勞,所以也提供了一個要多休息的狀態。相反地,在冬天換成交感神經系統活絡起來,為了不讓體溫流失,必須讓皮膚附近的血管收縮,也讓血流的速度放慢。 以人的一生來看,幼兒期人生舞台的主角是副交感神經,青壯期換成交感神經,老年期又恢復為副交感神經。 自律神經一旦失調,會引起各種現代文明病。交感神經過度緊張,會導致高血壓、心臟病、血糖上升。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會導致氣管收縮(氣喘),消化液分泌過多(胃潰瘍)。 自律神經是無法用我們的意志去控制的,平常功能運作良好時,並不需我們的大腦意志去費心,我們平常很難察覺自律神經的存在與功用。當有一天,自律神經功能崩潰失調,就會出現心悸、呼吸急促、骨胃、頭痛、心律不整的症狀,我們才發現我們這位隱藏的朋友是多麼重要。 讓交感神經發揮作用的神經傳遞物質稱為「正腎上腺素」,如果分泌過多,會提高血中的膽固醇和血壓。讓副交感神經發揮作用的神經傳遞物質,稱為「乙醯膽鹼」,能夠降低膽固醇和血壓。 但是,當自律神經功能產生失調時,只有調整恢復神經傳導物質活性相關的作用,才能恢復自律神經功能。因為各種神經都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長時間讓他維持在良好狀況下運作,自然會有適應學習的反應,以致恢復自行穩定運作的能力。 『自律神經失調』這個角度是強調『神經生理機轉』(biological approach),希望釐清它『非心理因素』引起,以免造成誤解而延誤病情。就像很多人因為長期壓力導致胃潰瘍,胃潰瘍既然已經引起,就必須盡快治療好,而不是去訓練患者面對壓力不要緊張。 長期累積壓力是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因素之一,這是普遍觀察的推測,當然造成的原因還有很多(食物、睡眠、基因表現……),等待進一步研究,但是最後共同途徑都走到了自律神經的中樞(自律神經之神經核與相關整合區),然後經由交感神經系統與副交感神經系統之傳輸,導致功能性疾病。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交感神經興奮的綜合表現是心律加快、血壓增高、基礎代謝增強、細胞分裂加快,甚至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等等。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有關,如高血壓、心臟病、高代謝方面的疾病(如糖尿病)、免疫缺陷病、多汗症、自身免疫病(如紅斑性狼瘡和硬皮症)、癌症、精神方面的疾病、神經退行性病變、對感染性疾病抵抗力下降,以及感染性疾病等。 當副交感(迷走)神經興奮時,釋放神經傳遞物質乙膽鹼增加。當乙膽鹼結合到受體上,產生的生物效應包括:抗炎,鎮痛,以及血管舒張等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人在緊張的狀態下,免疫功能會受到抑制,而在鬆弛的狀況下,免疫功能會增強。
|
|
( 心情隨筆|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