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1/19 05:48:22瀏覽232|回應0|推薦0 | |
恭錄自:蓮生活佛盧勝彥第143冊文集,
《人生的空海》,~ 『十樂與十苦』
我們學佛,知人間有十種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愁苦」、「怨苦」、「苦受苦」、「憂苦」、「病惱苦」、「生死流轉苦」。
而在佛國則有十樂:
一、不可思議所信樂。
二、無有等比佛三昧樂。
三、不可限量大慈悲樂。
四、一切諸佛解脫之樂。
五、無有邊際大神通樂。
六、最極尊貴大自在樂。
七、廣大究竟無量力樂。
八、離諸知覺寂靜之樂。
九、住無礙住恆正定樂。
十、行無二行不變異樂。
另外,淨土亦有十樂,天上妙樂、禪修之樂、無煩惱樂、身光明樂、菩提之樂、邦土之樂、一切寶樂、功德水樂、樂音之樂、安穩之樂。
釋迦牟尼佛教示我們:
守五戒,可得人身。
行十善,上昇諸天。
修禪定,光明清淨。
「般若」、「真如」、「空性」、「唯識」、「瑜伽」的修行,可以證入大圓滿的佛國境界。
我們由此發覺,人們走上修行之路或是出離心重的人出了家,剛剛起步,都是為了「離苦得樂」。
就算是釋迦牟尼佛當太子的時候也不例外,悉達多太子深得父王與母后的寵愛,住的是瓊樓玉宇,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錦緞,出遊有侍從,想看歌舞,有宮女跳美妙的舞姿,有樂師奏悠揚的音樂。......
這樣子的王子生活,還算苦嗎?
然而,悉達多太子,總有一層抹不掉的淡淡憂鬱。
他想著:
人為什麼要生?
人又為什麼會死?
人為什麼會老?
人為什麼會病?
就算是國王之位,鄰國正虎視眈眈,這位置可保永遠嗎?
富貴榮華可保永遠嗎?
幾時會成為階下囚?
釋迦牟尼佛(悉達多太子)的疑懼是很現實的問題,也是迦毗羅衛國的現實問題。
身為太子,也有這麼多無可奈何的事,於是,太子想尋找答案,他根本活得不快樂,這就是悉達多太子「出家修行」,走這條路的原因了!
當我們來到光明山十樂寺的時候,我就想起,人間的十苦及淨土的十樂。
十樂寺,排名第七番。
在十樂寺,我想到我自己,其實在我的內在世界:
觀遍世界清淨香。
足踏虛空更異常。
有緣寶座演妙法。
傳出般若現虹光。
已無生死言非謬。
天地福份語非狂。
修成證果神通力。
清閒極樂是吾邦。
然而,在我外在的世界,不能說沒有煩惱的事,我煩惱的是,這人間太多的「假」,太多的「虛偽」,太多的「髒」。同樣是人,就一定要爭個「你死我活」嗎?
國與國有戰爭。
人與人有鬥爭。
如何能免除這些?我看很難免,因為人們始終不明白,汲汲於「勝利」的一切努力與工夫,畢竟都是很虛無飄渺的。有些人為了「勝利」,不擇手段,虛偽造假,來陷害人,縱然「勝利」了,害了他人,但,會真正的平安嗎?心靈能平靜嗎?
業障會饒了你嗎?
尤其人心的「變異」很快,施恩于人,這人不但不知回報,還要挾恨報復。
恩怨完全顛倒了,實在太恐怖了!
人心易變。
人心太髒。
人心可怖。
還可以救人嗎?
人很現實的,利用你的時候,會叫你「師佛」,沒有用到的時候,便一腳踢到一邊去,還落井下石呢!
我是真的應該隱退了,到那海角的一隅去隱跡起來,離開五濁的俗世,捨棄名利,這樣才可以忘辱忘榮,住在茅草屋中,樂於林泉之中,樂自在而清貧。
現在,嚮往的正是,無一毫的罣礙,無半點之牽纏,管它烏兔之逡巡,管它春夏秋冬,也莫管它滄海桑田之變遷。
在那林泉之中,只誦誦經,唸唸佛,持持咒,修修氣,坐坐禪,這生涯若恍若惚,如杳如冥,身逍遙,心自在,豈不是甚好!
在光明山十樂寺,有弟子悄悄問我:
「師尊,你在想什麼?」
我答:
「十樂。」
「人間有十樂嗎?」
「人間有十苦,淨土才有十樂,這淨土十樂正是對治人間十苦的。」
「人間何時有十樂?」
此問題,我答不出,成了啞吧!
「現代佛教,都主張人間佛教,看來人間淨土不遠才是。」弟子自問自答。
而我想起一聯:
隨緣隨分出塵林。
似水如雲一片心。
|
|
( 休閒生活|時尚流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