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之城 全世界50 %的硬碟機由此生產運出
多年前曾多次進出「獅城」新加坡,原因是所銷售的硬碟機主軸馬達,主要客戶都在新加坡,雖然美國主導了全球硬碟機的市場,但從新加坡生產運出的硬碟機,卻佔了全世界的 50 %。新加坡的整體製造業中,電子產業約佔了45%,其中硬碟機、通信設備、以及半導體產業表現最為亮麗。
台灣在個人電腦產業中囊括了多項第一,但努力了十餘年的硬碟機產業卻沒有成功,連帶的硬碟機的關鍵性零組件如主軸馬達、碟片也跟著失敗。
年初在一次商務旅行中再度踏上新加坡,隨後轉往印度,回程仍經新加坡轉機回台北,由於時差的關係(新加坡比印度慢2.5小時) ,到了新加坡機場已是清晨四點鐘,機場雖不像白天的人聲鼎沸,但也有幾分的熱絡,由於離飛台北的班機尚有四小時,因此有機會四處逛逛,品味一下睽違已久的花園之城。
新加坡是大家的新加坡
走入機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七條彩色花布由天花板垂落地面,用七種不同的語言分別寫著「歡迎光臨」的大字,底下搭配著新加坡著名的地標圖案,或是不同膚色的小朋友,臉上露著燦爛的笑容,象徵著歡迎世界各國的人民來到新加坡。新加坡約有270萬人口,主要的種族分佈為華人77%、馬來人13%、印度人佔8-9%,其他種族如歐、美、日本、阿拉伯人等約佔1-2%,是一個多族群也是多元宗教、文化的國家,政府把每年的7月21日訂為種族和諧日,提醒國民不分種族、語言和宗教,能夠團結一致,為新加坡做出貢獻。新加坡人,不論種族、宗教、鄰里,一向和睦共處,而「異中求同」則是新加坡政府最基本的處理方式。許多人常說「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美國是大家的美國」,新加坡人則在努力的營造「新加坡是大家的新加坡」。
五星級機場 2006年世界排名第一 多項免費服務
在Skytrax的世界機場星級排名中,新加坡機場是全球唯一的一個五星級機場,每年舉辦一次的世界機場調查中,新加坡機場在2006年排名全球第一(第二是香港機場,第三幕尼黑機場) 。
清晨四點的新加坡機場,在總數100多家免稅商店中仍有10餘家燈火通明,從名產、禮物、紀念品、電子產品、玩具、書籍雜誌、名牌時裝、香水、美酒、香煙,包羅萬項,應有盡有,讓每位旅客都能在此找到適合自己預算的精美物品。
機場內設有200多處Internet終端機提供免費上網及筆記型電腦、PDA的連接上網,而且24小時開放,此種免費服務至今在全球仍是數一數二的創舉。
SKYPLEX娛樂中心以大型投射螢幕不斷的撥放最新的新聞、體育及娛樂節目,NEXUS休閒室透過Bang & Olufsen高科技系統撥放的24小時有線電視及音樂節目,網路遊戲愛好者也可到iConnect, Microsoft Xbox遊戲機在遊戲中大顯身手,當然這裡的遊戲也是完全免費。
新加坡被稱為「花園之城」,因為方圓640平方公里的小島上處處綠意盎然,機場當然也不例外,場內散佈著幾個花園,你可以漫步於胡姬花園及羊齒類植物花園並欣賞漂亮的錦鯉在水中熬遊,此外翠竹花園和赫蕉花園也是相當寧靜宜人、花香撲鼻。
疲累的話你可以到休息區,這裡有特別設計的「打盹」椅,讓人感覺非常舒適,這些皮製睡椅旁,都貼心的配了鬧鐘,確保你不會錯過接下來的班機,你也可以在「綠洲」(The Oasis)找到可免費使用的按摩椅消除一身的疲勞。
拼經濟從入門機場開始
新加坡樟宜機場是新加坡航空公司的基地,並且為80餘家航空公司服務,每周提供4000個以上航班飛往全世界180餘個城市,一年接待的旅客超過了3040萬,貨物運輸也超出了178萬噸,是亞洲的主要航運樞紐。
如果從商務的角度來看新加坡機場,以一架波音七四七客機降落並停留四小時收費為6450美元,(比香港機場還便宜約2130美元) 一年的收入約13.3億美元,加上載運的旅客及貨物,其所帶來的觀光收入及商機就更為可觀。新加坡機場一天24小時三班經營,充分提高所有設備週轉率與生產力,新加坡人拼經濟從入門的機場就開始。
努力拓展旅遊業 願景2015年讓觀光人數倍增
新加坡這幾年來努力拓展旅遊業,希望到2015年能讓觀光人數倍增,無論短期、長期策略,政府無不使出混身解數,吸引旅客,如在「非常新加坡過境旅程」的行銷手冊中,提供豐富多彩的選擇,過境少於6小時,可參加2小時免費「非常新加坡」市區遊,路線包括「殖民遺蹟遊」、「多元文化遊」、「生活情態遊」,超過6小時則可選擇離島的度假勝地「聖淘沙」,東南亞最大的鳥類動物園「裕廊飛禽公園」,貼近大自然的「新加坡動物園」、「夜間動物園」等,體驗獅城的人文與自然的景觀。
為了刺激旅遊業,開放賭業與興建大型渡假村已是必要的手段,新加坡政府配合賭禁取消,努力讓夜間變得更多采多姿,過去新加坡的夜生活只有烏節路的閃爍霓虹燈,如今,新加坡進一步開放夜間情色活動,除了夜店可以表演table show、24小時營業外,也引進瘋馬、麗都等大型上空秀,一向嚴肅的新加坡開始變得有聲有色。
不斷改革開放 融入全球化 經濟居四小龍之首
新加坡47年來歷經三位總理,李光耀1959年自治時任總理,至1990年退位,任內閣資政,吳作棟接棒,至2004年由李顯龍(李光耀之子)接任。
李光耀總理時代提倡「亞洲價值觀」,認為西方的民主不能強加給亞洲民眾,曾在新加坡法庭告過世界知名的時代雜誌,要求極高的賠償, 國際間對新加坡負面的新聞也會被新加坡政府管制,不讓民眾知道,所以新加坡在全球新聞自由評等上曾經排名第144名,比非洲戰亂國家辛巴威還要低,在威權社會下改變較為緩慢。
到了吳作棟執政時期,放寬了吧台跳舞,鼓勵生育,生第三胎給予優厚的津貼,鼓吹自由貿易,更取消了執行十四年的嚼食口香糖禁令,一個國家勇於把執行多年的社會戒律取消,光是這個勇氣就令人敬佩,而這也是新加坡走向開放的重要一步。
李顯龍執政後,努力發展金融業和服務業,吸引諸多國際企業在新加坡設立亞太總部,開放旅遊業、開放賭場,設立綜合渡假勝地,積極尋求轉型、突破並建立更和諧寬容的社會。
目前新加坡也是中國大陸第六大的外資,新加坡與中國雙邊貿易已超過300億美元,新加坡每年有超過1萬人到中國工作或求學,而中國每年也有80萬人到新加坡旅遊。2006年9月美商Seagate(希捷)宣佈投資8.45億美元,要在新加坡建立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設法滿足消費性電子日益增加的儲存裝置需求,其中包括了Sony的PS3遊戲機與微軟(Microsoft)Xbox 360等。新加坡以全方位的開放策略追求成長。
依A.T.KEARNEY管理顧問公司公佈2006年全球化指標,新加坡的全球化程度居榜首,瑞士第二,美國第三,亞洲的日本廿八,南韓廿九,台灣排名第卅五,中國五十一。新加坡完全融入全球化的浪潮,2006上半年新加坡公佈GDP成長達9.4%,過去新加坡經濟成長曾居四小龍之末,如今成為四小龍之首,原因很簡單──以開放代替封閉,不斷吸取中外成長養分,全球資金與人才近悅遠來,新加坡充滿著蓬勃的生機和無限的希望。
搭上早晨8點的班機回台,迎著初升的太陽,心中想著,何時我們也可以營造成功「我們的台灣與大家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