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殺雞儆猴
2013/04/24 22:53:03瀏覽1640|回應0|推薦15

《殺雞儆猴》
Kill a chicken to frighten the monkeys. 殺隻雞讓諸猴驚恐。
這裡又是雞又是猴的,到底為那樁,干人何事?中西文化歷史不同、文字語言表達方式不同,老外看到這樣沒頭沒尾的一句肯定霧煞煞。
漢字發展的過程早就使用上天、大地、山川、江海、花草、樹木、飛禽、走獸、自然現象來喻人譬事,這種特色是其他文字所不及,也被公認是世界上最難的文字。
 
殺雞儆猴成語如用西方的表達方式須譯成:
punish someone as a warning to others.懲處某人警示餘眾。
這樣老外就懂了,不過與原意卻隔層皮,且這樣的敘述力道也不夠,如果將“懲”換用“殺”字,kill someone 力道雖夠卻落入殘酷。成語不像完整的故事有前因後果的描述,忽然冒出殺人做為警示這一說,老外當然不解復感突兀。
 
漢字成語說殺雞,世界上那個民族不殺雞,何止殺雞,還殺鴨鵝牛豬羊,殺雞只是生活中的平常事,但殺猴就不一樣了,猴子是靈長類,“殺猴儆猴”殺了牠會被撻伐,乃至入罪。
雞猴動物兩相比較,雞的等級低,《殺雞儆猴》不僅表現了經濟學上以低成本達到高效益的原理,且把物種孰輕孰重、孰親孰疏符合事實地明白定位,由此可看出老祖宗智慧的高超。
 
猴子屬靈長類智商高,對外在的情景感覺敏銳記憶深刻,坊間有種說法,猴子怕見血,在猴子面前血淋淋的殺雞,能給猴子起到震攝威嚇的作用。

以前農村過節都要殺家禽,殺雞的工序是這樣:
1、一腳踩住雞腳,一腳壓住雞翅,一手抓雞頭,一手先拔除雞脖子咽喉處的雞毛,然後往咽喉處一刀割下去。雞會掙扎雞身動來動去。
2、預先備好一碗米,把雞身拿高雞頭放低,將血放進米碗裡,蒸熟了就變成雞血糕。
3、雞血放差不多了,把雞頭雞脖往後擺在脊背,置於兩翅之間,再把兩翅交叉卡住,這樣雞頭與翅膀就不會亂動。不過雞還是會想盡辦法掙脫。
4、通常雞還不會那麼快死,雖氣息猶絲,仍奮力掙扎,有時交叉的雙翅被掙鬆,就算躺在地上也會繼續拍打雙翅。

雞被殺時死前的慘狀,有靈性的猴子看了能不驚恐嗎?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1/112013042400515.html

 大陸獼猴是保育動物。(新華社)

  ▲台州淡竹坑村上百隻猴子常偷吃農作物,有村民提議殺雞儆猴,結果猴子根本不怕。(取自獵奇網)

 ▲台州淡竹坑村上百隻猴子常偷吃農作物,有村民提議殺雞儆猴,結果猴子根本不怕。(取自獵奇網)

     成語「殺雞儆猴」是騙人的?浙江台州淡竹坑村附近山上有上百隻猴子,每到春秋之際就啃食村民們的農作物,有村民想到「殺雞儆猴」這句成語,就殺了幾隻雞來試試看,結果猴子根本不怕。此事引發網友熱議:「雞何罪之有?殺猴才是正道」、「你讓猴子全程目睹慘狀才有效果啊」。

     《錢江晚報》報導,台州仙居縣淡竹坑村附近有個獼猴谷,大約十幾年前,開始出現猴子,目前已有上百隻。一到春天和秋天,猴子就會下山搶作物,春天吃嫩芽,秋天吃果實,現在猴子最喜歡吃的是玉米芽和竹筍,還有蕃薯藤。估計村民一年被吃掉的作物有好幾萬元人民幣。

     人猴鬥法達10年

     村委主任吳洪富說,村民和這些猴子的「戰鬥」,至少已經十年了。村民千方百計想把猴子趕走,無論是能響的、會炸的都用過了。

     吳洪富說,村民們曾拿出獵槍開幾槍想把猴子嚇跑,可是聰明的猴子很快就識破了這種雷聲大雨點小的伎倆;後來大家又想出了放鞭炮的辦法,點上一串扔進正在搶吃的猴群裡,並把牠們嚇得連滾帶爬地跑回山裡,但是等人一走開,牠們又會重新包圍農田。

     另外,村民也試過敲鑼打鼓但沒用,拿竹竿去趕更不行,膽子大的猴子還會衝你發出「噗噗」的聲音,甚至還發生過村民趕猴子,結果遭猴子抓傷的情事。

     有村民提議,俗語說「殺雞儆猴」,不妨試試,結果雞是犧牲了幾隻,但猴子根本不怕。後來也有人提議殺幾隻猴子,但因為猴子是保育動物,殺猴子是犯法的,所以也沒有實行。

     保育動物動不得

     成語「殺雞儆猴」的故事大綱是,從前有個耍猴的街頭藝人,買了一隻不聽話的猴子,於是藝人就到市場買了隻公雞,對公雞不斷敲鑼打鼓,然後拿刀將嚇呆的公雞給殺了,結果坐在一旁的猴子也嚇壞了,從此就對耍猴人的指令言聽計從。後來,這個成語典故就比喻懲罰一個人以警告另一個人。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ojuta&aid=754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