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19 08:40:38瀏覽1038|回應0|推薦4 | |
The Hurt Locker 危機倒數
這個年代的青年和中年, 服兵役仍是避不了的法定義務, 那圍牆內的男人世界(我們那個年代...沒有女兵), 日子少了社會的繽紛色彩, 比起國共對立年代, 心很平靜, 沒有沾惹戰爭的實際洗禮, 比起現在有替代役這種上下班的"福利", 有著羨慕的忌妒感; 我記得服役前的送別, 奶奶從鄉下趕來, 朝載著新兵的專車直找, 捨不得她的憐惜, 衝下去緊緊牽著她的手, 她的眼中有淚在打轉, 彷佛可能我這一去就會天有不測, 再看不到我一樣. 還好也有些失望, 沒去金馬, 也沒去特戰部隊, 陰錯陽差在士官隊, 總是平安的退伍(軍人的命, 不是很值錢). 退役後, 只要是男人的聚會, 都免不了會有當兵的話題在繞, 比爛的, 比好缺的, 比爽的, 比多吃香, 比有多混的.... 應該是說, 除非是在戰場, 否則當然歡樂多於辛酸, 我很少提苦的那一面, > 有段士官隊訓練時間的慘烈, 是刻在腦袋, 遇上的訓練長官, 都是士校出身的志願役士官, 用恨鐵不成鋼的態勢, 操練這一群要為新兵教育班長的半菜不菜的新人, 日子難熬到一有休假, 返鄉的車程中, 一闔眼都會被嚇醒的, 後來結訓沒有被分發, 直接留隊上, 因為據說Jack的"態勢"是長官所要的, 湯姆克魯斯的 A few good man, 多少可以反應我在軍中後段時間的心態, 因為.... 與先前俱是長官的同僚, 平起平坐, 對訓練的要求當然也不能少, 但是志願役操練義務役那種磨練背後的煎熬, 要能忍受, 得有正確心態>所有魔鬼式訓練, 是要為日後帶新兵的技術面, 打根基. 再怎麼難熬, 牙一咬, 眼淚和汗水是可以混在一起擦掉的; 新人都期待讓我訓練, 因為放眼一望的訓練官, 看我居然是義務役, 呵呵, 讓我訓練, 是要有幾分好運的, 可能再怎麼嚴格~~ 我會多了一份同理心. 不同於我們的義務役, 美國採募兵制, 領薪水之外更要服從, 看過各種軍人題材的電影, 再比對自己軍中服役過的印象, 有個感觸... 戰場上生命的無常, 可以避, 卻是預料之外的難, 幾年前看過“黑鷹計畫“ "搶救雷恩大兵", 或因為一個指揮念頭的誤判, 或因為救一個家的僅存命脈, 後續投入的救援和犧牲, 實在是難以估算的不值. 再看這部以拆彈部隊為背景的 The Hurt Locker "危機倒數", 伊拉克的人民, 從海珊夢中驚醒, 又跌入不平不鳴的恐怖混戰中, 數以千計的美國大兵, 則是或零星, 或整批的死在這個異域, 前面說過"無常可以避, 卻是預料之外的難", 乃在於, 滴滴答答的炸彈在拆彈人員眼裡, 這拆彈過程到底是什麼樣的心裡折磨? 他不同於戰術部隊, 講究速戰速決, 幹完一趟任務迅速離開現場, 他沒有選擇權, 哪兒有炸彈, 就得去拆. 生死一瞬間的生存選擇, 是架構在高超的技術和異於常人的膽識, 至於可能來自遠方不見影的狙擊手突襲, 是同僚的責任, 如果同僚因為某些自私, 背後放冷槍, 更遠比敵人可怕!(只是你永遠不會知道) 拆彈過程可以耍帥嗎?(很好笑的冷場用語) Of course. 倒不是真的在耍寶, 而是試圖平淡周遭的緊張和肅殺氣氛, 但為什麼可以? 除了技術, 因為性格和習慣, 經驗, 還有一份執著的使命感. 這種使命感, 看來動容, 因為他們背後的犧牲, 是撇下家庭 女友 妻小的望君早歸, 或是說服他們 "還有別人可以去" 的自私..... 很多是無法挽回的遺憾. 多少無名英雄, 就這樣捍衛在很多重要關頭, 或許我們對於生命 國家 和友情價值觀的取捨, 都來自電影編劇導演的薰陶, 但是唯有這樣, 國家的榮譽才得以維繫. 服役過了一年, 接到噩耗, 高中的莫逆之交, 在某個彈藥部隊, 誤拆手榴彈, 炸成重傷住院, 沒拖過100天, 走了! 那是第一次領略死別的苦楚, 很快, 時間都過20年, 仍記得當時去探望他的難過, 之後幾年都會每年去看看他父母, 很純樸的鄉下人, 每次離開, 看著兩佬眼裡流露出的辛酸, 自己只好下決心不再現身, 有點殘忍, 但與其讓他們觸景生情的悲傷, 倒不如就且割捨. 僅以此文, 給遠方的好友, 旭昱.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