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推薦童書《誰是第一名》
2007/01/27 16:29:50瀏覽714|回應1|推薦9

             誰是第一名

        者     蕭湄羲
出  版       信誼
出版日期     
20040430

故事內容     愛畫畫、常得獎的大餅,每次參加畫畫比賽總是得第一名,大

                     家也覺得大餅的畫很漂亮,但是大餅有一個毛病,就是喜歡改

                     大家的畫,總覺得別人要和他畫的一樣才叫做畫得好,所以班

                     上每位同學的畫都會被他改過。有一天他受邀請擔任畫畫比賽

                     的評審,前一天就開始在想,第一名的畫一定是有一個紅紅的

                     太陽。當天大餅來到評審的地點時,他發現到評審長的很奇怪

                    ,分別是畢卡索、孟克、高更,而參加比賽的動物也很奇怪,

                    所畫出的畫更是獨特,有方格子的畫、全部只有一個個色點的

                    畫、只有黑白兩色的畫,剛開始大餅覺得很奇怪,後來在大餅

                    發現因為每個動物的眼睛構造都不一樣,所以所看到的世界就

                    不同,也因此大家的畫都有很大的差異,後來大餅宣佈每位參

                    賽都是第一名。 

                    這是一本以創意及趣味的手法,闡釋「尊重差異與多元」、尊

                    重「創作的自由」的意義。透過本書的閱讀,可以讓小朋友明

                    白,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定的「美」的標準。書中除了主角大餅

                    外的三個評審,其實是從畢卡索、孟克、高更三位西洋畫家的

                    畫中走出來的人物。這三個畫家,代表了西洋美術史上不同畫

                    派的畫風。另外,每一種動物的畫,也就是動物眼睛看到的景

                    象,比如那些鮮豔的點點、粗曠簡明的線條、方格子的畫,似

                    乎跟一些名畫家的某些作品相似。可以說,不論是評審或參加

                    比賽的動物,無論在書中有沒有發言,他們代表了多元風格和

                    觀點的含意。

                    因此在書後的附錄中,邀請中原大學人育學院藝術史兼任講師

                    宋珮,對作者引用的畫家和畫風做介紹,同時將書中的評審,

                   「還原」到名畫中原始的出處。

                    也讓小朋友認識不同的眼睛,學習生物多樣性的概念。書中來

                    參加畫畫比賽的動物,作品差異性極大,這是因為每一種動物

                    的眼睛構造不同,所以看出去的世界就會不一樣。作者將動物

                    眼睛的構造放大畫出來,並且用多種色彩和迥異的畫風,將不

                    同構造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呈現出來。經過中興大學昆蟲學系

                    專門研究昆蟲視覺的楊恩誠教授審定後,除了有科學根據外,

                    而且將原理深入淺出的用圖文做成附錄,放在書的後面,使讀

                    者除了閱讀圖畫書之外,也能學習到科學的知識。

小劉回應  『那三個評審長的很奇怪,好好笑...』 (對書中三位評審長相

                    ,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ace57&aid=689775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
2007/02/02 13:51

哈哈*

好像很有趣呢*

還不能推薦*

我先回應囉*

 

還有,歡迎加入我的城邦噢*

https://city.udn.com/v1/city/index.jsp?gid=5822

謝謝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