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溪•打鐵寮古道連走白石山之旅】
2024/07/29 09:59:48瀏覽112|回應0|推薦1

 

44574cb9b4d9a384c1b3787da2bcfef8.png

大溪•打鐵寮古道連走白石山之旅】

時間:2020/5/2(六)AM 7:30

路線: 蘆洲→三峽萊爾富三埔店(29公里,45分鐘)→台3線接台7線抵達大溪分局(大溪區復興路一段385號)(15公里,20分鐘)→約3.5公里處(大溪分局前)左邊可見「打鐵寮古道」指標進入→循停車場指標續行約800公尺(第一叉路取右),道路終點民宅停車場,計次停車50元。車可停大溪分局或三層福安宮附近(步行至民宅停車場約10分鐘)。

大溪分局→(10分鐘)→民宅停車場→(3分鐘)→建橋紀念碑1→(1分鐘)→太平橋→(3分鐘)→濟安橋→(3分鐘)→岔路,泥土路進入森林→(16分鐘)→阿母伯柑仔店遺跡→(4分鐘)→石棚土地公→(7分鐘)→鞍部廢崗哨→(7分鐘)→石厝坑山岔路→(2分鐘)→過龍脈標誌→(7分鐘)→溪畔鐵柵欄→(8分鐘)→建橋紀念碑2→(5分鐘)→過溪處→(14分鐘)→東興橋(折返點)→(原路折返90分鐘)→大溪分局

到東興橋來回8公里,約3小時路程

1. A段綠色線--1.5公里,爬升110公尺,到紀

    念碑、太平橋、濟安橋、阿母伯柑仔

2. B段深綠線--2公里,平緩,到東興橋

3. C段橘色線--1.3公里,爬升230公尺,到白石山

不含休息需走4.5小時,上山2小時40分,下山1小時50分

大溪曾經是淡水河上游大嵙崁溪流域的茶葉、樟腦、木材貨物集散地,因此與鄰近鄉鎮聚落往來頻繁; 其後,公路興起,河運衰落,大溪沒落,人口外流;因為城鎮落沒,土地開發需求減少,古道得以倖存至今。

近年來,在大溪鎮公所積極規劃下,幾條古道陸續重見天日,並豎立明確的指標,於是旅人可以按圖索驥,於大溪近郊探訪這些先民古道以尋奇探幽。

打鐵寮古道原名更興古道,連接大溪三層地區與角板山,古時兩地的物資常藉這條古道運送,是相當重要的道路。

古道沿溪畔修築,建造時就地取材,遇山鑿石築成石板階梯、取溪中鵝卵石鋪成步道;途中三座古橋各具特色,外型小巧雅致,古意盎然。

大溪數條古道中,以打鐵寮古道最為特別,因緊鄰慈湖陵寢,早年長期受到軍事管制,人煙稀少,卻也因此得以保留原始林完整的風貌。徜徉於古道林蔭間,或賞雪白桐花,或觀看舞蝶翩翩,腳步輕快,心情愜意。

打鐵寮古道的入口就從民宅旁的水泥斜坡道而下。約幾十公尺,可看到路左側竹林處有一大正十五年(1926年) 所立的建橋紀念碑,碑文字跡斑駁,內容大略提及建橋緣由及樂捐者姓名。當年,地方人士發動募捐, 於古道沿途建造三座橋樑,分別為太平橋、濟安橋和東興橋。這三座舊橋及建橋石碑如今成為這條古道最吸引旅人的景點。

5a1aa2ec60437930cc8a9eebf26a80ba.png

古道保留原始林完整的風貌

07cfc682b9338891239f2c07a1583ac1.png

太平、濟安橋建橋紀念碑

從紀念碑往前走,前面就是跨越溪流的太平橋了。橋頭的石柱及橋兩側的紅磚護欄,充滿古味,橋面則曾經過整修,鋪上了石塊板。

走至橋旁觀察橋墩,原本三拱的橋墩只剩一拱而已, 其餘兩拱已改建為水泥橋墩;或許是曾被洪水沖毀吧!新舊橋墩合力撐起這九十幾歲的舊橋。

過太平橋,往前走不遠,看到另一座小巧古樸的紅磚拱橋,就是濟安橋了。濟安橋跨越小溪,保存良好; 橋面和太平橋一樣,鋪上相同的石板塊。這沿途走過來的步道,鋪上水泥,或許是附近開闊平坦,有農家開墾地,所以步道有較多建設的鑿痕。

ed7f450be47474f24ae04d1f64d11d71.png

太平橋
9905f4c6adbd0f51df60252ba14fe9f7.png

濟安橋上拍照留影

f5f8a9bbe2f1a35fb6a70f32a6847514.png

1926(大正十五年)建造的濟安橋

過濟安橋,沿著小溪畔流走,溪流潺潺,溪對岸有成排竹林;往前走不遠,進入森林裡,映入眼簾的是由大小紛歧的石塊所堆砌鋪設石頭路, 一種古道的氣氛感油然而生。一段石頭路過後,變為平緩舒適的森林泥徑。 古道寬闊好走,沿途有殘存的石階,路旁偶見竹林。古道一邊緊臨溪谷,因此陽光便能由溪谷方向穿透林間, 潑灑於古道泥徑。沿路走,林間光影舞動,使古道在幽寂中多了些明亮活潑的氣息。走在這樣的古道上,心情變得優雅起來。

601db0a53644fc8c2295dafa4529ebb3.png

步道旁溪流潺潺

034b1aae12a4b7824f385e9b9664b57f.png

阿母伯柑仔店遺址

自出發起算,約二十餘分鐘,抵達阿母伯柑仔店遺址。樹上掛著解說牌。過去這條古道是大溪、復興之間運送貨物的重要古道, 有一位阿母伯於此設置柑仔店,以提供往來商旅休憩及補給。幾坪大小的柑仔店如今已成殘圮, 殘牆殘柱孤佇於此。柑仔店前有清湲小溪,附近有高長的竹林、芭蕉及台灣桫欏,似乎仍在守候著這片家園, 而蕨類蔓草最無情,早已爬上牆頭,侵入屋裡,啃噬著寂寥磚瓦。

過柑仔店前的小木橋,前方有一巨岩,巨岩下有一石棚,供奉著石頭公。

三塊石板構成廟身,一塊石板做為土地公,這是先民最簡樸的土地公膜拜方式,也是古道上最常見的人文遺址。

過柑仔店的土地公,便開始石階上坡路,一路陡上爬升至鞍部。這陡上的石階路不會讓人心畏,反而令人動容。 每一石階都極古樸,由左中右三塊石塊所組成,中間寬,兩側窄,類似陽明山魚路古道的砌工手法。 因位於森林深處,石階青苔蘚痕斑斑,有幾許滄桑氣氛。這種苔痕石階,難以人工彷造,惟有森林裡的日夜露水, 幽幽歲月之日侵月染,才得以形成這種的幽樸景緻。

02f82d71e22a97e147d5c1f1c2cbfb45.png

古意盎然的步道

爬上這一段石階路,來到了鞍部。這裡有一座廢棄的崗哨屋,有解說文介紹這座戒嚴時期所設置的崗哨。 當時全台灣的海岸高山橋樑隧道等重要據點,皆有警備兵力駐守,以防共軍襲擾。如今崗哨也成為古道上可以令人萌生歷史懷想的一個景點。

c1abd49e7fd224f77e3e758edc4f875e.png

廢棄的崗哨

f31313264441a954617a0769a83b4582.png

與廢崗哨旁樹梢上懸掛的國旗一起拍照留念

f34d8317667c7535ddfb23967293d440.png

廢崗哨旁有兩條路,今天要走左邊的白石山,右邊是往慈湖、草嶺山方向

循鞍部稜線向上,又遇岔路,過岔路,古道開始往下走,山徑繞行於山腰, 蜿蜒而陡下,有些路段設有繩索以為輔助。

這段山路宛若龍盤於山腰,被稱做「龍過脈」。這裡通過後慈湖附近,在山腰某處,可穿過林葉之間,瞥見後慈湖的湖面一景。

10aad91f0eba8bf5a1c6d66c04cbb20a.png

飄落的美麗油桐花

d73ec133fd92d5d197c97281a47b84b4.png

後慈湖湖面一景

下至溪流處,溪流緩緩流向後慈湖,接著就是平緩的溪畔路,沿溪行,附近亦看見農墾地。約七、八分鐘,路旁又出現一建橋紀念石碑, 形狀與古道入口處所見的石碑相同。這是東興橋的紀念碑。
c958df5c2c85b4d6e1dcfd3617c35d8c.png

c35ccb0106d54f623309b7f87fa2e747.png

42e85ed93ab87fa1db1d8376d208778d.png

在通往白石山的路口休息一下

6f8b9e1da6124e94297a0a23d4643202.png

好特別的指標,往左是今天要走的白石山,,往右是通往百吉隧道口

71ad7c74f5872bf253ce58f62a792231.png

快樂的擁抱山林

33f83acc9a1d9b42445e4a786a940997.png

往白石山約50分鐘路程

e9b0c81a035b678302ba1483bcbe2193.png

雄偉的樟樹林區

16d733bbdba7775a9cfda0550586716a.png

沿著白石山峭壁下努力往上爬

08f59a7a77b934d2d20fb8c00cdb535c.png

43f650a25d02d88fe5c32845dc57c10c.png

白石山岩稜峭壁

0032cb34d2c4f2d9d3355aaa08169abf.png

91345241f6ff32b3373c49146bd0b5d0.png

65f16fe4035888297555b78bc12f8053.png

終於登上白石山

d8622ec60e98ef52eb143d6b2c74f31c.png

49a53e3ca94a716dbdccc8f1878d45b9.png

c77b175fd1ea135531818ac3bdbf8b8d.png

44574cb9b4d9a384c1b3787da2bcfef8.png

山頂展望極佳,可眺望金面山、十三分山,俯瞰整個大溪地區。雖然正值中午時刻,但徐徐涼風吹來,真是舒服極了!

白石山:標高625公尺,位於桃園市大溪區後慈湖的上方,山頂是相當巨大的斜岩,刻有「白石山」三個字。山名源起於山頂的岩塊在陽光照耀下呈白色,遠觀如青山中耀眼的寶石而取名白石山。

ac424b13cb4fa52a0df7322043528548.png

準備下山

6679365a0079a89bfca2041ea5497169.png

8c3887d385203b45d70c903b65477875.png

4a9764ecc074d1f3b8b0302fd25c44cc.png

回程走錯路下到白石埤

41a2cdc0e1a94b6ab4cca65e3c9b9cf3.png

半路遇見好心人載我們回到停車處--三層福安宮

打鐵寮古道為何稱為「打鐵寮」?根據資料,這條古道原名「更興古道」,「打鐵寮」相傳是由大溪鎮 曾鎮長所命名。 昔日這條古道入口附近曾有打鐵鋪,供給入山開採樟腦的腦丁所需 的鐵器。大溪曾是重要的樟腦產地。

光緒十一年(1885年)台灣建省後,劉銘傳主政,以「防備、練兵、清賦、理番」為要務; 「理番」則是大力開發山地,設撫墾總局,由林維源任幫辦撫墾大臣,並設北路撫墾局於大嵙崁(大溪), 派軍隊駐防山區,以防「生番」威脅。光緒十七年(1891年),林維源與林朝棟曾派民團協助清軍鎮壓大嵙崁的泰雅族原住民, 史稱「大嵙崁戰役」。

因此,當年的「打鐵寮」,既是打造用器之寮,也是打造兵器之所,當時流傳著「一斤樟腦,一斤血」的諺語, 透露出採集樟腦所付出的慘重代價。當時台灣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樟腦產地, 出產的樟腦曾一度佔世界樟腦總產量的百分之七十至八十, 是台灣最早奪得世界第一的產業。這世界第一的銀兩光環背後,隱含了多少的血和淚。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_116832863919063876&aid=180855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