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8/03 10:20:12瀏覽1662|回應3|推薦1 | |
奧運可以為當地及國家經濟帶來許多正面的經濟效益,因此近年來每屆爭取舉辦奧運的城市不斷地增加,1992年時有20幾個,到2008年時已突破50個。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成功的經驗,為舉辦的模式設立了一個新典範。企業、社區及地方政府的合作,創造了2.25億美元的營收及2.45億美元的稅收,這還未包括許多新增的運動設施及基礎建設的改善。1992年的巴塞隆納,成功地完成都市更新,強化了其歐洲商業與休閒中心的形象。1996年的奧運,使亞特蘭大躍升為國際商業中心,招來18家大企業以該市區為主要的營運中心。2000年的雪梨奧運把原本落沒及污染嚴重的廢棄工業用地,轉化成鄰近大自然生態的世界級運動休閒中心,並將雪梨重新形塑成充滿活力的國際城市,使其觀光吸引力大增。官方資料顯示,澳洲的觀光產值於2001~2002期間增加44.4億美元。 根據國際奧運委員會的憲章(IOC Charter),奧運的申辦是以都市為審核標準,不是以國家名義。雖然台灣的國際處境特殊,兩岸關係可能會增加我國申辦的困難度,不過這是我們一直以來每天都在面對的困難,如果台北能夠舉辦奧運讓世界聚焦於台灣,這可改善兩岸關係,對台灣的安全有莫大助益。 如果有50幾個國家曾申請舉辦奧運,台北絕對有能力。我們不能以狹隘視野與消極的心態來否定台北舉辦奧運的能力。這不是財政負擔的問題,也不是有沒有適合場所的問題,而是領導人有沒有具備都市發展總體戰略的問題。奧運對任何城市而言都是巨大的工程與活動,不是市政府獨自可以承擔。以2000年雪梨奧運為例,奧運的舉辦乃結合企業、民間團體及各級政府(市、州、聯邦)的力量,同心協力而成。很多成功的經驗皆如此。 雪梨奧運除活化都市、完善基礎建設及提升國家形象外,還進行污染整治,並改善周邊環境品質,復育了附近的濕地。關渡平原大部分為農田,若把環保的概念融入奧運的舉辦,將可減少污染,提升鄰近水鳥保護區的環境品質。況且,並非所有的設施都將興建於此,而造成大規模開發。國外的經驗顯示許多運動設施必須分散於各地,以避免壅塞及環境衝擊過大,如宜蘭的親水公園可舉辦划船、中南部地區可舉辦適當的項目等。將來高鐵通車後,交通時間將不是問題。 舉辦奧運的成本乍看之下非常高昂,其所投入的經費主要涵蓋了基礎建設的改善、運動設施的興建、維安的支出等,其中大部分的支出如擴大公共建設般,具有增進經濟成長的效果。巴塞隆納的奧運為當地注入了166億美元的投資,可以說是減緩了1990年代初期之經濟不景氣。嚴格來講,大部分的支出乃屬於資本門支出,其自償性很高。因此,完善的基礎建設、更暢通的交通及世界級的運動設施,對台北及台灣整體而言是利大於弊的。 若台北計畫要申辦奧運,整個籌辦的時程將有7到10年之久,奧運的預算可每年編列於經濟建設、交通等項目內,所以並不會造成預算排擠的效應。長遠的規劃是不會造成短視的問題。再者,並非所有的資金都必須由政府支出。雪梨的奧運有1/3的資金來自民間,各級政府合計則擔負其餘的2/3。 作者 陳彥霖 2006.07.25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