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2/08 13:04:40瀏覽5206|回應16|推薦4 | |
以有限資源,化不可能為可能-------謝長廷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先說個小故事。 有一群美國白宮的策士在一個酒吧裏聊天,其中一位講,他建議將軍打戰的方式,十場贏了五場,大家覺得了不起,稱他為謀士;另一位說,他建議十場贏了八場,大家仍給予掌聲,稱他為謀略家;第三個說,他建議的每場戰爭都贏了,大家沒有稱讚他,反稱他為騙子,怎麼可能每次都贏。人生也是這樣,不是每件事情都會成功,看一個人也不是看他成功的時候,而是看他如何處理失敗時的人生哲學。 我在求學時代練體操,從體操中學到很多人生處事的哲學。不論是單槓或雙槓比賽,就是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出最完美的動作。在比賽的過程中,掉下來或失手是常事,但是不論怎麼樣都要馬上再跳上去,把規定的動作做完,最後比出最完美的姿勢,要哭或是生氣,都是回到後台的事了。如果在比賽時失手,愣在那裏抱怨或生氣,時間可能就到了。所以雖然在比賽時失手,也要堅持做完最後一個動作,因為搞不好競爭對手也會掉下去。所以剛開始失敗的時候也不一定輸,一定要堅持到最後,才能知道結果。 這就是我的人生哲學。不管環境如何惡劣,以有限的資源,化不可能為可能,在「殘缺中追求完美」,往往在山窮水盡疑無路時,總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的人生觀也受到哲學的影響。好與壞是相對的,有光就有影,危機中見轉機,任何一件事沒有絕對的好或壞。對我來說,已經發生的,無法改變的,必定到來的,都把它當成是好事,再冷靜判斷,智慧處理,掌握住好的那一部分。 郭瓊俐小姐是我當立法委員時的助理,認識已十多年,她是非常優秀的新聞工作者,花了很多的精力找資料及採訪來完成這本書。大部分政治人物的傳記都是強調成功的部分,成功的故事當然寫起來好看,但不是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帆風順的,我認為在逆境中如何自處,如何在失敗時維持再躍起的力量,才更重要。 當然,每個人的人生不會完全相同,經驗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複製,但是基本的原則是不變的,就是常中有變,變中有常,希望在這本書中有些不變的原則,可以給大家參考。 理想,「台灣維新」從現實出發 有獨到哲學觀與價值觀的謝長廷,在每場選舉也有其獨特的競選方式,不受外在環境影響。例如民國1989年立委選舉打出的「新文化」與「四大優先」主軸、1998年高雄市長選舉的「逆轉」功力、2006年「愛與信任」的台北市長選舉。面對2008年大選,謝長廷也有一套自己的戰略與選舉風格。 謝長廷指出,每個選舉都有其特殊性,要體會到人民的需要與社會的脈動。2008年大選,他代表執政黨,雖然是執政者,也要讓台灣人民覺得有理想、有奮鬥的目標,因為人民已經厭倦惡鬥,亟思突破困局,所以他打出「台灣維新」。 「台灣維新」的意涵是,政治改變要從思想的啟蒙、文化的復興、與價值觀的改變開始,去帶動希望,讓大家覺得有「銳氣」。這股改革的銳氣,是對照暮氣沈沈,想要維持現狀,過一天算一天的國民黨。 謝長廷說,台灣現在的環境,與當年日本的明治維新很像,都是內憂外患不斷。當時日本是一個封建小國家,外有強國侵凌,內則社會混亂,人民生活困苦。但當時的日本靠著一群人,尤其是政府部門很重要的一群人,就開啟維新,走了出去。他代表執政黨,卻不願因執政而希望維持現狀,而是要讓台灣有希望、有銳氣,目前在野黨也顯現不出改革的銳氣,台灣因此更需要一個穩重並且有智慧的領導者。 謝長廷自信的表示,從他過去的從政經驗、資歷與政績,大家可以知道,他不是一個莽動、不顧現實的人,他是一個「從現實出發的理想主義者」,在這個需要革新的時代,他可以帶來改革的銳氣與朝氣。 本書全國書店熱賣中!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