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08 00:28:59瀏覽556|回應0|推薦2 | |
我們不會不知道四月廿四日是地球日,至於世界讀書日,倒是一向以來從沒有聽人提起或是看過媒體的報導。不久前我們才知道這樣的一個日子就在剛過去的地球日的前一天,也就是四月廿三日。這一天,它被稱為世界讀書日。據稱:內陸在這樣的一個文化盛會中,北京的一些文化名人向大眾發出的倡議是:每天閱讀半小時。藉由「世界讀書日」展開全民讀書運動,期盼讀書的細胞活力,能似空氣般充實社會的上下角落,也讓每個人能在國家經濟實力起飛的同時,也不可不注意飽滿自己的精神糧倉,用心良苦,毋庸置疑。但是,大家都會因為這一天而特別挑起那根讀書神經嗎?不,其實資深讀書人終其一生都會與書結緣,因為已經是習慣成自然的日常習性;閱讀就如同吃飯睡覺一樣的自然需要,沒有這個所謂的讀書日,我們照樣天天自得其樂的閱讀。
我在想:小時候我只記得有兒童節。那些年每當這節日來臨,社會人士公司企業等都很慷慨解囊,所捐出的日用品物資等可說是堆積如山丘之高。當時華人區的華語電影院有四、五家之多,中文書局也不少。七十年代,年輕人所喜愛的皇冠月刊一本不過幾元錢,任何人都消費得起。那時離校的不遠處是一家華僑圖書館,偶爾我們也會去瞧看有沒有新書可借。好像才不過一瞬間的光陰,這些眼前美好的一切怎麼全都消失得無聲無息? 我又在想:小時候我們從沒有過什麼地球日。為什麼今日卻成為地球全人類所必須面對的大議題?那是因為我們所賴以生存的地球已瀕臨奄奄一息,再不設法去拯救,人類的浩劫就迫在眉睫……小時候每個孩子都愛貼近書,每天都會自動去借書讀書,天天都是讀書日。現在又怎麼了?大家都拼死拼活的把時間用在賺錢上。為什麼非要賺大錢不可?那樣才能過更舒適的生活。什麼是舒適的生活?那還用問:住更好的房屋,開名車,更多吃喝玩樂的機會。 在亞洲,國民平均閱讀率最高的國家是日本,其次是歐洲的英國。內陸尚未改革開放的那些年,國人為吃大鍋飯而焦頭爛額,如果有誰想要靜下來翻閱幾頁書,都恐怕是天荒夜談。 對於每天都以閱讀為精神能量的人,每天的閱讀時間,何止半小時?只要是自己喜歡的事,耗上個半天時間輕而易舉,閱讀也如是。一切的好習性從小養成,終身受用,故有謂書是我們一生的朋友。一個人多唸了一點書,就會被稱為文化人,如果也能做生意賺大錢,就是個儒商,可是羨煞人,所以滿身銅臭的人,也會絞盡腦汁找機會去附庸風雅一番。說也奇怪,錢若多了大家會說是銅臭,身邊的另一疊文字所散發的氣味卻叫書香。愛閱讀的人,每天依舊書報不釋手,天天是讀書日。是因為大環境的讀書風氣淡薄了,我們才想到呼籲大家多讀書?正如今日的地球已經傷痕纍纍,大家才來一套多愛地球的口號?再譬如說,現在的年輕人都沒有說華語的習慣,華校也沒有好好用心去創造一個說華語的校園風氣,一年復一年,我們錯失了多少良機?我們任其自生自滅。牆上貼滿了說華語的口號,以為責任已完成。很可惜,這樣有意義的讀書日完全被大家忽略了。這些天大家的關注焦點都集中在捐款救濟青海災民以及上海世博會。華社的文藝團體多如天上繁星,也沒有聽說有哪個搞讀書日活動。其實長久以來,我們華社忽視了太多該想該做的事。在人口老化銀髮族增長的今日,我們找不到一處可以閱報讀書的社區圖書館,百年滄桑的華文教育,華教沒有哪些高層會議是為設立一座華校教師會館而發聲! 每天讀書半小時!請每天讀書半小時!這是不錯的口號,它使我想起了不少事情。所有的口號都錯不了,問題是,大家都用心做到了嗎?最怕出現的經典句子:窮得只剩下錢。 |
|
( 創作|散文 ) |